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806章 灵感闪现寻转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晚的手指悬在终端回车键上方,没有按下。屏幕上的红色警报框还在闪烁,“主干道封锁,物资滞留”八个字反复跳动,像一串不肯停歇的倒计时。她没看第二眼,只是将左手缓缓覆上右腕,掌心贴着那道旧伤。电流感没退,反而顺着骨骼往上爬,像是从身体深处传来某种回应。

她闭了闭眼。

再睁开时,目光落在档案窗口。三大集团代表的照片并列排开,中间是那个提出冻结物资的女人,右边是冷笑说“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男人,左边那位始终沉默。林晚盯住第一张脸,凝神,视线沉入对方瞳孔。三秒后,“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女人脑中浮现出医院缴费单的截图,数字被红圈标出,旁边是孩子的化验报告,诊断栏写着“慢性肾炎”。她手指无意识地掐着大腿,焦虑真实,但动机清晰——她怕延误影响民生,更怕担责。

镜面切换。

第二个男人的画面截然不同。银行到账通知弹窗一闪而过,金额二十万。紧接着是加密频道的语音转文字记录:“只要项目停摆超过七十二小时,地皮估值自动下调三成,收购窗口开启。”他嘴角有几乎不可察觉的上扬。

林晚收回视线,呼吸平稳。

最后看向第三人。她集中精神,第三次开启能力。镜中没有情绪波澜,只有一行加粗的协议条款:“第十七条,重大决策须经三方联署生效。”此人并非反对她,而是被规则锁死。他不行动,是因为不能。

三个人,三种立场。一个为生存所迫,一个为利益布局,一个为程序束缚。他们反对的从来不是研究本身,而是失控——资源流向不可控,责任归属不可控,后果无法预判。

她忽然想到残渣。

指尖移向键盘,调出最新监测数据。波动周期仍是113秒,峰值能量比上一轮高出9.3%,几何符号持续时间延长至1.2秒。下方备注写着:“信号稳定性增强,未发现衰减趋势。”

掌心的电流感又来了,这次来得更清晰,像是一段节奏固定的脉冲,与屏幕上跳动的波形隐隐同步。她盯着那条曲线,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不再是单纯的危险信号。它在增强,在稳定,在形成规律。它正在从“不可控的威胁”,转向“可测量的变量”。

而变量,意味着可能性。

她拉开抽屉,取出纸笔。先写下三个词:残渣能量、重建缺口、集团利益。然后在中央画下一个圆,标上“临界点-1”。从圆出发,画出三条线,分别指向“电力供应”“建材调度”“仓储通行”——这正是三大集团各自掌控的关键节点。

笔尖顿住。

如果残渣的能量转化技术能实现,哪怕只是部分实现,它就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谜题。它可以成为一种未来的资源储备,一种尚未兑现但可预期的技术红利。而人们争抢的,从来不只是眼前的物资,更是对未来的分配权。

她猛地抬头,仿佛有一道光劈开迷雾。

为什么不把“未来”提前拿出来交换?

她快速在纸上勾勒:以残渣研究进展为筹码,向电力集团承诺,若其开放仓储通道,未来能源接入将优先考虑其电网升级需求;向建材商提供阶段性数据解析成果,换取运输配额;向运输方提供结构风险模型授权,换取主干道通行许可。这不是让步,是用尚未落地的技术收益,置换当下生存空间。

她写下一行字:**技术期货化分配**。

笔尖停顿片刻,又补上一句:**用确定性未来,换不确定性当下**。

这不是公平,也不是妥协。这是在现有规则无法打破的前提下,重新定义博弈的维度。就像前世赵铭能在职场翻云覆雨,靠的从来不是职位高低,而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跟着他能得利”。她不需要所有人支持,只需要让他们看到——参与比破坏更有利可图。

她放下笔,调出重建物资缺口清单。水、电、建材、医疗,每一项后面都跟着触目惊心的赤字。再打开三大集团的运营年报摘要,逐项比对他们的业务短板:电力集团负债率高,急需新能源项目冲抵考核指标;建材商库存积压,但现金流紧张;运输方则受制于路线审批,长期无法拓展新线。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将三组数据并列排列。残渣的波动曲线、物资缺口柱状图、集团运营痛点清单。三者原本毫无关联,此刻却在她脑中形成某种共振。

残渣不是负担。它是杠杆。

只要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僵局。

她忽然想起自己写在记录册上的那句话:“失败不是终点,是坐标。”当时她以为指的是实验失败,现在才明白,那也是对她处境的隐喻。每一次被封锁、被质疑、被围堵,都不是终点,而是标记出下一个突破的方向。

她不需要说服所有人。她只需要设计一个系统,让各方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得不推动重建前进。

她打开加密文档,新建文件。光标在命名框里闪烁。

她输入:“残渣-资源置换模型V0.1”。

回车。

就在文件保存的瞬间,掌心的电流感骤然加剧,像是一股热流从旧伤处炸开,直冲肩胛。但她没皱眉,反而轻轻笑了。这不是反噬,不是警告,是共鸣。残渣在回应这个命名,回应这个构想。它感知到了某种变化——不是物理的,而是规则层面的跃迁。

她将纸上的草图拍下,存入加密相册。然后关闭所有窗口,只留下终端右下角的小型监测面板。残渣的波形仍在跳动,113秒一个周期,稳定,持续,像某种沉默的倒计时。

她站起身,走到实验台前。玻璃碎片还躺在中央,边缘折射出微弱蓝光。她没碰它,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指挥台。

通讯器亮起,是运输队的待命确认。她没接,也没回复。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重新坐下,调出协议第十七条的原文,逐字阅读。然后打开调度系统后台,查看所有被冻结的指令状态。红色的“暂停”标记密密麻麻,像一张封锁网。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几秒,开始输入。

不是调度命令。

是一份新的数据权限分配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