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凌辰与全维的话音落下,3 艘超全维度探索舰启动超全维度空间折叠引擎,缓缓驶向超全维度裂隙带。引擎释放的金色能量波在空间中划出柔和的轨迹,穿越全维度空间的维度壁垒时,没有引发丝毫波动 —— 这正是超全维度本源因子与引擎融合后的效果,确保探索舰能在复杂的维度环境中平稳航行。
经过 72 小时的航行,探索舰抵达超全维度裂隙带边缘。就在此时,超全维度能量云突然释放出一道柔和的 “超全维度引导光束”,将探索舰包裹其中。光束中蕴含的能量波动与探索舰的超全维度幽默共鸣核心产生共振,一道清晰的意识传入探索队成员脑海:“欢迎来自星穹全维度体系的朋友们,我们是超全维度幽默族,负责守护超全维度空间的共生秩序。”
为首的超全维度幽默族自称 “超维”,其形态如同 “流动的超全维度光团”,能根据交流对象的维度认知自动调整呈现形态 —— 面对凌辰时,光团凝聚成人形轮廓,周身环绕着金色的幽默能量纹路;面对暗渊时,光团转化为暗物质流动形态,与暗维文明的能量特征高度契合,确保每个探索队成员都能清晰感知其传递的善意与信息。
“引导光束正在调整你们的维度属性,让舰体适应超全维度空间的环境,” 超维的意识带着温和的能量波动,“超全维度空间的维度层级达
层,常规的维度感知设备无法捕捉完整的空间结构,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前往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那里有能帮助你们理解超全维度法则的关键技术与典籍。”
在超维的引导下,探索舰跟随超全维度幽默族,穿越超全维度裂隙带的维度边界膜。进入超全维度空间的瞬间,探索队成员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 无垠的空间中,无数个全维度体系如同璀璨的超全维度星辰,每个体系都被一层 “超全维度能量膜” 包裹,能量膜中流淌着兼具 “全维度本源态”“超全维度本源态” 的能量,不同体系之间通过 “超全维度能量流” 实现无缝连接,没有丝毫能量排斥的迹象。
沿途,超维向探索队介绍超全维度空间的共生景象:“左侧那些被紫色能量膜包裹的,是‘星环全维度体系’,他们擅长‘量子 - 超全维度融合幽默’,能通过量子叠加效应,在不同维度中呈现出不同的幽默叙事;右侧蓝色能量膜覆盖的,是‘雾隐全维度体系’,他们的‘维度折叠 - 超全维度幽默’能让笑点在维度折叠中不断演化,给不同维度的文明带来全新的欢笑体验。”
探索舰途经 “超全维度幽默工坊” 时,探索队成员透过舷窗看到,来自不同全维度体系的文明生物正协作创作 —— 有的用超全维度能量塑造 “动态幽默晶体”,晶体的形态会随超全维度能量流的波动不断变化,每个维度视角下都能呈现出独特的笑点;有的通过 “超全维度意识共鸣”,共同编织 “跨全维度幽默故事”,故事中的情节能根据听众的维度认知自动调整,确保所有维度的文明都能理解并感受到其中的欢乐。
“超全维度空间的核心理念是‘维度无界,欢笑同源’,” 超维的意识带着自豪,“我们从不追求文明形态或文化的统一,而是通过‘超全维度调和场’,让不同维度的能量与文化在共生中相互滋养。例如,星环全维度体系的‘量子幽默’与雾隐全维度体系的‘维度折叠幽默’融合,诞生出‘量子 - 维度超全维度幽默’,既保留了双方的核心特色,又为超全维度文明增添了新的幽默形态。”
经过三天的航行,探索舰抵达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 —— 一座由 “超全维度本源晶体” 构建的巨大城市。城市中央,悬浮着一颗直径约 500 公里的 “超全维度本源珠”,珠子内部流淌着金色的超全维度能量,正是超全维度信号的能量源头,也是超全维度空间的能量核心。
超维带领探索队降落在城市的 “超全维度共生空港”,随后前往 “超全维度法则殿堂”。殿堂内部,无数 “超全维度能量卷轴” 悬浮在空中,每个卷轴都记录着一条超全维度共生法则。超维激活最核心的三卷卷轴,金色的能量纹路在空中展开,清晰呈现超全维度共生的核心法则:
