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武帝穿越曹操 > 第365章 世子之争的开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安十二年春末,刘协伤势痊愈后,首次临朝就下旨正式封了魏公。

此时身在荆州和益州的刘备、孙权都大为震撼。

刘备还好点,别管他获得什么爵位,但最终还是得表面尊汉室。

只要自己在曹操完全篡位之前击败他,就可以匡扶汉室。

孙策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没有刘备那么看得开了。

“公瑾,这事咱们可不能一点回应都没有啊。

称公不过是个过渡,我想以曹操现在的战功,称王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真到了那一天,咱们手里的弘农王可就不够用了。”

周瑜并不这么认为,反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道:

“以前曹操主要靠官职显赫一方。

麾下文武说到底还是朝廷亲封。

但现在他有自己的属国封地,麾下文武就能顺理成章地脱离朝廷。

有了这样便利的条件,有利也有弊。

最大的弊端就是世子之争。

试问,谁不想少奋斗几十年,从自己父辈手上接手一个完整的权利系统呢?”

“那依公瑾之见,咱们不需要额外做什么?”

“对,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讨伐曹贼即可。

其它的交给时间就行。”

孙策对周瑜的说法还是十分认同的。

太平盛世还有好多人为了权利争破头呢。

更何况这个没有实力就只能任人宰割的乱世呢?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集中精力讨伐曹操。

让他无暇妥善处理继承人的问题。

我倒要看看,他一个年过半百的人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

……

“文若、奉孝,今天让你们俩过来,是有些私事想聊。

你们先坐,我亲自为你们泡茶,咱们边品茗边聊。”

许都丞相府,刘彻一脸惬意地泡着茶、招呼着荀彧、郭嘉入座。

两人来的路上,已经大概猜到会被问到哪些问题。

也都准备好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说辞。

随着两人落座,刘彻当即开门见山道:

“说是私事,但也不完全是。

我膝下有些潜力的儿子就那么几个。

虽说现在操心继承人的事还有点早。

但世事无常,谁知道我下次出征还能不能回来呢?

所以我想在冬歇期完全过去之前,把这事弄出个大致框架来。”

郭嘉、荀彧对视一眼,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主公,说实话,这种问题乃是您的家事。

我等身为属下,是没资格参与的……”

不等郭嘉说完,刘彻就摆手打断了他。

“不不不,奉孝此言差矣。

我刚才说了,不完全是私事。

毕竟有了建立属国的权利。

又获得了世袭的资格。

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就不再是单纯的私事了。

是不是一个品德兼优的继承人,对魏公国的官员从属来说,很重要。”

“魏公要是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也确实有责任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为您分忧。

只是我们最多按照既定的标准做出评价,具体如何取舍,确实不敢妄言。”

见荀彧已经松口,郭嘉也就不在谨慎,也附和道:

“主公让我们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

能说的,我们知无不言,不方便参与的,也请主公恕我们沉默。”

刘彻笑着为两人倒上泡好的茶。

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道:

“先喝一口润润喉。

就当是朋友之间闲聊,一会你俩可要畅所欲言啊!”

说罢,刘彻自斟自饮了一杯。

“文若在尚书台,还统领许多大小事务。

奉孝在校事府,职责就是巡查监督。

之所以叫你们来,就是想让你们把最近收集到的有关继承人问题的传言、消息都告诉我。

我需要根据这些消息,印证一些想法和猜测。”

这话一说出来,郭嘉、荀彧两人瞬间就清醒了。

原来主公并不是真的要自己帮着选继承人。

而是主公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只是需要两个人提供些情报供参考啊。

想明白了这点,两人也就不在过渡谨慎。

郭嘉抿了一口茶,咂嘴到:

“嗯,主公泡的茶清香、甘甜,细细品味还能尝出一丝茶叶特有的香草气息。

这趟来得值得啊!”

说罢,郭嘉稍微停顿片刻,在脑子里把信息整理了一下。

“要说有关继承人的消息、传言,我校事府倒是收集到不少。

大致的趋势是子健公子比较受文人墨士追捧。

相应的,文臣们都比较看好子健公子。

不过我们这些整天研究如何行军打仗的谋士,对这事倒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其余能征惯战的将军们,大多数对子文公子比较推崇。

毕竟现在还是乱世,主公又有征服四夷海外扩张的志向。

需要用到勇武的地方还很多,他们也希望您的继承人能和您一样,时常亲征提振士气。”

“嗯,奉孝说得和我猜想的差不多,子健才情在我之上,小小年纪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文采。

那些文人墨客们推崇他也是应该的。”

回应完郭嘉,刘彻又看向荀彧。

“文若,出去奉孝所说,你那边有没有其他发现?”

荀彧想了想,点头道:

“还真有,只不过在下以为,主流的意见还是曹植、曹彰两位公子一文一武,各自有自己的推崇者。

剩下有些降将、降臣或者远离核心的边缘人物,似乎想标新立异。

在他们的口中,曹丕公子人气更高。”

“果然如此!”

刘彻通过两人的话,逐渐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和上一世准确来说是几乎每个有继承人问题的人一样。

麾下文武不可能清一色地支持某一个继承人。

除非自己已经明确确定了世子。

他们也会根据几位公子的实际情况,判断这位公子上台后会对那些人更友好。

然后选择明里暗里的支持。

当然这事也不绝对,文臣里也有支持子文的,武将里也有支持子健的。

因为曹昂在刘彻来之前,就殒命宛城。

等于说现在的几个世子,没有嫡长。

论资排辈的话,肯定是曹丕在前。

但这事曹操本人包括自己来之后,都没明确地给出定论。

也就导致了每个公子都有机会。

而刘彻心里其实最看好的是曹丕。

只是他没想到,支持曹丕的竟然大多是资格、地位不够硬的边缘人物。

有点本事的也就是袁绍、刘表等经历过继承人之争的旧诸侯。

“有关这个问题,他们三个当事人有没有什么举动?”

荀彧、郭嘉闻言,几乎一口同声到:

“三位公子倒还没什么动作。

只是有个人似乎跟三位公子都走得很近……”

“哦?这人是谁?”

郭嘉先是起身向屋外看了一眼,确定附近没有闲杂人等,这才回到座位。

“丞相府主簿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