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七零之吃瓜大院趣事多 > 第493章 陶老爷子过世(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3章 陶老爷子过世(二)

陶老爷子已经是强弩之末,硬撑着等到了五个孩子进屋。

他紧紧抓住陶芹的手,用尽全身力气给自己辩解。

“那年,我没有碰胡兰花!我是动心了,喝了酒壮胆。醒来之后,她说我碰她了,但是我一摸裤腰带,我自己打的结根本就没松开过,我怎么可能真的碰她!

我当时虚荣心作祟,就这么应下了,可我对天发誓,我这辈子只有你亲娘、玉姑两个女人,不然我不得好死!”

原来,事情是这样。

“你个糊涂蛋,你知道我伤心了多久吗?我就知道,你哪有那个狗胆子睡人家,呜呜呜呜呜。”

陶老太扑到陶老爷子身上,嚎啕大哭:“我不怪你了,你别离开我,我不想一个人孤孤单单过日子。”

陶老爷子笑了,他的眼前浮现出当年娶陶老太的情景。

那时候他多年轻啊,什么都不怕,坚信着会带着女儿跟新媳妇过上好日子。

玉姑、大芹,来世再见啦——

陶老爷子安详地闭上了眼,享年七十五。死前,子孙环绕,头顶是房梁,身上是暖被,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痛苦,算是幸运的。

一时间,屋内众人屏住了呼吸。而后,陶大舅颤抖着手探了探陶老爷子的鼻息,哭出声:“爹啊!”

沈立春同样在抹眼泪,同时他很庆幸,自己坚持来了这一趟,不然根本看不到外公最后一眼。

哭归哭,丧礼还是要办的。

姐弟五人商量后决定就请三服之内的亲戚和小队的人,葬礼就定两天,后天上午就下葬。

前几年因为特殊时期,家里死了人,基本都是匆匆入葬。大领导提出改革开放后,村里死了人,慢慢地敢办葬礼了。但陶大舅他们怕太出格,还是只敢办两天。

这年头的葬礼,都是村里人互相帮忙。年纪大的做指挥,年纪轻的听从吩咐搭棚子、搬桌椅,做些重体力活。

陶老爷子的亲戚基本都在陶家村,姐弟五人分头行动,很快就走形式通知到了每个人。

有那同样白发苍苍的,在家人搀扶下,在陶老爷子灵前鞠躬。

他们的眼睛浑浊、动作也很迟缓,祭拜陶老爷子时都没有很悲伤的情绪,反而似乎在羡慕陶老爷子死了还有这么隆重的葬礼。

或许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可怕,他们早就有所准备。

沈秋分兄妹四人都请了假,来送陶老爷子最后一程。

比较尴尬的是,陶老爷子的孙子孙女太多啦,几人坐的位置离老爷子还有段距离,要想去看一眼老爷子不是很方便。

陶芹以为,自己对这个父亲不会有太多的感情,这么些年来,只是例行公事回娘家看他。

可陶老爷子真的去世,她才意识到这个世上,自己没有爹娘了,小时候为她遮风挡雨的人全都已经消失不见。

沈青山看陶芹不吃不喝的样子十分担心,见缝插针给她煮了碗红糖水喝,让她补充下体力。

众多人中,最虚弱的就是沈立春。陶家人都没想到,他现在这么脆弱,陶老爷子死的时候,他就支持不住要晕,现在都第二天晚上了,他还躺在陶大舅的房间休息,赵春芳寸步不离地陪着他。

席面是村里其他人做的,算起来也是陶老爷子的后辈。

一桌六个菜:两个凉菜、四个热菜,米饭馒头管饱,在村里都是头一份的。好多人很久都没吃过这么好的菜了,一个个狼吞虎咽。

葬礼是很折磨人的,作为老爷子的子女,陶芹几人得不停地向来访者鞠躬表示感谢,还得处理七七八八的杂事。

好在子孙多,有些小事,陶大河这些孙子辈就顺手处理了。

陶爷子死后第三天,一大早,就有火葬场的车子开到村口,送老爷子去公社火化。

虽然是灵车,可还是引起了村里人的轰动,很多老人一瞬间改变主意,都不想土葬了,哪怕死了也想坐一坐车。

这倒是给陶大舅后面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车子小,就姐弟五人去了。回来的时候,陶芹抱着一个小盒子,是坐着三轮车回来的。

回到陶家,已经快十点。很多人正在吃早午饭,吃完还要送老爷子安葬。

陶芹没表露自己的哀伤,笑着跟亲戚们打招呼,劝他们多吃一点。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哪怕再伤心,在外人面前总是会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你要是哭,别人就会觉得你不稳重。

送葬的时候,基本过来吃饭的村民都一起上山送老爷子最后一程。

浩浩荡荡的人群蜿蜒前进,从远处看,莫名有股悲凉感。

等老爷子入土为安,他的子孙都跪在坟前,

开始烧纸,烧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停。陶大舅细心地将最后一点火星用水浇灭,确定没有问题了才大手一挥让大家下山。

陶芹回头望了一眼,亲娘的坟跟亲爹的坟紧紧挨在一起,互相为伴。

眼泪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掉下来,陶芹十分嫌弃这么软弱的自己。

丧事办完,趁着天还早,陶芹一家坚持要走。上学的、摆摊的、工作的、照顾孩子的,每个人都有事,不能再待了。

这时的陶芹突然能共情上辈的四个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哪有那么多功夫在医院陪她。本来感情就不亲,能给她花钱治病,让她住单人间,已经比很多孩子都孝顺了。

回城的路上,夏秋冬三人和他们的配偶跟陶芹告辞,各自奔赴前程。

沈立春不出意外开始发烧,他在陶家村的时候状态就很不好。回到家中的陶芹连气都没喘一口,就把两个孩子带到了自己房里,方便赵春芳照顾沈立春。

卧室里,沈立春也想明白了,握着赵春芳的手:“春芳,我想我真的要转业了,这身体恢复不了了。”

赵春芳早有准备:“好,你转业我还放心一点。以后我们一家四口,再也不分开。”

1979年的十月就这么结束了,对于陶芹来说,并不是个值得高兴的月份。

她在这个月里永远地失去了父亲,心中是满满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