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158章 科研突破,防御装置初成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58章 科研突破,防御装置初成型

监控屏幕上的红斑仍在缓慢扩张,但林晚的目光已经从那片吞噬一切的区域移开。她盯着通讯终端右下角跳动的时间数字——距离调查小组进入废弃管网已过去四十一分钟,信号断续,坐标停滞在第七段接口处。没有进一步消息。

她站起身,操作台前的椅子发出轻微摩擦声。苏悦立刻察觉她的动作,“你要去哪?”

“地下实验室。”林晚摘下耳麦,声音低却稳定,“科研组最后一次汇报说原型机通电失败,能量回流烧毁了两块主控板。他们没提是谁的责任,但语气不对。”

苏悦没拦她,只是迅速调出通道权限记录,“我给你开最近的应急通道门禁,别走主电梯,电力不稳。”

林晚点头,转身走向侧廊。脚步刚迈出去,又停了一下,“如果北城区变电站开始共振,立刻切断民用供电线路,优先保医院和地铁通风系统。”

“明白。”

地下三层的临时实验室原本是城市维护设备存放区,如今被隔成三个功能区:设计区堆满图纸和电路模型,测试区架设着独立电源与模拟器,组装区则是一排工作台,几名技术人员正低头焊接元件外壳。空气里有金属加热后的气味,还有淡淡的焦痕味。

科研团队负责人老陈站在测试台前,手里捏着一块烧焦的电路板,眉头拧成一团。看到林晚进来,他没说话,只是把板子递了过来。

“第三次了。”他说,“每次加载到百分之六十能量负荷,缓冲层就撑不住。我们换了三种材料,谐振膜效果最好,但相位差还是没解决。”

林晚接过板子,指尖划过烧蚀的纹路。她没再追问过程,而是直接问:“你们现在用的是几号设计方案?”

“二点七版。结构简化到底了,能拆的都拆了,只剩核心吸收模块和散热外壳。”

她走到设计台前,扫了一眼摊开的草图,“为什么还在用双极导流?单向释放更稳定。”

“怕能量积压反冲。”旁边一名年轻研究员抬头解释,“之前有过案例,定向排放导致局部过载,炸了半间实验室。”

林晚没反驳,而是拿起笔,在图纸边缘画了一条斜线,“不是完全排放,加个泄压阀式通道,让多余能量导向接地环。你们库存里应该有铜箔卷,绕三圈就行。”

老陈盯着那条线看了几秒,忽然转身翻找材料箱,“试试看。”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没人再说话。林晚坐在角落的操作椅上,闭眼养神,但耳朵始终听着那边的动静。焊枪响了三次,新的电路板被装进测试舱,电源接通。

“准备加载。”老陈按下启动键。

模拟器开始运行,屏幕上波形缓缓上升。百分之三十,平稳;百分之五十,轻微抖动;到了百分之六十,所有人屏住呼吸。

波形震荡了一下,随即趋于平稳。

“过了!”有人低声喊。

林晚睁开眼。测试舱内的装置外壳微微发烫,但内部指示灯显示正常运转。她走过去,伸手贴在金属表面,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再试一次,加载到百分之八十。”

“这太冒险了,万一……”

“我们没时间等完美结果。”她说,“它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

第二次测试开始。这一次,波形升得更慢,但在接近临界点时,泄压通道成功分流了部分能量,主模块电压保持稳定。持续运行三分钟后,系统自动切断电源,提示测试通过。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几秒钟后,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掌声。

老陈抹了把脸,声音有些哑,“成了。抗能防御装置,基础功能验证完成。”

林晚没笑,而是立刻问:“最快多久能出第一批?”

“五百台的话……生产线要重新校准,模具也要调整,至少六小时。”

“不能更快?”

“标准流程不能省,否则成品率会暴跌。”

林晚沉默片刻,转身走向资料柜。她拉开最底层抽屉,翻出一份泛黄的文件夹——《旧工业区应急装备快速投产预案》,编号09-3。这是十年前城市遭遇大规模网络瘫痪时启用过的紧急方案,后来被归档封存。

“不用标准流程。”她抽出其中一页递给老陈,“启用旧模具库,替换精密加工环节。允许误差范围放宽至百分之五,只要核心模块能正常工作。”

老陈皱眉,“这样出来的设备外观粗糙,散热效率也会下降。”

“我们不需要它好看。”林晚看着他,“只需要它能在四小时内装进变电站、医院和交通调度中心。”

老陈盯着那份文件看了很久,终于点头,“行。我马上安排轮班,两组人交替组装,争取提前完成。”

林晚回到测试台前,看着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第一台成品放进防震箱。外壳是灰白色的复合材料,正面嵌着一块小型显示屏,此刻正稳定显示“待机”状态。运输车已经在出口隧道等候。

她打开加密频道,“工程组注意,首批五百台防御装置即将出发,路线按b7-c4-d2顺序推进,每辆车配备两名武装护送人员。到达目标点后立即安装,无需等待统一指令。”

“收到。”

苏悦的声音从耳麦传来:“北城区三号变电站出现轻微共振,频率与上次脉冲吻合。电力局请求是否提前切断负载。”

“切断。”林晚回答,“通知周边居民撤离半径三百米内所有建筑,关闭联网家电。”

“已经有居民抗议,说停电会影响生活。”

“告诉他们,比起没电,活着更重要。”

通话结束,她站在实验室中央,看着运输车缓缓驶向出口隧道。第一台装置就在里面,编号001。

老陈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水,“你该休息了。精神透支不是小事。”

林晚摇头,“等第二批开始组装再说。”

她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进度条白板上。上面写着:

【科研进度:100%】

【疏散完成率:67%】

【调查小组位置:停滞于第七段接口】

最后一个坐标已经二十分钟没有更新。她没提这件事,也没人敢先开口。

实验室灯光忽明忽暗,备用电源发出低沉的嗡鸣。一名技术员突然叫出声:“等等,装置外壳温度在上升!虽然还在安全范围,但比刚才高了八度!”

林晚立刻走过去查看实时监测数据。不仅仅是温度,连接地电阻也在缓慢变化。

“是不是环境干扰?”老陈凑近屏幕。

林晚盯着曲线,忽然意识到什么。她快步走到主控电脑前,调出城市电网残余节点的反馈记录。几秒钟后,她找到了异常点——所有曾短暂接触过防御装置测试信号的区域,都在之后出现了微弱的能量残留。

“它在学习。”她低声说。

“什么?”

“这个装置一开始就能吸收它的能量波动。而现在,它知道了这种吸收的存在。”她转向老陈,“立刻修改通信协议,所有后续设备启用离线模式,禁止自动上传任何数据。它们不能再‘说话’。”

老陈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它能通过信号反向追踪?”

“不止是追踪。”林晚关掉所有对外传输端口,“它是靠连接存在的。而我们现在给了它一个新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