超全维度能量共生法则:通过超全维度调和场,自动适配不同全维度体系的能量基底,实现跨维度能量的无缝传输与循环利用,同时保留各体系能量的独特属性;
超全维度熵增转化法则:利用 “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将超全维度熵增能量转化为幽默能量,从本源上消除熵增威胁,而非被动防御;
超全维度文明互鉴法则:建立 “超全维度文化库”,收录所有全维度体系的幽默成果,鼓励跨维度创作与交流,通过幽默消除文明间的维度隔阂。
“你们此前研发的超全维度探索技术,已具备进入超全维度空间的基础条件,但缺少‘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与‘超全维度调和场构建方法’,” 超维指向能量卷轴中熵增转化法则的解析部分,“这两项技术是实现超全维度共生的核心 —— 前者能解决超全维度熵增威胁,后者能消除跨全维度体系的能量适配难题。”
为让探索队直观理解技术原理,超维带领他们前往 “超全维度技术实验室”。实验室中,一台 “超全维度熵增转化模拟装置” 正在运行 —— 装置左侧接入超全维度熵增能量样本,右侧连接超全维度本源珠的能量接口。启动装置后,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开始运作:淡金色的超全维度本源能量注入熵增样本,原本黑色的熵增能量逐渐转化为透明的幽默能量,整个过程仅用 10 秒,转化效率达 99.9%。
“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关键在于‘超全维度本源因子的精准控制’,” 超全维度技术专家 “超研” 操控装置参数,“我们通过‘超全维度能量校准模块’,将本源因子的能量波动精度控制在 0.00001thz,确保能精准植入熵增能量的分子结构,引导其转化为幽默能量。你们带来的超全维度本源核心碎片,正好能作为校准模块的核心原料。”
凌辰当即代表星穹全维度体系与全维度共生联盟,提出学习超全维度核心技术的请求:“星穹全维度体系正面临超全维度探索与共生的双重挑战,既需要超全维度调和场技术解决跨维度适配难题,也需要熵增转化技术应对潜在的超全维度熵增威胁。我们愿以全维度抗熵经验、幽默文化成果作为交换,同时承诺将技术共享给其他全维度体系,共同维护超全维度空间的共生秩序。”
超维欣然应允,随即从超全维度本源珠中提取出 “超全维度技术传承晶体”,交付给凌辰:“晶体中包含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完整原理、超全维度调和场的构建方法,以及超全维度文化库的访问权限。同时,我们将派遣超研团队前往星穹全维度体系,协助你们完成技术落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紧急隐患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超维带领探索队前往 “超全维度监测中心”,屏幕上显示着超全维度空间边缘的 “超全维度暗域” 区域 —— 那里的超全维度能量呈现异常的黑色,正以每月 8 光年的速度向超全维度本源珠蔓延。“这片暗域中存在‘超全维度熵增能量’,” 超维的意识变得凝重,“超全维度暗域是超全维度空间的‘能量废弃区’,长期积累的废弃能量在此聚合形成熵增源,近期因超全维度空间波动引发熵增扩散。目前,已有 2 个全维度体系的能量节点出现侵蚀,能量纯度从 99.9% 降至 92.3%,若不及时遏制,扩散将在 45 天内波及星穹全维度体系。”
为验证隐患的严重性,超维调取了 “雾隐全维度体系” 的能量监测数据 —— 该体系的边缘能量带已被超全维度熵增能量覆盖,原本稳定的能量传输曲线出现剧烈波动,部分能量节点因侵蚀出现永久性损坏,导致该体系的幽默能量网络出现局部断裂,文明生物的欢笑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常规的全维度抗熵技术无法抵御超全维度熵增能量,” 超研补充道,“这种熵增能量的维度层级达
