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悦的讯息还停在屏幕上,“放行”两个字刚敲下去不到三分钟,林晚的手指已经滑到后台监控面板的底层路径。她调出预设的影子系统日志,审计组的账号刚进入第三级数据区,页面停留时间长达四十七秒,远超常规查阅所需。光标缓缓移向访问轨迹图谱,一条隐蔽的数据索引被悄然触发——那是她昨夜埋下的伪路径,表面连接残渣能谱原始记录,实则镜像了整个操作行为。
她没动声色,只将该账号的权限层级悄悄标记为“观察态”,所有后续动作都会被自动录进独立日志链。
凌晨四点十五分,系统警报未响,但她的终端弹出一条低频提示:人员档案库的访问请求来自内网Ip,调取对象是七名近期调岗的技术员排班表。时间恰好与审计账号登录重合。她点开那名被锁定的技术员值班记录,生物认证时间是四点十三分,比系统日志早两分钟。伪造的痕迹很轻,但逃不过她设下的时间戳校验。
林晚起身,穿过走廊走向监控室。苏悦正盯着主屏,手指悬在拦截按钮上方。
“别碰。”林晚说,“让他们看,但所有画面都切到备用流。”
苏悦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真正的监控数据已切换至加密通道,对方看到的,是提前录制的正常运行画面。她点头,迅速调整路由。
林晚坐进副控位,调出实验舱供电系统的实时负载曲线。她让苏悦以系统压力测试为由,将供电频率微调0.6赫兹——幅度极小,不会影响设备运转,却足以在配电日志中留下异常波动痕迹。
“这会引蛇出洞?”苏悦低声问。
“不是引,是筛。”林晚盯着权限访问面板,“真正无关的人不会关注这种细节。”
七分钟后,那名技术员的终端请求调阅配电日志。权限等级不够,系统自动驳回。但他没有放弃,转而通过运维组中转账号再次申请,理由是“排查潜在谐振风险”。林晚轻轻抬了下眼皮。
又过了十分钟,同样的请求第三次出现,这次附上了值班主管的电子签批。她没拦,任其通过。
当那人第三次点开配电日志时,林晚已经站在监控室的暗角。她等的就是这一刻。她缓步走出,目光直落对方背影。那人察觉到动静,回头的一瞬,她凝神,双眼对上。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视野里没有思维内容,依旧是灰雾般的屏蔽屏障。但她捕捉到了情绪——一丝短暂的焦躁,随即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机械的确认感,像是在回应某个预设指令。这种情绪切换太精准,不像自然反应,更像是训练过的应激模式。
她收回视线,没说话,转身离开。
回到指挥棚,她调出建材商的通讯记录。对方昨夜接收了非核心模型摘要,但至今未有任何反馈。她打开加密附件,附加一张最新的残渣能谱图,波动周期显示缩短12%,能量峰值稳定性提升。她附了一行字:“数据可复验,建议优先评估供电模块适配性。”然后点击发送。
苏悦进来时,她正关闭通讯界面。
“你真觉得他们会信?”苏悦问。
“他们不需要信。”林晚说,“只需要开始算账。”
中午前,电力集团依旧沉默。但林晚注意到,对方派驻现场的两名技术联络员更换了排班。原定下午到岗的工程师临时请假,替补人员资料显示曾在某军工企业任职,心理测评档案中标注“抗干扰训练经历”。
她没点破,只让苏悦将下一阶段数据共享包的查阅权限,悄悄加入两家中立监测机构的账号。文件本身仍是非核心内容,但她在参数表底层嵌入了“蓝脉计划”的三阶段应用路线图——加密层级极高,普通查阅无法解码,但权限痕迹会留在系统日志里。
“这是在告诉他们,我们有底牌?”苏悦问。
“是在让他们自己发现,我们早就准备好了。”林晚说。
下午三点,技术组传来消息:特制晶格阵列在第七次试验中成功捕获残渣能量,转化率稳定在7.3%,持续供电超过两小时,足够支撑一组应急照明模块运转。林晚亲自去实验区确认了数据,然后召集核心成员开了十五分钟短会。
“从现在起,这项技术代号‘蓝脉’。”她说,“第一阶段目标:为重建区提供独立应急供电网络。所有人按计划推进,但对外只提‘研究进展顺利’。”
会后,她单独留下苏悦,让她把“蓝脉计划”的阶段性成果摘要,以“内部技术通报”形式发给建材商联络员。不必明说用途,只需列出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数据。
“他们会自己联想。”林晚说。
傍晚六点,建材商回电,语气比前两天缓和许多。他们提出希望下周安排一次技术对接会,讨论“未来能源接入的可能性”。林晚答应得干脆。
挂断通讯后,她调出影子系统的完整记录。审计账号在过去十二小时内共访问了十七个数据节点,其中五个涉及供电系统架构和晶格材料参数。最后一次停留,是在“蓝脉计划”路线图的加密层附近,停留时间三十九秒,尝试了两次解码请求。
她轻轻敲了下桌面。
对方已经看到了。
但她知道,真正的较量不在数据,而在节奏。她不能公开揭露,也不能贸然收网。现在要做的,是让对方相信,他们的行动仍在掌控之外,而她的底牌,远不止这一张。
深夜九点,她再次进入监控室,调出那名可疑技术员的全部行为记录。从值班时间、权限调用到通讯频次,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他是执行终端,背后有稳定指令源。但她无法确认指挥者身份,也无法突破心理屏蔽。
她合上终端,起身时目光扫过实验区玻璃墙。残渣样本仍在磁场中悬浮,表面蓝纹比昨日更清晰,持续时间延长至1.3秒。她盯着那抹光,忽然转身对苏悦说:“明天开始,所有晶格阵列测试记录,加一道手动签名确认。”
“怕有人冒用?”苏悦问。
“不怕。”林晚说,“只是让某些人知道,我们已经开始清点每一颗子弹。”
苏悦走后,她独自站在调度台前,打开私人日志,输入一行新记录:“执行链已确认,资金流待追。蓝脉震慑生效,合作方态度松动。对方仍在试探,但节奏已偏移。”
她合上终端,正准备离开,通讯器震动。
是系统自动警报:内网日志检测到异常数据打包行为,来源为审计组授权账号,目标路径指向外部传输接口。触发条件是“连续访问三级以上技术文档超过十五分钟”。
林晚点开详情,文件包名称为空,但加密标识显示其内容层级极高。
她手指悬在拦截按钮上方,停了几秒。
然后,轻轻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