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071章 暗流再涌,联盟警惕新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1章 暗流再涌,联盟警惕新患

林晚的指尖还压在通讯键上,话音未落,频道那头已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与金属碰撞的闷响。她盯着屏幕上六道绿色光点迅速远离建筑主体,呼吸比刚才更沉,却不敢放松分毫。

大楼火光渐起,外部监控画面被浓烟切割成碎片。她没有移开视线,而是将终端切换至内部残余信号源——主控室那台离线终端仍在运行,日志最后更新时间是十五分钟前,系统早已断网,可数据流动轨迹清晰可辨。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已转向另一组界面。指挥中心内其他成员陆续松懈下来,有人摘下耳机低声交谈,有人靠椅背揉着太阳穴。这场行动结束了,他们这么认为。

但她不能。

她调出云都金融监管系统的公开接口,输入权限密钥,切入企业级交易流水层。屏幕滚动刷新,密密麻麻的账户编号与金额条目快速掠过。她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关闭趋势图、屏蔽大宗交易,只保留近七十二小时内完成跨境结算的小型企业记录。

三家公司的名字跳了出来。

“恒远机电”“北纬科技”“启明通联”,注册地分散在三个城区,经营范围无交集,股东结构毫无关联。但它们在过去四十八小时里,分别向境外两家空壳公司支付了相同数额的资金——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且总额刚好覆盖某类高敏频段接收装置的采购单价。

林晚暂停滚动,将三笔转账路径并列展开。资金经由离岸中转两次,最终流向一个位于东南亚的数据港,申报用途写着“民用通信设备引进”。她不动声色地记下收款方编号,又调取这三家公司近三个月的税务申报表。

异常出现在上周。

在此之前,这三家企业均处于低活跃状态,营收稳定但增长停滞。可从三天前开始,账面突然出现多笔预付款项,来源不明,且全部在到账两小时内转出。更关键的是,这些资金流动并未触发任何预警机制——它们完全合规,像是被精心计算过的正常商业行为。

她靠向椅背,手指轻轻敲击扶手。

前世她在财务审计部门待过两年,见过太多洗钱手段,也参与过一次跨国资金追踪项目。这种模式她不陌生:用合法外壳包裹非法目的,通过时间差和地理隔离规避审查,每一步都踩在监管盲区边缘。

而现在,它又出现了。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启加密论坛爬虫程序,关键词设为“共振干扰”“信号压制”“静默通道”。几分钟后,几条匿名帖文被筛选出来。

一篇发布于某技术社区冷门分区的帖子引起她的注意。标题是《关于非线性频段耦合的可能性探讨》,内容看似专业讨论,实则详细描述了一种能绕过现有反制系统的技术构想。文中提到的参数组合,与“夜影-2”曾遭遇的干扰波形高度相似。

发布时间是昨晚十一点十七分,距离总部爆炸不到四十分钟。

她继续翻看回复,发现有三名不同Id的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以几乎一致的语气补充“理论可行性”,用词精准,逻辑严密,像是提前排练过的配合。更奇怪的是,这些账号注册时间不足一周,历史发言仅限该帖,之后便再无活动。

她截下所有信息,转接到调查小组队长的私密频道。

“把黑幕总部服务器残存的日志再筛一遍。”她说,“重点找‘移交’‘样本’‘项目组’这几个词相关的加密片段。”

对方沉默几秒才回应:“硬盘损毁严重,很多数据无法恢复。”

“尽力就行。”她声音平稳,“特别是涉及‘灰域’或类似代号的内容。”

五分钟后,一条残缺记录传回。

【……样本移交至‘灰域’项目组……启动双轨反制协议……执行周期72小时……】

林晚盯着那行字,指节微微发紧。

“灰域”不是黑幕组织内部常用术语。她从未在过往资料中见过这个名称,也不记得赵铭或其他高层提过类似计划。但它出现了,而且是在她刚刚摧毁数据中心后,立刻进入执行阶段。

这意味着什么?

不是报复,也不是重建。

是延续。

她将资金流、网络言论、残余日志三项信息并列投射在主屏,启用风险关联模型进行交叉分析。系统自动标注出多个交汇节点:时间节点重合、技术指向一致、操作手法相似。最终生成的风险联动指数达到89.6%,远超一般偶发事件阈值。

这不是巧合。

她站起身,走到控制台侧面的档案柜前,拉开抽屉取出一支备用笔和记事本。纸页上已有潦草字迹,全是她今晚记下的疑点:断网后的数据更新、清道夫计划的存在、活体回收备注……

她添上新的一行:

【新势力介入迹象明显,具备技术延续能力,可能掌握部分未公开情报。】

写完,她停顿片刻,又补了一句:

【我们暴露了。】

不是指身份暴露,而是他们的应对模式、技术底牌、行动节奏,全都被另一股力量看在眼里。对方不仅知道他们赢了,还清楚他们是怎么赢的,并已开始针对性布局。

她转身回到主位,右手悬在全域通讯按钮上方,犹豫了一瞬,最终按下私密线路。

“我需要你亲自带队。”她对着耳麦说,“查这三家公司背景,重点查设备进口申报单、境外技术顾问名单,还有实际控制人变更记录。”

“现在?”队长问。

“越快越好。”她说,“不要申请正规调查流程,也不要惊动任何人。从外围入手,拍照片、记车牌、摸作息,像盯普通嫌疑人那样去做。”

“明白。”

“还有。”她顿了顿,“别用公共数据库,那些地方可能已经被污染。”

通话结束,她没有关闭私密频道,而是将录音备份存入本地加密区。随后,她打开一份空白文档,开始整理现有线索。每写一行,太阳穴就抽痛一次,像是有电流在颅内穿行。

这是今晚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最后一次是在确认队员撤离时读取队长的心理状态。虽然只持续了不到二十秒,但精神负荷已逼近极限。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漂移,视野边缘偶尔浮现细碎光斑。

但她不能停下。

她将文档命名为《潜在威胁初步研判》,保存后并未发送,只是让它停留在主屏右下角,像一枚尚未引爆的定时装置。

窗外天色微亮,城市逐渐苏醒。新闻客户端弹出推送:多家媒体持续跟进黑幕组织覆灭事件,执法机构宣布已控制十余名核心成员,国际金融组织启动资产追缴程序。

一切看起来都在收尾。

可她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

她端起桌边凉透的茶杯喝了一口,苦涩直冲喉咙。放下杯子时,发现杯底残留的茶渍恰好勾勒出一个断裂的环形。

她盯着看了两秒,忽然伸手关掉主灯。

黑暗中,屏幕蓝光映在她脸上,那份未提交的草案静静悬浮在界面中央。她的手指轻轻搭在发送键边缘,却没有按下。

此时,调查小组已抵达第一家企业所在园区外围。清晨值班的保安刚换岗,巡逻路线出现短暂空档。队长靠在街角便利店遮阳棚下,望远镜缓缓扫过办公楼侧门。

一辆黑色商务车正从地下车库驶出,车牌被泥水遮盖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