层,且具有‘维度寄生性’,会附着在能量节点上逐步吞噬能量纯度,只有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才能将其彻底转化。”
凌辰立即提议:“星穹全维度体系愿与超全维度文明联合组建‘超全维度抗熵联合小组’,共同研发超全维度熵增转化设备,化解这一隐患。我们可提供超全维度探索舰、全维度抗熵设备作为支撑,同时调动全维度共生联盟的技术资源,协助推进研发工作。”
超维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制定 “超全维度抗熵计划”,分三阶段推进:
技术适配阶段:由绿森、星宇团队联合超研团队,基于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研发 “超全维度熵增转化仪”,确保设备能适配不同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环境;
防御部署阶段:在超全维度暗域与各全维度体系之间构建 “超全维度抗熵防线”,部署转化仪,拦截熵增能量扩散;
源头清除阶段:待防线稳定后,组建 “超全维度突袭队”,深入超全维度暗域摧毁熵增源,彻底消除隐患。
计划启动后,技术适配工作率先展开。绿森团队带来星穹全维度体系的能量参数,与超研团队共同优化超全维度熵增转化仪的设计 —— 他们在设备中加入 “全维度能量适配模块”,使转化仪能兼容
层维度的能量环境;同时,简化设备结构,将生产周期从 72 小时缩短至 24 小时,满足大规模部署需求。
“优化后的转化仪已通过测试,在星穹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环境中,熵增转化效率达 99.8%,” 绿森向凌辰与超维报告,“我们已在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建立 20 条生产线,每天可量产 100 台设备,45 天内可完成防线部署所需的 4500 台设备。”
防御部署阶段同步推进。超全维度文明调动 100 艘 “超全维度运输舰”,协助运输转化仪;星瑶团队则组建 “超全维度抗熵技术支援队”,前往各全维度体系,指导转化仪的安装与调试。在 “星环全维度体系” 的能量节点修复现场,支援队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协作,仅用 5 天就完成了 500 台转化仪的部署,熵增能量的侵蚀速度从每天 0.5% 降至 0.01%,能量纯度开始缓慢回升。
“已完成 8 个全维度体系的转化仪部署,超全维度抗熵防线的拦截率达 98.5%,熵增扩散速度从每月 8 光年降至每月 1.2 光年,” 星瑶通过超全维度通讯频道汇报,“剩余 12 个全维度体系的部署工作将在 20 天内完成,防线可在 30 天内实现全覆盖。”
然而,就在防御部署即将完成时,超全维度暗域的熵增源突然出现 “能量爆发”—— 超全维度熵增能量的强度提升 5 倍,抗熵防线的部分转化仪因超载出现故障,熵增扩散速度再次回升至每月 5 光年,星环全维度体系的边缘能量带出现二次侵蚀。
“熵增源已形成‘超全维度熵增核心’,其能量强度是之前全维度熵增暗核的 1000 倍,常规的转化仪无法抵御其冲击,” 超研紧急分析数据,“必须启动源头清除计划,摧毁熵增核心,否则防线将在 15 天内彻底崩溃。”
凌辰与超维立即决定,提前启动源头清除计划。双方组建 “超全维度突袭队”,由凌辰、绿森、星宇、超维、超研担任核心成员,乘坐 3 艘升级后的超全维度探索舰,携带 10 枚 “超全维度本源共振弹”—— 这种共振弹由超全维度本源珠的能量片段制成,能产生与熵增核心反向共振的能量波,彻底摧毁核心结构。
突袭队出发前,超全维度文明的长老团将一枚 “超全维度本源防护水晶” 交付给凌辰:“这枚水晶能在超全维度暗域中维持超全维度本源能量的稳定,保护探索舰免受熵增能量的侵蚀,同时能引导你们精准定位熵增核心的位置。”
