晨露在石柱顶端的凹槽里凝成半球形,江浅用游标卡尺测量槽口直径时,金属尺身与潮湿的石面摩擦发出细碎的声响。第七根石柱的槽口边缘有圈均匀的磨损痕迹,像被某种圆形器物长期研磨而成,她掏出拓印纸覆盖上去,用墨包轻轻拍打,石面上的符文便在纸上显露出青灰色的轮廓。
“这些符文的笔画深度完全一致。” 周明远扛着激光扫描仪走过,设备发出的红色光束在石柱间游走,“误差不超过 0.2 毫米,绝对是用精密工具加工的,不可能是手工凿刻。” 他指着扫描屏幕上的三维模型,那些螺旋纹放大后呈现出规律的波峰波谷,“这是标准的正弦曲线,波长正好对应铷原子的跃迁频率。”
小林蹲在祭台旁拼接陶片,碎片边缘的朱砂在晨光里泛着暗紫色。他突然举起两块拼合的陶片,上面的图案正好组成半只衔着玉琮的神鸟:“看这神鸟的翅膀,羽毛纹路是由无数个小螺旋组成的,和实验室里能量流的轨迹重合度高达 92%!” 他的指甲在陶片上划出浅痕,“碳十四初步检测显示,这些陶片距今 2217 年,误差 ±30 年,正好是战国中期。”
老秦坐在块断裂的石碑上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在潮湿的空气里明明灭灭。他用烟杆指着星图石壁:“那上面的发光石头叫‘夜明珠’,其实是萤石。我们这儿的老矿洞多的是,可没见过谁能把石头嵌得这么平整。” 他吐出的烟圈飘向石壁,在矿石的反光中慢慢散开,“我爷说,能让石头说话的地方,都是通着天的。”
江浅的注意力被祭台中央的圆形凹陷吸引,凹陷直径与青铜鼎的底座完全吻合,边缘残留着暗绿色的铜锈。她用棉签蘸取锈迹样本时,发现凹陷底部有细密的放射状纹路,像车轮碾过的痕迹。“这是能量注入时留下的。” 她把样本装进密封袋,袋面立刻蒙上层水汽,“当五怨器同时启动,能量流从中心向外辐射,就会在石面上刻下这样的纹路。”
周明远的地质锤突然在东侧岩壁上敲出空洞的回响。他顺着声音凿开表层的风化岩,露出里面规整的夯土层,层间夹着的稻草还保持着金黄色:“碳十四测年显示这些稻草距今 2205 年,和陶片年代基本吻合。” 他用手捻起一点夯土,粉末在指间簌簌滑落,“夯土的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 1.8 克,相当于现代 c30 混凝土的强度,楚人的建筑技术比我们想象的要先进得多。”
小林抱着台便携式光谱仪跑过来,仪器探头还沾着从青铜鼎里刮取的粉末。他把检测结果投影在临时搭建的白布上,元素分布图上的红点密集地聚集在中心区域:“鼎底残留物里有铅、锡、汞的合金成分,还有微量的朱砂和雄黄。这和《考工记》里记载的‘巫器合金配比’完全一致!” 他突然指着布上的荧光区,“最关键的是这个,铷元素的特征峰,和五怨器复制品里的一模一样!”
江浅蹲在星图石壁前,指尖沿着北斗七星的连线滑动。镶嵌在石缝里的萤石在阴影中发出淡绿色的微光,每个星点的间距经过测量,竟与现代天文学测定的角距误差不超过 0.5 度。“不是巧合。” 她从背包里取出星图软件,屏幕上的虚拟星图与石壁图案重叠时,周围的符文正好对应着二十八宿的位置,“这些符文是星表,记录着某个特定时刻的天象。”
老秦用烟杆拨开祭台角落的腐叶,下面露出块方形的青石板,石板边缘有个月牙形的锁孔。他吹了吹石板上的灰尘,发现上面刻着 “冬至祭” 三个字:“楚地巫祝最看重冬至,说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日子。” 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拍了下大腿,“我家老宅的梁上刻着‘冬至夜,五器归位’,当时以为是辟邪的话,现在看来是仪式口诀。”
周明远正在给石柱做超声检测,探头耦合剂在石面上晕开深色的印记。他盯着仪器屏幕上的波形图喊道:“第五根石柱内部是空心的!里面有柱状物体的回声,长度大概 1.2 米,直径 23 厘米,和玉琮的尺寸完全匹配!” 他挪动探头时,耦合剂滴在脚边的陶片上,陶片上的螺旋纹突然在水光里活了过来,像条游动的蛇。
江浅的目光落在祭台中央的圆形凹陷上,凹陷底部的排水孔呈五角星分布,孔壁光滑得像被水流长期冲刷过。她往孔里倒入少量清水,水立刻沿着孔道渗入地下,片刻后,西侧的石板下传来轻微的咕嘟声。“这是个排水系统。” 她掏出细长的探针插入孔道,“孔道内壁有釉质层,是楚式硬陶的工艺,能防止能量泄漏时腐蚀岩石。”
小林突然在一堆碎石下发现了半截骨笛,笛身上的音孔还残留着暗红色的污迹。他对着阳光举起骨笛,笛腔内的螺旋纹清晰可见:“这绝对是仪式乐器!你看这音孔的间距,按十二平均律计算,正好能吹出 F 调的‘角’音,和老张头哼的歌谣主音一致!” 他试着用手指按住音孔,骨笛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与背包里青铜令牌的震颤频率相同。
暮色降临时,团队成员围坐在临时燃起的篝火旁,火光在石壁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江浅把所有研究数据摊在防水布上,五座祭台的位置、石柱的排列、星图的指向,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这是座用于稳定时空的祭祀遗址。” 她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五角星,“冬至夜,将五怨器按北斗方位放入祭台,通过骨笛吹奏特定音阶引导能量,再以青铜鼎中的合金作为催化剂,就能启动稳定场。”
周明远突然指着星图石壁:“今天的星空和星图记录的那天,正好相差整数个回归年!” 他调出天文软件模拟图,屏幕上的北斗七星正缓慢移动到与石壁图案重合的位置,“再过三个月零五天,就是仪式最佳执行时间!”
老秦往火堆里添了块松木,木柴爆裂的火星溅到防水布上。他看着江浅画出的仪式流程图,突然想起小时候在祠堂见过的壁画:“巫祝们穿着羽衣跳舞,手里的法器会发光,和你们说的能量流一模一样。” 他的烟袋锅在石头上磕了磕,“原来那些不是神话,是祖宗们留下的科学记录。”
江浅收起最后一张拓片时,发现石缝里卡着片玉琮残片,残片断面的螺旋纹正好与实验室模型的能量轨迹吻合。她把残片放进标本盒,金属盒盖合上的瞬间,远处的石柱突然发出共鸣,顶端凹槽里的露水在月光下泛起蓝光,像无数双注视着他们的眼睛。遗址的秘密正在一点点被揭开,而那些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智慧,终将在现代科学的解读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