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063章 舆论打乱,市场初显成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3章 舆论打乱,市场初显成效

“我是林晚。”她说,“你们准备好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接着是市场团队负责人低沉而清醒的回应:“资料已经分发到三家媒体主编手中,他们要求在发布前看到部分佐证。”

林晚没有犹豫。她调出加密文件夹,将调查小组从李哲处带回的数据中剥离出一段非敏感信息——两笔流向离岸账户的资金记录,附带境外服务器通信时间戳的摘要。这些内容不涉及技术核心,却足以勾勒出资本异常流动的轮廓。

“正在传输。”她轻点发送键,屏幕右下角弹出“已送达”的提示。

“收到。”对方声音紧了几分,“标题我们拟了几个方向,一个是‘诺亚资本背后的影子交易’,另一个更直接——‘谁在操控市场的暗流’?”

“用第二个。”林晚语速平稳,“但把‘操控’换成‘干预’。我们要引导怀疑,不是制造断言。”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随即响起敲击键盘的声音。“明白。同时我们在社交平台预埋了五个行业博主,准备发起话题联动。”

“哪个话题?”

“#揭开诺亚真相#。图谱已经做好,展示资金路径、关联企业网络和时间轴对比。视觉上足够清晰。”

林晚盯着主控屏上的倒计时。距离黑幕组织原定的舆论反扑节点,还有五小时三十七分钟。

“发布时间统一?”她问。

“定在四十五分钟后,避开早间通勤高峰的信息混流期,争取在午间财经简报前形成热度。”

“可以。”她顿了顿,“记住,第一波只放线索,不给结论。让他们自己猜。”

通话结束,林晚靠向椅背,目光扫过左侧舆情监控面板。几小时前还平静的搜索趋势曲线,此刻已开始微微上扬。国际Ip对“诺亚资本”相关词条的访问频次持续攀升,多家媒体后台编辑动作频繁,显然已在筹备稿件。

她闭上眼,精神缓缓凝聚。

视野一沉,意识滑入“心灵洞察之镜”。

下一瞬,她看见了市场团队负责人的思维画面:一张排布严密的传播节奏表,三条并行线路清晰标注——主流媒体首发、社交媒体扩散、专业论坛深度解读。他的情绪稳定,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谨慎,但内心深处有一股被压抑的兴奋。他们太久没有主动出击了,这一次,终于不再是被动应对。

她睁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一分钟过去,她重新坐直身体,手指在终端划动,将刚刚发布的新闻链接逐一加入追踪队列。系统自动抓取关键词反馈,实时生成热度预测模型。

十分钟,第一条转载出现。

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财经观察站引用原文,配发评论称“某些跨国资本的操作模式值得监管层警惕”。十五分钟后,欧洲某经济周刊跟进,标题更为犀利:“当资本披上合法外衣,谁来守护市场公平?”

社交平台上,#揭开诺亚真相#的话题热度迅速爬升。一张数据图被疯狂转发——三条平行的时间线,一条是诺亚旗下基金的异常调仓记录,一条是某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第三条则是境外服务器与境内操作终端的通信峰值。三者高度重合。

林晚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增长数字,指尖轻轻敲击桌面。

二十分钟,全球热搜第十九。

三十分钟,第十一。

四十分钟,第七。

与此同时,原本应在这一时段密集推送的针对联盟的负面报道,迟迟未见踪影。监测系统显示,黑幕组织合作的几家自媒体账号集体进入静默状态,原定发布计划被临时叫停。

她调出其中一家媒体的后台活动记录,发现他们在三分钟内连续收到了三份来自不同渠道的“风险提示函”,措辞严厉,要求暂缓一切与“诺亚”相关的公开言论。

“他们在慌。”她低声说。

就在这时,通讯灯闪烁,市场团队负责人再次接入。

“刚接到消息,北美一家主流商业日报临时撤稿。他们的法务部门接到匿名警告,说证据链存在瑕疵。”

林晚眼神未变。“我们发布的材料,每一项都有原始日志编号可查。他们不敢碰,是因为怕越描越黑。”

“那接下来怎么办?要不要追加第二批材料?”

“不急。”她看着监控面板,“他们现在最怕的是不确定性。我们越是沉默,他们越不敢动。”

她停顿片刻,声音压低:“让那几个博主发一条新动态——就说‘更多细节正在核实,不便透露’。语气要像无意间泄露。”

电话那头传来轻笑。“懂了,制造信息真空,逼他们自己去挖。”

挂断后,林晚调出下一阶段预案。她已经在脑海中推演过三次后续节奏:二十四小时内释放第二波证据,聚焦人事关联;第四十八小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名义发声;第七十二小时,等待对手内部出现裂痕时,再给予致命一击。

她知道,这场舆论战才刚刚开始。

但她也清楚,赵铭不会坐以待毙。

正想着,终端突然弹出一条系统提醒:【检测到一组伪装成读者投稿的钓鱼邮件,来源Ip经跳转,最终指向诺亚控股子公司注册地】

林晚冷笑,立即标记为“干扰项”,并反向植入追踪代码。这种小伎俩,不过是想试探他们是否真的掌握核心证据。

她没有理会,而是转向另一块屏幕,查看市场团队的情绪波动监测图。这是她私下设置的一项隐形指标,通过语音语调分析、打字频率和响应延迟,判断执行团队的心理状态。

图表显示,整体情绪处于高位,紧张与亢奋交织,但未失控。几名骨干成员的专注度评分达到近期峰值。

她闭上眼,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这一次,她连接的是整个市场团队的集体意识流。

纷乱的画面中,有人正反复核对发布时间,有人在修改措辞避免法律风险,还有一个年轻成员在私聊群里打出一行字:“这感觉,像是在掀翻一艘巨轮。”

她睁开眼,手指在终端轻点,将当前阶段标记为“舆论初效达成”。

然后,她调出第二批待发布材料的审核列表。

第一项是一段录音摘录,来自一次闭门会议。虽然声音经过处理,无法直接溯源,但其中提及的项目代号“赤潮计划”与此前资金流向完全吻合。

她将这份文件设为优先级A,准备在两小时后择机放出。

就在她准备关闭预览窗口时,通讯界面忽然跳出一条紧急消息:

市场团队负责人发来截图,是一家原本保持中立的行业智库官网页面。首页公告栏更新了一则声明,标题为《关于近期市场传闻的初步观察》。

内容尚未加载完成,只露出第一段:“本机构注意到,有关诺亚资本参与跨境操纵行为的指控已在公共平台传播……经初步核查,部分财务数据确存疑点,建议相关方配合调查。”

林晚盯着那行字,呼吸略微放缓。

这个智库,向来以中立着称,从不轻易表态。他们愿意站出来,说明风向真的变了。

她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温水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清醒。

然后,她按下通讯键,声音平静:“把录音材料提前。一小时后发布,附上时间轴对照表。”

“可是智库那边还没正式出报告,我们这时候推录音,会不会显得太急?”

“正因为他们在查,我们才要抢先一步。”她说,“让他们觉得,我们手里还有更多。”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随后传来应答:“好,马上安排。”

林晚挂断,视线落回主控屏。

热搜排名仍在上升,#揭开诺亚真相#已跃至第五位。越来越多普通用户开始自发整理时间线,甚至有人做出动画视频,用通俗方式解释资本套利链条。

她知道,火已经烧起来了。

只要再添一把柴,就能让对方顾此失彼。

她调出下一个文件夹,指尖悬在确认键上方。

窗外,天色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