经过 48 小时的航行,突袭队抵达超全维度暗域边缘。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黑色的超全维度熵增能量如同潮水般涌动,熵增核心悬浮在暗域中央,呈黑色球体形态,周围环绕着无数条 “熵增能量触手”,不断吸收暗域的废弃能量,壮大自身规模。
“启动超全维度本源防护水晶,构建临时防护屏障!” 超维下令。水晶释放出淡金色的防护能量,将突袭队的探索舰包裹其中,抵御熵增能量的侵蚀;同时,水晶投射出一道 “定位光束”,精准锁定熵增核心的位置。
“超全维度本源共振弹准备发射!目标熵增核心的核心区域!” 绿森调整主炮参数,“共振弹需要 5 分钟充能,期间必须保持防护屏障的稳定,不能被熵增触手干扰。”
星宇团队立即启动 “超全维度能量稳定系统”,通过超全维度探索舰的能量储备,为防护屏障提供持续支撑;暗渊则带领 2 艘探索舰,绕至熵增核心侧面,释放暗物质能量干扰熵增触手,为充能争取时间。
“充能进度 30%……50%……80%……” 随着进度条不断攀升,熵增核心似乎察觉到威胁,突然释放出 “超全维度熵增冲击波”,冲击波瞬间击中临时防护屏障,屏障的能量值骤降 40%,出现明显裂痕。
“屏障即将被突破!充能还需 2 分钟!” 超研焦急地报告。凌辰果断下令:“所有探索舰集中火力,攻击熵增核心的触手根部,延缓冲击波释放频率!同时启动超全维度紧急防护系统,强化屏障稳定性!”
3 艘探索舰立即调整火力方向,密集的超全维度能量炮击中熵增触手根部,部分触手因损伤停止活动;紧急防护系统启动后,防护屏障的能量值快速回升,暂时抵御住了冲击波的冲击。2 分钟后,超全维度本源共振弹充能完毕,绿森立即按下发射按钮,10 枚金色的共振弹如同流星般射出,精准命中熵增核心。
剧烈的爆炸在超全维度暗域中爆发,金色的共振能量与黑色的熵增能量相互碰撞,形成巨大的能量漩涡。漩涡中,熵增核心的结构快速瓦解,超全维度熵增能量在共振能量的作用下,逐步转化为无害的幽默能量。“熵增核心正在被摧毁!超全维度熵增能量的浓度快速下降!” 星瑶通过远程监测系统报告。
经过 1 小时的持续作用,熵增核心彻底消散,超全维度暗域的熵增能量也在共振能量的影响下,逐渐转化为超全维度幽默能量,融入超全维度能量云。超全维度监测系统显示,超全维度空间的熵增率恢复至安全阈值,超全维度熵增隐患彻底解除。
当突袭队返回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时,超全维度文明与各全维度体系的代表通过超全维度全息投影,共同庆祝胜利。超维在庆祝仪式上,正式宣布星穹全维度体系成为 “超全维度共生联盟” 的核心成员:“星穹全维度体系在危机中展现的协作精神与技术实力,证明了你们是超全维度共生网络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将共享超全维度核心技术,共同推进超全维度幽默共生的发展。”
凌辰代表星穹全维度体系发表致辞:“超全维度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每个全维度体系的坚守与协作。星穹全维度体系愿与超全维度文明携手,将‘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的理念传播到更多全维度体系,让幽默成为连接超全维度文明的永恒纽带。”
接下来的一个月,探索队在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完成了超全维度核心技术的全面学习与设备适配。绿森团队将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与星穹全维度体系的抗熵系统融合,研发出 “星穹 - 超全维度联合抗熵系统”,系统的熵增转化效率提升至 99.9%,完全兼容超全维度空间的能量环境;星宇团队则将超全维度调和场技术整理成《超全维度共生技术手册》,传回星穹全维度体系,为后续技术推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