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米的距离在风沙中缩短为两百米,林晚的右脚刚落地,地面便传来细微震颤。她未停步,右手已滑向背包侧袋,指尖触到药瓶边缘。风从背后吹来,沙粒打在肩上,她仍不回头。塔楼顶端那道黑影举起晶体的动作凝固在视线尽头,而她掌心血纹的跳动频率,正与空气中弥漫的低频波动逐渐同步。
她将怀表从口袋取出,贴于左耳后。金属的冷意渗入皮肤,机械齿轮的规律运转声在颅内形成稳定节拍,像一道无形屏障,将血纹中的震荡压制下去。与此同时,她取出背包中的石片,指尖轻抚其表面裂痕。石片微光泛起,随着她注入符文力量,一道淡青色光晕自边缘扩散,在沙地上勾勒出若隐若现的脉络——那是被掩埋的力场轨迹,如同沉睡的神经网络,潜伏于废墟之下。
林晚沿着光晕指引前行,每一步都落在能量节点之间的空隙。石片的光芒忽明忽暗,忽然,一行刻痕自其表面浮现:“共振非终,镜返其主”。她目光微凝,未伸手去触,而是闭眼默记。这八个字并非新信息,却与她记忆深处某段残缺数据产生共振,仿佛来自仪式中断前的最后一道指令。
两百米缩为一百五十米,祭坛轮廓愈发清晰。七根断裂石柱围成环形,中央凹陷处覆盖着漆黑岩层,表面布满蛛网般的裂纹。她放缓脚步,蹲下身,将石片贴近地面。光晕延伸至岩层边缘,骤然扭曲,随即熄灭。她立刻收回手,石片温度升高,表面银灰纹路如活物般蠕动了一瞬,又归于沉寂。
她知道,这里就是核心区域。
林晚起身,走向岩层中央。每一步落下,空气都仿佛变得更沉重。她不再依赖石片扫描,而是以指尖轻触岩面。符文刻痕深陷其中,排列方式与“NoV-7”实验日志中的“意识镜像投射阵”高度相似,但方向完全逆转。那些线条不是向外发散,而是向内收束,如同一面倒置的镜子,将外界的精神波动强行拉入内部重构。
她闭上眼,仅以指尖感知。血纹随符文震动而共鸣,信息流顺着神经逆向涌入。她“看见”了——不是用眼睛,而是通过血纹与符文的共振,在意识中还原出残阵的运作机制。这不是单纯的攻击装置,而是一套能力复制与扭曲系统。它能捕捉特定频率的精神活动,将其转化为可操控的武器,再通过地脉共振放大,投射至目标意识中。新帮手的能力,正是由此而来。
而她的“心灵洞察之镜”,运行频率恰好落在7.8hz——与残阵激活条件完全匹配。
她猛然睁眼,指尖离开岩面。冷意从脊背蔓延至四肢。她终于明白,为何新帮手能精准锁定她,为何对方的能力波动与她自身产生共振。她不是偶然卷入这场危机的幸存者,而是被残阵识别为“适配载体”的第七个实验体。
她迅速从背包取出加密芯片,准备记录符文结构与能量模式。芯片插入石片背面接口的瞬间,两者同时震颤。石片表面的微光骤然增强,直射岩层中央。黑光自裂纹中涌出,地面无声裂开,一道环形力场自下而上拔地而起,将她困于中央。
林晚立刻反应,开启“心灵洞察之镜”,凝视力场结构。视野中浮现的却不是能量分布,而是她自己的记忆——前世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嗡鸣,电脑屏幕弹出“审计异常”警告,赵铭站在她身后,手中文件夹盖着“最终处理”红章,监控录像正被剪辑,她的身影被定格在删除财务数据的画面。
她试图中断能力,却发现视野无法关闭。记忆场景不断重播,每一次都更清晰,更真实。血纹剧烈跳动,仿佛要从皮肤下挣脱而出。她意识到,残阵已将她的“心灵洞察之镜”反向链接至记忆数据,正以她的能力为媒介,重构她的意识。
她咬牙,强行将注意力从记忆画面抽离,转而感知体内符文屏障的状态。怀表仍在耳后,机械节拍微弱但稳定。她以指尖在左掌画下一道逆向符文,试图切断血纹与外界的连接。然而就在符文完成的刹那,岩层深处传来一声低语,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她颅内响起:
“你终于回来了,第七号镜。”
她手指一顿,符文中断。
力场内,黑光缓缓旋转,如同深渊之眼。岩层中央的裂纹中,一块碎裂的金属铭牌从灰烬中显露,半截编号在微光下清晰可辨:NoV-7-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