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131章 疯狂反扑,技术舆论双夹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1章 疯狂反扑,技术舆论双夹击

林晚的手指还停在加密频道的拨号界面上,主控屏右下角那串来自市信息资源统筹办公室的终端地址仍未关闭。她刚准备调取权限变更日志,屏幕突然闪出一连串红色警报——境外Ip的访问请求频率在三秒内暴涨十七倍,且全部伪装成市政交通调度系统的数据包。

她立刻切换至深层协议分析界面,发现这些数据流中嵌套着微型代码片段,正试图逆向解析联盟的通信密钥结构。这不是单纯的试探,而是有组织的渗透。

“启动蜂巢隔离。”她按下紧急预案按钮,声音冷静,“所有核心研发模块转入离线环境,启用备用链路。”

科研组的响应几乎同步完成。主控台上的连接状态由红转灰,关键系统进入物理断网模式。但就在切换完成的瞬间,林晚注意到一组异常信号残留在日志末尾:攻击源虽然被阻断,可其中一条路径竟与市信息资源统筹办公室的内部认证机制完全匹配。

那个刚刚调阅过加密文件的终端,已经不再是被动泄露,而是成了攻击跳板。

她迅速将这一情况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同时打开舆情监控面板。苏悦所在的舆情室画面出现在侧屏,团队成员正快速滚动处理大量举报信息。林晚凝视屏幕中苏悦的脸,集中精神。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苏悦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不是单纯的焦虑,而是一种被围困的焦灼。她知道那些短视频不是偶然爆发,而是精准打击。更让她愤怒的是,部分主流社交平台已经开始限流联盟的澄清内容,甚至有编辑私下询问是否“考虑和解”。

林晚收回视线,立即接入数据分析终端。她调出最近两小时发布的所谓“亲历者视频”,逐条比对上传时间、设备型号和网络特征。尽管账号注册时间跨度长达两年,登录地点遍布全国,但所有设备的硬件指纹都指向同一组境外代理集群。更关键的是,每段视频中的伪造单据,其排版误差和字体渲染方式完全一致。

这是系统性伪造。

她将分析结果推送给市场团队,并附上一句话:“不要解释,直接曝光技术溯源路径。”

话音未落,科研组负责人打来紧急通讯。新型干扰程序已突破第一道防火墙,正在模拟合法服务进程进行横向移动。最棘手的是,该程序能根据防御反应动态调整行为模式,表现出类似机器学习的演化特性。

“我们试过静态封禁,没用。”对方语气紧绷,“它会记住被拦截的方式,下次换一种形态出现。”

林晚沉默片刻,调出陈岩小队撤离时传回的最后一张物理扫描图。那是地下枢纽核心区的机房布局,温控系统独立供电,服务器背部留有老式应急接口。她将这张图与当前攻击特征做交叉比对,发现新型干扰程序的行为逻辑,竟与那套淘汰已久的双模存储协议高度相似。

对方不仅知道他们拿到了证据,还在用同样的技术反向构建攻击模型。

她立刻联系硬件逆向小组:“查2019年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哪些单位曾部署过具备自适应固件更新功能的工业服务器,重点看是否有远程调试后门。”

不到一分钟,名单返回。三家单位,其中一家正是赵铭担任顾问的市政技术咨询委员会。

林晚眼神微沉。这不是随机选择的反击,而是早有预谋的技术反制。他们利用联盟获取机密的时机,故意暴露部分设施,诱使团队深入,再借机掌握其技术手段,反过来武装自己。

她重新看向主控屏,舆论战场的形势也在恶化。多家媒体后台数据显示,匿名爆料函的数量急剧增加,内容从“非法截留物资”升级到“涉嫌操控市政数据”,甚至有几家开始策划专题报道,标题已拟定为《谁在暗中监视城市?》

苏悦那边的压力可想而知。林晚再次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这次是对准一名正在处理媒体问询的市场专员。对方表面镇定,内心却在犹豫是否该建议暂停对外发声,以免激化矛盾。

她当即做出决定。

“发布第二批技术溯源报告,包含设备指纹分析和代理链路追踪图谱。同时放出一段原始通信记录——就是我们截获的、伪装成市政检修指令的加密传输。”

指令下达后,她转向科研组:“把最新一轮攻击样本提取出来,送入沙箱环境,我要看它在无干预状态下的完整行为轨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主控台两侧的数据流不断刷新,一边是舆情战场的攻防拉锯,一边是技术系统的生死博弈。林晚始终坐在原位,手指偶尔轻敲桌面,目光扫过每一个岗位的状态反馈。

八分钟后,科研组传来消息:新型干扰程序在沙箱中完成了三次自我重构,最后一次演化出的代码结构,竟然复刻了联盟自主研发的反侦察模型核心算法。

“他们拿到我们的技术了。”科研负责人声音低哑。

林晚没有回应。她调出过去二十四小时的所有系统访问记录,重点筛查内部权限调用日志。忽然,一条不起眼的操作记录引起她的注意——凌晨三点十二分,有人通过临时授权通道访问了测试环境中的原型代码库,停留时间仅四十三秒,操作者身份显示为“自动巡检任务”。

但她记得,昨晚根本没有安排任何自动化巡检。

她立即将这条记录标记为可疑,同时命令技术组彻查所有近期新增的后台服务账户。就在此时,苏悦的通讯弹了进来。

“第二批报告发布了,反响比预期激烈。”她的声音透着疲惫,“已经有律师协会发声明,要求我们说明数据来源合法性。”

“让他们发。”林晚盯着那条可疑的日志,“我们现在不怕质疑,怕的是没人看见真相。”

苏悦顿了一下:“可这样下去,团队撑不住。今天已经是第三轮高强度应对了,有人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林晚看着屏幕上各条战线的压力曲线,终于站起身。她走到指挥中心中央,环视一圈。每个人都在忙碌,但动作节奏明显变慢,眼神里多了迟疑。

她知道,敌人真正的目的从来不是攻破系统,而是瓦解意志。

回到主控台前,她打开内部广播系统,手指悬停在召集令的确认键上。只要按下,全体核心成员就必须到场。

但她没有立刻执行。

而是先调出了联盟成立以来的所有重大决策记录,从最初的资源整合,到最近一次行动的审批流程,逐一核对签字人和时间节点。当她的目光落在某份联合备案文件的电子签章上时,瞳孔微微一缩。

那份文件的审批人,赫然是一个早已离职的技术主管。

而这个签名,出现在昨天下午三点十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