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林晚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指尖在终端边缘轻轻敲击。她没有回头,只低声说了句:“加过滤层,做。”
指令发出后三秒,系统确认提示弹出。她收起电子笔,转身离开。走廊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她的脚步没有停顿。技术问题暂时解决,但战场不止一处。
回到主控室,大屏上的全球舆情热力图正缓慢旋转。颜色分布比两小时前明显偏红,多个区域热度上升,但北美西海岸和东南亚部分城市的数据曲线已开始平缓。她调出社交平台实时词频监测,“诺亚真相”仍在高位,可讨论内容逐渐从原始证据转向阴谋推测,甚至出现少量质疑声。
她接入市场团队通讯频道。画面很快接通,策划主管的脸出现在副屏上,眼下有淡淡的疲惫,眼神却亮着。
“第二批材料准备好了。”对方开口,“但我们得选一个切入点,不能硬推。”
林晚点头。“发吧,用受害者证词打头阵。”
她闭上眼,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视野沉入一片静默,随即,对方的思维如水流般浮现——不是混乱的情绪,而是一个清晰的传播模型:先以真实经历引发共情,再用资金流向图建立逻辑链条,最后由第三方机构收尾背书。这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引导。
她睁开眼,手指在主控台上轻点两下,授权通过。
十分钟后,一段三分钟的视频在全球多个平台同步上线。画面中是一名中年女性,坐在简陋的公寓里,声音平稳地讲述自己如何被一家境外投资公司诱导签署协议,最终失去全部积蓄。镜头扫过墙上孩子的照片、桌上未拆封的药瓶,还有她反复摩挲的一张银行拒付通知单。
视频末尾,一行字缓缓浮现:“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转发量在三十秒内突破十万。#我也是受害者#的话题迅速被带起,无数人开始分享类似遭遇。林晚盯着数据流,看到多个国家的本地媒体开始跟进报道,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财经专栏也陆续发布分析文章。
她调出黑幕组织的公关响应记录。原定于今晚发布的澄清声明已被撤回,内部会议通话摘要显示,他们的法务团队正在争论“是否该承认部分代理机构存在操作瑕疵”。
林晚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她切换频道,接通审计机构合作负责人。“明天上午十点,发布会照常开。材料按计划释放。”
“可他们已经在质疑我们证据链的采集程序。”对方语气谨慎。
“那就让他们看全过程。”林晚说,“把取证时间线、数据来源路径、交叉验证方式全部公开。不删减,不修饰。”
“万一他们揪住某个技术细节做文章?”
“不会。”她目光落在屏幕一角的匿名举报信扫描件上,“他们怕的不是程序问题,是事情坐实。只要公众开始相信,程序争议就会变成拖延手段,而拖延对我们有利。”
通话结束,她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连接市场团队核心成员。这一次,她看到的不再是压力与犹豫,而是接连闪现的创意片段:有人设想发起线上听证会,邀请受害者连线陈述;有人提议制作互动地图,标注所有已知受害区域;还有一个年轻成员想到用AI模拟资金流动轨迹,做成动态演示。
这些想法尚未成型,却已显露出主动出击的态势。
她调出下一阶段预案,在终端输入几条新指令:扩大区域投放策略,重点覆盖舆论尚不稳定的南美和东欧市场;启用备用意见领袖账号矩阵,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定制传播内容;同时,将一批非敏感级通信日志解密,作为“透明行动”的首批开放资料。
系统自动执行命令。她靠向椅背,目光扫过主屏。热搜榜单上,“诺亚真相”升至第三,“跨国洗钱”“虚假投资”等关键词紧随其后。几家国际主流媒体的直播画面正在播放受害者访谈,评论区不断滚动着“要求彻查”“冻结相关账户”等呼声。
就在此时,一条异常信号引起她的注意。
暗网监控模块捕捉到一份加密档案的传播记录,标题赫然是《林晚:幕后操盘手的真实身份》。附件包含伪造的学历证明、篡改的银行流水,以及一段经过深度合成的讲话视频,内容暗示她才是整个事件的煽动者,目的是借舆论打击竞争对手。
林晚没有下令封锁。
她打开内部通讯,找到市场团队的技术分析员。“把这份档案拆开,做成教学案例。标题就叫《如何识别信息战》。”
“你要我们主动提这个?”
“对。”她说,“别回避,直接讲清楚每一处造假痕迹。字体偏差、时间戳错位、Ip跳转路径……让公众自己判断。”
半小时后,一支五分钟的科普短片上线。没有情绪化指责,只有冷静的技术解析。视频结尾,一行白字黑底的文字静静浮现:“当真相被攻击时,最好的回应不是沉默,是照亮。”
林晚起身走到主控台前,拿起录音设备。她没有看稿,语速平稳:“他们害怕真相,所以制造谎言;我们不惧攻击,因为我们站在光里。”
这段话被剪成十五秒短视频,附在科普片之后发布。没有配乐,没有特效,只有她的脸和声音。
十分钟内,转发量破百万。
她回到座位,看到陈锐发来最后一条消息:“所有设备已完成离线预载,触发器心跳感应模式已校准。”
她回复:“收到。”
此时,大屏上的热力图已完全变色。全球二十多个城市出现自发集会,抗议人群举着写有“还钱”“停止欺诈”的标语。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宣布暂停与涉事公司的合作审查,监管部门表态将介入调查。
林晚关闭“心灵洞察之镜”,指尖轻轻抚过桌面。她的呼吸很稳,眼神沉静。
终端突然震动。一条紧急推送跳出:黑幕组织总部安保等级再度提升,外围巡逻频率增加百分之四十。与此同时,潜入小组的待命状态保持稳定,生命体征监测数据显示全员处于清醒且放松状态。
她调出任务倒计时。距离预定行动时间还有十六小时二十三分钟。
主屏角落,一则新闻快讯自动刷新:“国际反金融犯罪联盟发表声明,支持本次调查行动,并呼吁各国协同追责。”
林晚伸手,将这条消息置顶。
她刚要切换界面,通讯灯再次亮起。是市场团队策划主管。
“有个记者问,你们到底是谁?”对方说,“我们该怎么回答?”
林晚看着屏幕,片刻后开口:“告诉他们,我们是那些曾经闭嘴的人,现在决定说话了。”
对方沉默了几秒,轻轻应了一声“好”。
通话结束。
她没有动。主控室内灯光微弱,映在她脸上。大屏上的数据仍在滚动,热度曲线稳居高位,舆论风向彻底扭转。
她低头看了眼时间。
指针指向凌晨一点十七分。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有人送来一杯温水,放在桌角,又悄然离开。
她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放下时,杯底与桌面碰出一声轻响。
终端忽然弹出一条自动警报:南太平洋某岛屿服务器群出现异常登录尝试,Ip地址与黑幕组织早期活动记录匹配。
她重新坐直,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
屏幕蓝光映在她眼中,像一道未熄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