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037章 全面调整,联盟再战新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7章 全面调整,联盟再战新敌

林晚的手指在权限终端上滑动,屏幕中“星纬科技附属研发中心三号楼”的定位标记被放大至占据整个左半屏。她没有说话,只是将一段加密日志推入三方通讯频道。数据包自动解压,显示出过去七十二小时内从该地址发出的十七次异常访问记录,全部指向联盟内部测试接口。

画面逐一亮起。科研主管最先接入接口,眉头微皱,目光落在日志末尾的技术特征比对结果上。市场负责人紧随其后,正调整耳机位置,视线扫过那些重复出现的Ip段时,手指顿了一下。调查小组联络员最后一个上线,背景是昏暗的监控室,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才点开文件。

“这不是试探。”林晚开口,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晰落在频道里,“他们已经开始部署新版本系统,而我们的防御还停留在应对旧模式。”

科研主管张了口,又闭上。林晚看着他的眼睛,短暂开启“心灵洞察之镜”。焦灼感扑面而来——不是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而是三个月前一次技术反制失败的记忆反复闪现。那次失误让他失去了两个得力助手,至今团队重建仍未完成。

市场负责人低头翻看舆情报表,内心却在权衡:若继续封锁负面内容,可能被反指压制言论;若放任不管,公众信任会持续流失。她需要一个突破口,而不是更多限制。

调查联络员的情绪最复杂。他清楚深入敌方网络的风险,一旦暴露,不仅任务失败,还可能牵连整个情报链。但他也明白,如果不行动,对手的布局只会越来越深。

林晚收回视线,没有点破任何人心中的迟疑。她调出主控屏右侧的时间轴图谱,将“蜂巢”近期活动峰值与星纬科技的研发节奏并列呈现。“我们曾以为他们是逐点打击,现在看,是同步推进。”她说,“技术漏洞、舆论操控、基础设施渗透,三个环节已经形成闭环。”

三人沉默。

“这意味着,”她继续说,“他们的目标不只是削弱我们,而是彻底替换现有生态。”她停顿片刻,“就像删除一段代码,再写入新的运行逻辑。”

科研主管终于开口:“如果我们无法阻止他们发布新产品呢?”

“那就让它失效。”林晚说,“你们的任务不是修复漏洞,是制造反向干扰。对方依赖用户行为数据训练模型,我们就切断它的反馈回路。”

她转向市场负责人:“接下来三天,所有宣传重心不再是解释真相,而是让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高频出现。不必修饰,不必美化,只要存在感。”

市场负责人抬眼:“可素人内容传播力有限。”

“正因为有限,才不会触发算法警觉。”林晚回答,“我们要做的,是让系统误判——误判真实声音的数量和分布密度,让它在错误的数据基础上做出决策。”

频道内气氛悄然变化。原本被动封堵的思路,正在被一种更主动的扰乱策略替代。

最后,林晚看向调查联络员:“你需要进入他们的外围网络,不是为了获取核心机密,而是摸清日常运作规律。谁在值班,几点切换系统,哪些节点定期离线维护。这些细节,比一份完整代码更有价值。”

联络员点头,眼神变得坚定。

问题随之浮现。科研组申请独占算力集群四十八小时,用于模拟攻击路径;市场组则要求实时调用用户行为数据库,支撑内容推送策略。两项资源在同一时段重叠,系统提示冲突警告。

林晚调出资源分配界面,设定三级优先级机制。前二十四小时,算力全数倾斜科研,支持模型对抗推演;中间二十四小时,开放数据接口,允许市场组进行定向投放;最后一天,所有产出数据回流分析,供调查小组构建入侵路径。

“这不是让步,是轮动。”她说,“每一阶段结束,都要为下一阶段留下可用成果。科研的模拟结果要能指导市场的内容策略,市场的传播轨迹要能帮助调查锁定薄弱入口。”

她在主控屏上划出一条横贯时间轴的红线,标注“联合行动节点”。每日九点、十五点、二十一时,三方必须同步进展,交叉验证信息真伪。任何一方延迟汇报,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

科研主管问:“如果发现超出预案的情况?”

“按最小影响原则处理。”林晚答,“不追求一次性解决问题,只确保每次动作都不给对方升级机会。我们要打的不是一场决战,而是一连串精准的阻击。”

市场负责人犹豫了一下:“万一他们改变节奏怎么办?”

“那就跟着变。”林晚说,“但他们有一个弱点——他们太依赖系统判断。只要我们制造足够多的‘异常’,他们的自动化流程就会被迫降速,甚至人工介入。那时候,就是我们的窗口。”

她关闭资源图谱,转回主界面。屏幕上,三条进度条已开始缓慢推进。科研组启动了第一轮压力测试,市场组上传了首批用户故事素材,调查小组正在扫描星纬科技对外服务端口的响应规律。

没有人再提出质疑。

林晚靠回座椅,双手轻搭控制台边缘。红光依旧笼罩指挥区,但她肩部的线条比半小时前松弛了些。刚才那三次短暂的能力使用,并未超出当日限额。头痛尚未出现,只有太阳穴轻微跳动,像是长时间集中精神后的正常反应。

她打开私人备忘录,输入一行新指令:标记Lw-03为高危实验体,建议移除训练集引用。

发送对象为空。

这只是模拟操作。但她知道,这个编号已经在对方系统里存在。而“不可控”三个字,既是威胁,也是机会。

会议室画面陆续熄灭。三人各自退出频道,投入执行。主控屏上的联合行动时间轴稳定运行,第一个同步节点将在五十三分钟后到来。

林晚注视着屏幕中央不断更新的数据流。一条来自中部城市的反馈刚被录入:一位教师用联盟终端组织线上课堂,学生家长自发录制视频感谢技术支持。评论区尚未出现水军刷屏,但已有两个陌生账号频繁点赞同类负面帖文。

她将这两个账号信息拖入追踪程序,设置自动关联分析。系统开始回溯其历史行为,预计二十分钟出初步画像。

耳机传来低频提示音,是运维组的例行通报。东部数据中心的访问延迟已缓解,物理线路排查未发现异常。远程劫持的可能性仍在调查中。

林晚摘下耳机,放在控制台右侧。她的左手无意识抚过平板边缘,那里有一道细微划痕,是昨夜调试设备时留下的。指尖触到凹陷处时,她忽然想起什么,重新接通科研组后台。

“把昨天那份测试日志的元数据再查一遍。”她说,“特别是生成时间和设备签名。”

对方应了一声,画面切换成代码解析界面。

几秒后,新的异常浮出水面。

那份标记为“蜂巢-02测试日志片段”的文件,其原始创建时间比传输时间早了整整六小时。而且,设备签名显示它最初出自一台本应处于离线状态的内部服务器。

林晚盯着那串编号,瞳孔微微收缩。

有人提前知道了他们会收到这份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