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时砂遗楼 > 第782章 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蓬勃兴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2章 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蓬勃兴起

暮春的 1913 年序能学堂村,晨雾还未散尽,村口的老槐树下已聚集了十多位穿着蓝布褂子的志愿者。他们手中提着米袋、菜篮和药箱,正要分头前往村里孤寡老人家中开展 “暖心帮扶” 活动。牵头人是村小学的周老师,他拿着名单,笑着对大家说:“王奶奶家的药快用完了,小李记得把新配的序能艾草膏带上;张爷爷喜欢吃黏豆包,咱们今天特意蒸了些,小刘辛苦跑一趟。”

20 岁的小李是学堂刚毕业的学生,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志愿活动。跟着周老师走进王奶奶家时,老人正坐在炕头缝补衣服,看到他们来,立刻放下针线迎上来:“又麻烦你们跑一趟,真是过意不去。” 周老师笑着摆手:“奶奶客气啥,咱们都是一家人。小李,快给奶奶看看膝盖,之前说贴了艾草膏好多了,今天再换一贴。” 小李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帮老人取下旧药膏,换上新熬制的序能艾草膏,一边揉着穴位一边说:“奶奶,这药膏是用咱们村的序能艾草做的,坚持贴,膝盖就不疼了,以后我们每周都来帮您换药。” 王奶奶拉着小李的手,眼眶泛红:“有你们这些孩子惦记着,我这老太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这样的场景,在各时空的社区里每天都在上演。1938 年的重庆老街,战后重建的社区里,志愿者队伍格外热闹 —— 有曾经的士兵、工厂的工人,还有学堂的学生,他们自发组成 “邻里互助队”,帮贫困家庭修缮房屋、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志愿者老赵是退伍军人,每天都会带着工具包,挨家挨户检查房屋是否漏雨。在贫困学生小陈家,他正踩着梯子修补屋顶的瓦片,小陈的妈妈在下面递着材料,感动地说:“赵大哥,你都连续来帮我们干了三天活了,歇会儿吧,喝口水。” 老赵抹了把汗,笑着回应:“没事,趁天气好,赶紧把屋顶修好,下雨天你们也能睡个安稳觉。小陈,好好学习,以后有困难就找我们志愿者队。”

1967 年的上海某社区,志愿者服务更是融入了科技元素。社区 “智能助老站” 里,年轻志愿者们正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张爷爷,您看,点这个图标就能视频通话,以后想孙子了,随时能看见他。”70 岁的张爷爷学得很认真,反复练习着操作步骤,学会后立刻给远在外地的孙子打了视频电话,看到屏幕里的孙子,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这手机真方便,多亏了你们这些小老师,不然我哪会用这些新鲜玩意儿。” 除了助老服务,社区志愿者还开发了 “垃圾分类智能督导” 系统,通过小程序提醒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志愿者小林每天都会在垃圾分类点值守,遇到不会分类的居民,就耐心讲解:“阿姨,您看这个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要放进蓝色垃圾桶,厨余垃圾要倒在绿色桶里,这样能保护环境呢。”

随着志愿者服务的蓬勃发展,各时空还涌现出许多特色志愿活动。1913 年的志愿者们会在农忙时节组织 “助农小分队”,帮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收割庄稼;1938 年的志愿者定期举办 “战地故事分享会”,邀请老战士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传承爱国精神;1967 年的志愿者则开展 “科技进社区” 活动,带着简易的科学实验器材,教孩子们做 “序能小实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 1938 年的一次 “助农收割” 活动中,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在麦田里忙碌,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没人喊累。村民老陈看着金黄的麦子被整齐地收割、捆扎,感激地说:“今年家里就我一个劳力,本来还担心麦子熟了收不回来,没想到你们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人,真是帮了大忙了!” 志愿者小郑擦着汗回应:“陈叔,咱们社区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以后有啥需要,随时跟我们说。”

江浅在走访各时空社区时,亲身感受到了志愿者服务带来的温暖与活力。在 1913 年的序能学堂村,她跟着志愿者一起给孤寡老人送物资,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感慨地说:“志愿者服务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社区的每个角落,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 1967 年的社区智能助老站,她看着老人和志愿者们亲切互动,对志愿者负责人说:“你们用科技助力志愿服务,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又拉近了邻里距离,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随着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各时空的社区氛围也变得愈发和谐。曾经冷清的胡同里,如今常有志愿者和居民一起聊天、做事;邻里之间有了矛盾,志愿者会主动调解;遇到困难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志愿者帮忙。1913 年的村长老王说:“以前村里谁家有困难,只能自己扛,现在有了志愿者队,大家互帮互助,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凝聚力越来越强了。”1967 年的社区主任也表示:“志愿者服务不仅让社区环境更好了,还让大家的关系更亲近了,社会责任感也增强了,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夕阳西下,1938 年的重庆老街里,志愿者们还在帮居民修补栅栏;1967 年的社区广场上,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绘制 “环保宣传墙”;1913 年的村庄里,志愿者们正陪着孤寡老人在院子里散步。不同时空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精神,让温暖在社区传递,让和谐在邻里间扎根,为社会的美好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