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扩大的那一帧画面仍停留在主控台的备用屏上,水膜边缘的反光在监控灯光下微微颤动。林晚盯着那圈湿润的泥土,指尖在桌面上敲击的节奏与地磁波动的间隔完全一致。她没有移开视线,而是伸手调出侦测机回传的完整数据流,将十一秒负向脉冲与电压波动曲线并列比对。波形重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三。
这不是巧合。
她按下加密通讯键,声音平稳:“调查组长、科研代表、市场代表,十五分钟内战术会议室集合。原计划终止,我们需要新路径。”
频道刚切,她已起身走向会议室。走廊灯光稳定,脚步声清晰但不急促。她在脑中快速梳理三组数据的关联性——地磁脉冲周期、电压异常频次、舆情扩散速率。对方的行为模式正在固化,而他们的应对仍停留在被动记录阶段。等模型完善再行动?已经来不及了。
会议室门打开时,三人已在座。调查组长坐在靠门位置,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战术平板边缘;科研代表面前摊开的是昨夜更新的地磁图谱,笔迹凌乱地标注了几处疑问点;市场代表则反复滑动手机屏幕,刷新本地论坛的实时动态。
林晚站在主屏前,没有坐下。
“零号点释放的能量波动不是随机扰动。”她调出三组并列数据,“十七赫兹频率持续三十七秒,间隔两分钟重复,误差不超过零点三秒。这不是试探,是建立稳定信号场。”
科研代表抬头:“如果它在构建某种能量结构,我们贸然干扰,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所以我们要先弄清楚它的结构逻辑。”林晚看着他,目光沉静,“你害怕的不是干预失败,是再次成为事故的起点。”
话落瞬间,她凝视对方双眼,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记忆闪现:火光冲破实验室玻璃,控制台按钮近在咫尺,手指却滑开了。十年过去,那个画面仍卡在他的呼吸里。
她收回视线,转向市场代表:“你也怕。不是怕发声明,是怕说了没人信。”
对方猛地抬头,眼神微震。
林晚继续:“你在想,一旦公众发现我们在隐瞒,信任就会彻底崩塌。那段无人回应的广播录音,已经在你脑子里响了一整夜。”
最后,她看向调查组长:“你不想撤,但你不敢推进。你家小女孩每天放学都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你现在连自己能不能回去都说不准。”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我们都带着过去。”林晚声音不高,“可现在的敌人不会因为我们有阴影就停下。它已经在影响电网,下一步可能是供水或通信。如果我们还等着‘完全解析’,等到它完成布局,那就不是对抗,是收场。”
调查组长喉结动了一下:“那你打算怎么办?”
“改变策略。”她说,“从现在起,我们不再跟着它的节奏走。”
她切换主屏,列出三项指令。
“第一,科研团队停止全参数建模。改为逆向推演——根据现有波动数据,反推能量源的可能结构特征。我要知道它依赖什么维持稳定,二十四小时内给出可行性干扰方案。”
科研代表皱眉:“这相当于在黑暗里拆炸弹。”
“但我们必须试。”林晚直视他,“你当年没按下的按钮,今天不用再犹豫。这次,是我们主动出手。”
对方沉默几秒,最终点头。
“第二,市场团队立刻起草《关于城市能源系统稳定性说明》白皮书。”她转向市场代表,“不是解释,是定义。我们要抢先设定话语框架——就说近期所有波动均为计划内调试,技术团队已介入优化。发布时间定在明天上午九点。”
“如果有人追问细节?”对方问。
“就说核心参数仍在评估,后续将分阶段披露。”林晚语气坚定,“你要让公众觉得,我们掌握全局,只是还没决定公开多少。”
市场代表缓缓吐出一口气,手指在平板上开始记录要点。
“第三,调查小组调整部署。”她看向调查组长,“放弃广域布控,集中两架高敏侦测机,锁定裂缝东侧五百米禁飞区。那里有视觉干扰生成机制,我要你们搜集每一帧异常画面,找规律,找破绽。”
“可那里是它信号最强的区域。”调查组长提醒,“设备可能失联。”
“正因如此,才要盯紧。”林晚说,“它屏蔽我们看,说明那里重要。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观察’,而是‘打乱’。它想建秩序,我们就让它开始应对我们。”
会议室内气氛悄然变化。
调查组长合上平板,站起身:“我马上调整航线,撤离外围设备。”
“去前线调度站前,通知侦测机组,所有数据传输改为双通道备份。”林晚补充,“一旦信号中断,立即启动离线记录模式。”
“明白。”
科研代表也起身:“我会带团队做逆向建模,优先分析谐振节点的脆弱性。”
“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报给我。”林晚说,“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
市场代表最后一个站起来:“白皮书初稿今晚能出来,您过目后再定稿。”
“发布前半小时通知我。”林晚点头,“另外,联系市政宣传口,让他们配合推送。”
三人陆续离开。
林晚没有动。她回到主控台前,调出无人侦测机的实时回传画面。荒地上的草叶仍在摆动,幅度一致。她放大裂缝边缘,那层水膜依旧浮在泥土表面,反光弧度依旧不对——像是被某种力量轻轻托着,不落地,也不蒸发。
通讯提示音响起,调查组长发来一条确认信息:“高敏侦测机已转向东侧区域,预计七分钟后进入监测位。”
她回复:“保持低功率运行,避免主动扫描。”
刚发送完,主控台另一侧的备用屏又闪了一下。同一帧画面再度出现——裂缝开口比之前宽了半指,底部水光晃动。她立刻调取前后录像,却发现这一帧依然孤立存在,未被其他记录捕捉。
林晚靠回椅背,手指重新敲击桌面。
节奏与脉冲间隔一致。
她打开加密频道,接通调查组长。
“侦测机抵达后,先采集环境基线数据。”她说,“特别注意光学畸变区间,我要知道那片区域是否会影响成像系统。”
“收到。”
频道挂断,她没有关闭主屏。裂缝的画面静静停在扩大的那一帧,水光凝在泥土边缘,像一张被强行插入现实的底片。
她的目光落在那层水膜上。
水纹的弧度,像极了一个正在缓慢睁开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