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755章 洞察波动寻解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晚的手指还停在终端边缘,那道用血划出的痕迹已经半干,像一道暗红的刻度。风从残破的阵地上卷过,吹得她袖口猎猎作响,也把远处黑雾的轮廓搅得微微晃动。她没再看那团缓慢蠕动的暗影,而是低头盯着终端屏幕,指尖在数据流上滑动,一帧一帧回放刚才净化光流切入时的能量波动曲线。

她知道,刚才那一轮压制只是延缓了侵蚀,并没有真正破解它的本质。

李薇蹲在她旁边,声音压得很低:“频率脉冲还能撑住,但黑雾的适应速度在变快。刚才第七次脉冲时,它的延迟已经从0.8秒缩短到0.3秒。”

林晚点头,没说话。她闭了闭眼,颅内的钝痛还在,像有根铁丝在太阳穴里来回抽动。但她不能等。每一次黑雾的逼近,都在蚕食新力量系统的稳定性,而她清楚,这种侵蚀一旦突破临界点,整个防线会从内部崩解。

她抬起手,指尖轻轻按在眉心,强迫自己沉入记忆深处——苏悦的净化光流刺入黑雾的瞬间,那层暗紫色脉络的搏动节奏,和三年前实验室里那场失败的共振实验,几乎一模一样。

她睁开眼,低声说:“把三年前‘新力量-地外能量耦合实验’的日志调出来。”

李薇一愣:“那不是被标记为‘数据污染’封存了吗?”

“现在它可能是唯一的线索。”林晚的声音很轻,却没半点犹豫,“打开它。”

终端屏幕跳转,一串被尘封的波形图缓缓展开。林晚盯着那组失败的共振频率,手指微微颤抖。她记得那天,实验舱内的能量读数突然飙升,警报响了三秒后系统自动切断。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设备故障,可她现在明白——那是地外能量第一次试图反向渗透。

而眼前这团黑雾,用的正是当年实验中意外激活的那段频率模型。

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将意识重新锚定在黑雾边缘残留的能量残影上。这一次,她不再被动观察,而是主动逆向追踪,顺着净化光流与黑雾交界的节点,一点点剥离出最原始的波动结构。

“心灵洞察之镜”,开。

视野骤然一沉,世界被压缩成一片流动的紫黑色光网。她看见黑雾的核心并非混沌,而是由无数细密的脉冲链构成,它们像活物般不断复制、微调,试图匹配护盾的防御频率。但在所有变化之中,有一段基础波形始终未变——那正是三年前实验中,她亲手输入的初始参数。

原来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被“唤醒”的。

她猛地睁眼,呼吸急促,额角渗出冷汗。这一次洞察比上一次更久,几乎触碰到了每日三次的极限。但她抓到了关键——黑雾的波动,本质上是一种被扭曲的共振反馈,只要找到原始频率的反向相位,就能制造抵消效应。

“李薇,”她声音沙哑,“把刚才那段基础波形提取出来,生成反向谐振模型,功率控制在5%以内,先在c组左翼的供能单元试运行。”

李薇盯着她:“你确定?如果相位偏差超过0.1,反向波会直接引爆供能节点。”

“我知道。”林晚盯着终端,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道轨迹,“但它的学习机制依赖正向反馈,只要我们打出一个它无法复制的‘错误信号’,就能打断它的同步节奏。”

李薇沉默两秒,终于点头,开始操作。林晚则转向通讯频道,声音冷静:“苏悦,准备净化支援。张洋,让b组把左翼屏障后撤一米,留出缓冲区。接下来不是硬抗,是‘喂’它一个它消化不了的东西。”

苏悦的声音很快传来:“明白,等你信号。”

张洋没多问,立刻执行。团队的节奏悄然改变,从被动防御转为精密布控。林晚靠在支架上,眼睛死死盯着c组区域的能量读数。她的手还在抖,不是因为虚弱,而是因为太清醒——她知道,这一步如果失败,不仅会暴露系统的脆弱性,更可能让黑雾彻底掌握他们的应对模式。

终端提示音响起。

“反向波动模型生成完毕,正在接入左翼供能单元。”

林晚屏住呼吸。

“输出启动。”

下一秒,c组区域的空气微微震颤,一道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波动缓缓扩散。黑雾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边缘骤然收缩,随即一缕暗紫脉络迅速探出,试图包裹这股新出现的能量。

接触的瞬间,数据屏上的曲线猛然下坠。

“密度下降!”李薇声音绷紧,“黑雾核心密度下降8.3%,持续0.7秒后开始重组!”

林晚盯着屏幕,心跳几乎停滞。那0.7秒的断裂,证明了反向波动确实触发了中和效应。虽然黑雾很快启动了自我修正,但这个缺口存在过——而且是它无法完全复制的。

“记录频率参数。”她低声说,“准备扩大输出范围。”

李薇抬头看她:“还要继续?你脸色很差。”

“还撑得住。”林晚抹了把额角的汗,指尖在终端上快速输入指令,“把模型复制到b组备用通道,等下一轮脉冲间隙切入。”

她知道,这还远远不够。黑雾已经开始学习应对反向波动,下一次中和窗口会更短。但她也看到了方向——它不是无敌的,它依赖已知的频率模型,而她,恰好知道它的“出生密码”。

风再次掠过阵地,吹起她额前汗湿的碎发。她抬起手,准备第三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