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525章 诡异新帮手现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铝箔缠绕的手腕刚放下,帐篷外的警戒铃便响了第一声。

林晚抬眼看向腕部光纹,那层被铝箔包裹的纹路毫无波动。她起身推开门,冷风卷着沙粒扑在脸上。三名守卫同时举枪对准防线东侧,声音从对讲机里传出来,断续而紧绷:“目标……是林主管?她站在沙坡上,一动不动。”

她站在帐篷口,影子落在身后的地面上,清晰可辨。

“我在这里。”她说,声音不高,却让传令兵猛地回头确认。

对讲机里沉默两秒,接着传来急促呼吸声:“可她……还在那儿。”

林晚快步走向东侧掩体,途中取出随身小刀划破指尖,一滴血落在掌心。血珠未散,她闭眼,短暂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视野中,守卫们的意识如微弱烛火,闪烁着对“看见林晚”的困惑与恐惧。没有外力入侵的痕迹,也不是集体幻觉——他们的感知被同步扭曲了。

她睁开眼,血珠滑向掌心血纹,那道暗红的痕迹轻轻一跳。

“封锁通讯频段。”她对赶来的陆离说,“纸质指令,三级响应。”

陆离点头,转身传达。林晚越过掩体,蹲在沙地上。沙粒被某种力量轻微翻动,形成一圈极浅的环形压痕,中央残留着一缕银灰色纤维,细如发丝,却不像任何已知材质。她用镊子夹起,放入密封袋。纤维在袋中缓慢蜷缩,颜色由银灰转为深褐,仿佛在呼吸。

三分钟后,空气开始扭曲。

那片沙地中央,温度骤降,水汽凝成薄雾。雾中浮现出一个人影,身形修长,衣着无标识,面部轮廓模糊,双眼处没有瞳孔,只泛着灰白微光。他站立不动,但林晚感到耳膜内侧传来细微震颤,像是有低频电流穿过颅骨。

守卫们的枪口微微偏移,有人低声喃喃:“她让我别开枪……她说她是自己人……”

林晚抬手,示意所有人后撤。

那人影依旧静立,可营地内的电子屏在同一瞬全部熄灭,连应急灯也闪烁两下后陷入黑暗。林晚腕上的光纹虽被铝箔覆盖,却仍传来一阵微弱震颤,频率与昨夜记录的7.8hz完全一致。

她盯着那双无瞳的眼睛,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视野中,对方的意识并非空白,而是一片翻涌的灰雾,像被搅乱的水银。碎片化的语句在雾中闪现:“……信号已同步……载体识别完成……镜面协议启动……”这些词不成逻辑,却带着某种目的性,仿佛不是在思考,而是在执行一段预设指令。

她立刻中断能力。

头痛如针扎,太阳穴突突跳动。这是今日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极限已至。她退回掩体,靠墙喘息,掌心血纹传来灼痛,像是被无形的火苗舔舐。

那人影仍未移动。

可防线内已有五人倒下。医疗组冲出来时,发现他们意识清醒,却无法准确回答问题。一人坚持说自己刚与林晚交谈过,内容是“撤离计划已批准”;另一人则反复描述“看见自己走出营地,走进云都的高楼”。脑波检测显示,五人脑内均出现7.8hz主导节律,波形与昨夜记录的异常频率完全吻合。

“不是攻击。”林晚低声说,“是渗透。”

她回到临时办公室,取出纸质日志,在“7.8hz”条目下写道:“非自然源,具拟态与意识渗透特性——新帮手,非人,或为‘镜’之反面。”笔尖停顿片刻,无意识在页角画下一道符号:∞。

她盯着那符号看了几秒,合上日志,塞进桌底暗格。

傍晚,她亲自检查隔离区。五名受影响者中,四人症状稳定,唯独一名守卫不断重复一句话:“她在等我,她说我能看见真相。”他的瞳孔在强光下收缩迟缓,眼球转动时有细微震颤。

林晚蹲下身,轻声问:“你看见的‘她’,长什么样子?”

