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盾核心那道红光炸开的瞬间,林晚的手指还压在启动键上,指尖的皮肤被反冲电流灼出焦痕。她没松开,也没后退,只是猛地将护臂残片从导能槽中抽出,反手插进身侧一道垂直裂隙。金属与地脉摩擦,发出刺耳的刮擦声,一股紊乱的能量流顺着裂隙向下沉,将原本集中轰向远程组的冲击波偏移了十七度。
三名队员趁机翻滚撤离,护甲边缘焦黑冒烟。两具战傀扑空,落地时关节发出金属错位的咔响,立刻调转方向追击。林晚喉咙一甜,强行咽下,声音压得极低:“三秒轮替。”
苏悦几乎是立刻响应。她将屏障收窄三分,不再全面防御,而是向前推移半米,形成一个倾斜的盾角。第一具战傀撞上来时,她借力侧滑,把冲击传导到地面,同时近战组两名队员从两侧包抄,一人用震荡锤砸向战傀膝关节,另一人直接扑上去锁住其臂轴。能量火花在三人之间炸开,战傀动作一顿,被硬生生拖进雷区边缘。
“齐射。”林晚说。
远程组四人同时扣下扳机,四道螺旋束在空中交汇,精准覆盖雷区入口。爆炸气浪掀翻两具刚跃出护盾的战傀,碎片四溅。可还没等他们调整站位,护盾核心的红光脉冲再次增强,风暴节奏被拉得更紧,能量弹像雨点般倾泻而出,逼得远程组接连后撤。
林晚盯着终端残屏,波形图疯狂跳动,频率比之前高出近三成。她知道,这不是单纯的防御性反击,而是对方在主动提速,试图用高强度压制打乱他们的节奏。一旦阵型断裂,之前所有努力都会被碾碎。
她把护臂重新嵌入导能槽,这次调转了导能方向,让反向波动顺着地脉逆流而上,形成一段短暂的静默区。远程组的压力骤减,终于有机会重新架设输出点。但她也知道,这招撑不了太久,护臂已经开始发烫,金属外壳出现细微裂纹。
“再撑三十秒。”她对自己说。
苏悦的屏障又裂开一道细纹,从左上斜贯至右下。她咬着牙,手臂肌肉绷紧,额头青筋微凸。林晚看见她抬手抹了把脸,掌心沾了血,不知是溅上的还是自己流的。但她没喊痛,也没退后,只是把屏障角度压得更低,几乎贴着地面撑起一道弧线。
林晚闭了闭眼。
她今天已经用了两次“心灵洞察之镜”,一次在识破护盾修复机制,一次在判断战傀行动轨迹。再用第三次,脑子会像被刀片刮过。可现在,她需要看清敌人的调度。
她咬破舌尖,血腥味在口腔里漫开。趁着苏悦屏障短暂遮蔽视野的刹那,她闭眼,集中全部精神,第三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视野骤然陷入黑暗,随即展开。
她“看”到了。
不是画面,也不是声音,而是一张动态的能量调度图。前线六具战傀全数压上,能量供给拉满,动作频率提升至极限。护盾核心的红光正是从这里发出,驱动整个反扑节奏。而在后方,距离护盾裂口约四十米的位置,只残留两具低功率战傀,守着一座半埋地下的能量中继站。那里是敌方指挥节点的备用通道,此刻却几乎空置。
空虚持续四秒。
四秒后,下一波能量调度将从核心重新补给后方。
林晚睁开眼,视线模糊了一瞬,太阳穴突突跳动,像是有针在里面来回穿刺。她没去揉,只是迅速在终端残屏上划出一条斜线,标记中继站位置,又画了个三角,代表突袭小组的最佳切入角度。
“收缩屏障。”她用指节敲击地面,摩斯码节奏短促清晰,“诱敌深入。”
苏悦立刻明白。她不再维持屏障完整形态,而是将其压缩成半圆形,主动后撤两步,露出侧翼空档。三具战傀立刻扑上来,动作迅猛,直逼远程组藏身点。可就在它们踏入雷区中心时,林晚抬手,用护臂残片敲击导能桩三次。
雷爆启动。
三团火光接连炸开,气浪将战傀掀翻在地,其中一具直接炸裂,残骸飞出数米。另外两具挣扎着爬起,关节扭曲,动作迟缓。远程组趁机重新架设,两道能量束交叉扫射,逼退剩余战傀。
林晚抓住这空档,低声下令:“b组准备穿插,走c3路径,目标中继站——打后腰。”
一名近战队员立刻点头,拍了拍身旁两人。三人迅速调整站位,一人在前探路,两人护侧,贴着残骸边缘低身前进。他们的动作极快,几乎与爆炸余波同步推进。
林晚盯着他们的背影,手指仍贴在终端上。她知道,只要中继站被毁,敌方指挥节点的备用通道就会中断,前线战傀的协同效率将下降至少四成。但这不是终点,只是反击的开始。
她把护臂从导能槽中抽出,金属外壳已经发红,边缘微微翘起。她没换,也没停,而是将残片翻转,用断裂面贴住地面,继续传导反向波动。这一次,她不再用来分散冲击,而是悄悄注入一段紊乱频率,干扰敌方对雷区状态的监测。
苏悦喘着气靠过来,肩膀蹭着她的手臂。她没说话,只是抬手抹了把脸,血从指缝间渗出。林晚看了她一眼,轻轻点头。
远处,b组三人已接近雷区边缘。
前方地面微微隆起,一道金属盖板半掩在碎石下——那是通往中继站的检修通道。
领头队员蹲下,伸手去推盖板。
金属摩擦声轻微响起。
盖板移开半尺,露出下方幽深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