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室的灯又闪了一下,林晚的手指还压在控制台那道细缝上,指腹能感觉到金属边缘微微翘起的毛刺。她没动,但眼神已经变了,不再盯着那0.4秒的延迟,而是穿过屏幕,落在战场模型的侧翼区域。
“把三维图谱切到能量密度层。”她的声音不高,却让整个控制室安静下来。
技术组长迟疑着调出新图层。原本被忽略的侧面区域立刻显现出异常:能量流稀薄,防线分布松散,仅有两头恶兽在缓慢巡游,调度响应时间标注为1.2秒——几乎是正面的三倍。
“他们把所有算力都压在正面。”林晚说,“不是因为他们强,是因为他们只能守一个方向。”
苏悦走近,看着那片近乎空旷的侧翼,“你是想绕过去?”
“不是绕。”林晚摇头,“是让他们以为我们还在正面打。”
她调回第六轮攻击的数据波形,放大推力输出段,“我们现在的节奏太稳了,稳到他们能提前0.8秒布防。可如果这个节奏还在,攻击却不在呢?”
苏悦皱眉,“你是说,用同样的输出频率,但不真正推进?”
“对。”林晚点头,“保持推力组70%负荷运行,震荡波照常释放,反向波动维持低频杂波——就像我们在准备下一次强攻。但他们等的‘下一次’,永远不会来。”
技术组长忍不住开口:“可这样能量分流,主系统压力会增大,冷却负荷超限风险很高。”
“那就别让主系统承担全部。”林晚转向能源舱方向,“把侧翼突袭小队的独立供能模块激活,切断与主控链的实时同步,只保留数据回传。我们不用他们看到我们,只需要他们感觉不到我们动了。”
空气里有片刻凝滞。这个方案意味着彻底打破过去七百多次作战的惯性——他们第一次不是去“打穿”防线,而是去“绕开”它。
“你打算亲自去?”苏悦问。
林晚没回答,而是走到人员调度面板前,手指划过几个名字,最终停在自己名字上,确认编组。她只带两人,都是近战型操作员,擅长在高干扰环境下手动校准能量流。
“正面交给你。”她看向苏悦,“你带队维持输出节奏,每十五分钟微调一次波动相位,制造‘即将推进’的信号特征。别让他们放松警惕。”
“可他们要是发现你们在侧翼……”
“不会。”林晚打断,“他们依赖预载指令,反应靠的是数据输入。只要正面信号不断,他们的防御逻辑就不会切换。而我们……只需要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提前一步。”
她转身走向装备区,取下轻型共振护甲。金属贴合身体的瞬间,她闭了闭眼,再次启动“心灵洞察之镜”,凝视控制台主频段操作员的双眼。对方脑海中浮现的是对系统稳定性的担忧,以及一丝对突袭计划的怀疑——但没有动摇。
她收回视线,确认团队尚未出现内部抵触。
护甲穿戴完毕,她最后检查了一遍侧翼通道的实时扫描图。通道狭窄,仅容三人并行,表面覆盖着残余能量流,温度偏高,但未达到警报阈值。恶兽群的巡游路线有固定间隙,每次持续11秒,足够他们穿行一段。
“反向波动组。”她下令,“开始输出低频杂波,频率0.3赫兹,持续释放。”
操作员按下确认键,控制台轻微震颤,波形图上出现细微的不规则波动,像是信号干扰,又像是攻击前的能量预热。敌人防御系统的监测频率立刻提升,但焦点仍集中在正面。
“走。”林晚说。
三人穿过能源舱后段的隔离门,进入侧翼通道。通道内光线昏暗,只有地面嵌着的几条导能带发出微弱蓝光。空气里有股金属烧灼后的气味,脚底踩上去能感觉到细微的震感,来自远处主系统的能量推送。
林晚走在最前,右手贴着墙,指尖感受着能量流的强度变化。每十米,她都会停下,用便携终端扫描一次上方空间,确认没有隐藏的监测节点。两名队员紧随其后,一人负责警戒后方,一人携带便携式干扰器,随时准备切断可能的信号追踪。
行至四十米处,前方出现一道断裂的导能带,裸露的接头正冒着细小电火花。林晚蹲下,用绝缘钳迅速封住接口,动作干净利落。她没说话,但队友知道这意味着警报风险上升——裸露的能量源可能触发自动监测。
他们放慢速度,改为每十五秒前进一步,利用恶兽群双翼展开时的视觉遮挡穿行。当一头恶兽俯冲调整位置,双翼完全挡住主监测视角的瞬间,三人迅速通过断裂区。
六十米,七十米。
林晚的呼吸逐渐放平。她能感觉到护甲内侧的温控系统已经开始报警,但还没到极限。前方通道开始收窄,最后二十米几乎只能侧身通过,顶部还有垂落的能量缆线,像蛛网般交错。
她抬起手,示意暂停。
前方八米处,一道隐形警戒线正在缓慢扫过。这是最后一道主动防御,一旦触发,会立即向主系统发送定位信号。它不依赖视觉或热感,而是捕捉能量场的微小扰动——比如人体携带的共振频率。
林晚从腰侧取下小型相位偏移器,这是她私下改装的设备,能短暂扭曲周围能量场,制造“空洞”。但她只有一次机会,使用后需要三分钟冷却。
她看了眼时间。
正面的推力输出刚刚完成一次微调,波形出现短暂波动——这是苏悦在配合她制造假象。敌人的防御系统正在重新校准数据,监测频率略有延迟。
就是现在。
她按下偏移器开关,金属外壳瞬间发烫。三人迅速穿过警戒线,脚步轻得几乎不带风。最后一段通道布满残余电流,林晚用护甲手套贴住墙面,引导电流绕行,避免触发连锁反应。
八十米。
他们抵达预定位置,一处被废弃导能舱遮挡的凹陷区。林晚打开便携终端,连接独立回传链路,屏幕上终于跳出“隐蔽据点建立”的绿色提示。
她靠在舱壁上,缓缓吐出一口气。
护甲的温控警报还在响,但她没去管。她调出主战场图谱,正面的推力输出仍在持续,波形稳定,敌人防御系统依旧集中在薄弱点前方。恶兽群没有移动,能量折射网也未激活。
他们还没发现。
她抬起手,指尖轻轻擦过护甲肩部的一道划痕——那是穿行时被缆线刮出的。金属表面留下了一道浅白的痕迹,像一道未愈的伤口。
苏悦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你还活着?”
“活着。”林晚低声回,“据点已建立,等待下一步指令。”
“他们还在等你们攻过去。”苏悦顿了顿,“你说得对,他们只信自己看到的数据。”
林晚没再说话,只是盯着终端上的倒计时。下一波恶兽巡游间隙还有六分钟。六分钟后,他们可以尝试进一步推进。
她的手指重新贴上终端边缘,指腹压着那道刚留下的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