守卫缓缓转头,目光落在她脸上,却又像穿透她,看向更远的地方:“没有脸。但她的眼睛……像镜子。”

她起身,走出隔离帐篷。

营地已转入全面防御状态。所有电子设备断网,通讯改用手写。守卫轮岗改为双人同行,禁止单独值勤。她站在高处了望台,望向云都方向。城市灯火如常,能源集团的主楼亮着冷白的光。

她抬起右手,掀开袖口。掌心血纹仍在跳动,频率缓慢,却与7.8hz共振。那不是巧合。她的能力在被识别,被模仿,甚至被反向引导。

那人影没有进攻,却比进攻更危险。他不杀人,而是让人“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让人“相信”从未发生的事。他不是战士,是认知的入侵者。

她忽然想到昨夜发布的那几篇网络文章,那句“真正的系统……从来不在地上”。现在她明白了——他们不是在重建法阵,而是在重建“认知”。

只要人们开始怀疑现实,系统就无处不在。

她走下了望台,路过技术员的临时工棚。对方正用纸笔绘制脑波图,一笔一划,缓慢而谨慎。

“把所有7.8hz的记录都手绘下来。”她说,“包括今天新增的五例。”

技术员抬头:“要对比什么?”

“对比我的。”她顿了顿,“尤其是我使用‘心灵洞察之镜’时的生理数据。”

技术员沉默片刻,点头。

她继续往前走,经过苏悦的医疗帐篷。苏悦正在整理药品,抬头看了她一眼:“你脸色很差。”

“没事。”她说,“帮我盯住那五个人,一旦有人开始描述‘镜中人’,立刻隔离。”

苏悦皱眉:“镜中人?”

“就是他。”林晚说,“那个没有脸的人。”

苏悦点头,没再追问。她知道林晚从不说无根据的话。

夜深,林晚回到帐篷。她更换了位置,按计划搬至营地西侧。帐篷内只有一张折叠床、一个铁箱和一盏油灯。她检查铝箔是否完好,确认光纹无异常波动,才坐下。

她取出密封袋,再次观察那缕纤维。它已完全变黑,蜷缩如死虫,却仍有微弱弹性。她用镊子轻轻拨动,纤维突然断裂,断口处渗出极细的银色液体,在纸上迅速蒸发,留下一道几乎不可见的痕迹。

她用放大镜观察那道痕,发现它呈螺旋状排列,像某种编码。

她取出另一张纸,对照昨夜手绘的7.8hz波形图。两者结构惊人相似——都是等距螺旋,频率一致。

她的笔尖停在纸上。

如果这纤维是能力施展后的残留物,而它的编码与7.8hz共振频率一致,那就意味着:新帮手的能力,与她的“心灵洞察之镜”共享同一底层逻辑。

不是巧合,是镜像。

她忽然想起自己掌心血纹的形状——逆向符号。而那人影的能力,是否正是“正向”的投射?

她闭眼,试图理清逻辑。如果她的能力是“读取他人思维”,那对方的能力,或许是“向他人植入思维”。她是从内向外看,对方是从外向内侵。她是镜,对方是反光。

所以她的血纹会共振,所以她的能力使用会引发灼痛——系统在识别“同频源”。

她睁开眼,提笔在日志空白页写下:“镜面协议:双向识别,单向污染。使用能力=暴露坐标。”

她合上日志,吹灭油灯。

黑暗中,她听见帐篷外有轻微摩擦声,像是布料刮过沙地。

她没动,手已握紧匕首。

声音停了。

她缓缓起身,拉开帐篷拉链。

月光下,沙地上有一道极浅的拖痕,从东侧延伸而来,止于她帐篷前两米处。痕迹尽头,放着一块黑色石片,表面光滑如镜。

她蹲下,用镊子夹起。

石片背面刻着一行极细的符号——与她日志页角画下的∞符号,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