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言的一番商讨后,齐钰擦黑悄悄回了书铺,陆清尘依旧在书房忙碌,红线的情报信息整理,无尘司的行动回馈,都压在陆清尘的身上。
齐钰亲自下厨煮了两碗阳春面,煎了两个鸡蛋,用托盘托着,来到了书房:“陆公,稍作休息,吃碗面,刚刚听朝颜说,你晚饭只是喝了碗清粥,这可不行,您还没到老到需要养身少食的年龄呢。”
陆清尘笑呵呵的,接过齐钰递过来的面碗,凑在鼻子下闻了闻:“还是殿下做的吃食有食欲,就是一碗素面,都透着香气。”
齐钰端着自己的碗,呼噜噜的先吃了一大口面,用汤汁顺着咽下肚,一股暖意从腹中升起,呼出一口气。
乐呵呵的回复道:“我也是饿了,和范言讨论了半天,真是不得不佩服景国的这批官员啊,真是有血性有操守。在这样的局势下,依旧能忍着重压,在缺少兵器、粮食补给的情况下,还在和西邙人打着,你来我往的攻坚战。”
陆清尘点点头道:“这一批官员,大多是随着景帝从战乱里走过来的,他们当初就是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所以才义无反顾的拿起刀来抗争,他们心里装着百姓,也承担着责任和使命,不一样啊!”
齐钰端起装着煎蛋的盘子,向前递了递,待陆清尘夹走一片,缓缓放在桌面,才开口道:“所以我真是恨不得屠了景国这些世家豪族,大好山河拱手让人,完全为了一己私欲。”
喝了口面汤放下饭碗,齐钰指着窗外说道:“好不容易结束战乱,换来的家国完整,就这么给毁了,哎,实际上他们有哪个算是真正的世家啊?充其量是个豪族而已,几代人积累的,无非是土地财富和奢靡的生活而已,用财富投机换了些权利,恨不能把投资的钱,百倍的用权势谋求回来,就是一些投机分子而已。”
齐钰摇着头攥了下拳头:“诗书传家,家学渊源,每朝每代都有族人登高位,推动革新吏治,或是有大儒学士着书立传,广博天下,要么有人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要么护佑一方平安,让百姓安稳度日,每一代都能亮起一颗星辰的这才是世家。”
齐钰说完不懈的评价道:“景国也好,庆国也好,这些世家豪族都是一般模样,巧取豪夺谋高位而不知保国安民,贪富贵而不舍分毫。哪里算得上是世冠豪英?充其量也就算是豪族罢了,就算都清理了,都不会引起民众的反对,说不定那个和楚州林家一样,百姓和年节一般欢呼庆贺。”
陆清尘看着齐钰在这发泄着不满,淡淡的笑着,从齐钰的语气里可以看出,齐钰有着自己的认知理念,世家可以存在,但是必须有其存在的价值。
尤其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以谋取百姓福祉,来延续自家的家族传承,看齐钰的意思把这定义为豪族,对,豪门家族。
陆清尘知道齐钰一直以来就不喜欢世家,但是不知道齐钰眼里世家的存在,是不同的概念,于是轻声问道:“殿下,您能给我例举一个,您认为可传世的世家么?”
齐钰摆摆手道:“陆公理解错了,世家的传世并不是我们来认知,而是其自我修正的结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早的世家可是一念起,能形天下纷乱的,可是就是这个度,是家族传承随时要修正的,乱起治世,世安修身,诗书传家,心怀天下,而这个天下,是天下万民而非江山社稷。”
齐钰看陆清尘在仔细聆听,也就接着说道:“其实世家的存在,主要是君主的认知尺度,取其长避其短,世家有不少才华横溢的人才,但是也有其为自保形成的脉络,适当的敲打,也要适当的给与其肯定,贤达之士不吝高位,盘结之士不惧其威,这就是个博弈。碰上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世家出于自保也好,为了百姓福祉也好,推翻其统治,事后背个骂名尾大不掉。可遇到明君时,你看看世家在那个时代,也是星光如雨般的展现。所以世家延续有很多客观,有自身修正不到位而毁灭的,也有君主的认知。”
陆清尘直接问道:“那殿下您自己怎么看?”
齐钰哈哈哈的大笑起来:“在我这里,哪有什么世家,你出来为官是你自己,权利给你的是为民服务的职权,你敢挪用,为家族谋福祉而破坏了规则,或是侵害了百姓的利益,那对不住,不止要严正典刑,还要家族给我个说法。培养出贪官污吏的家族,家风不正何以传家啊?对不对!”
陆清尘指着齐钰窃笑道:“您这是针对的所有官员一视同仁,哈哈哈,从一开始,您就是用其才不借其势。”
齐钰敲着桌面道:“我连皇家的势力都不屑一顾,世家豪族能给我什么,有人才我欢迎,想用家族和豪门的威势来我这里谋求什么,那看看我的刀快不快,我的火炮是不是可以给他超度。”
而后的几天里,陆清尘接手了船队谋取的事情,一方面根据齐钰排出来的用兵方略,让红线开始了大范围的情报收集。
包括世家豪族,还有各级官员的盯控,也派出了新到来的,由涂廉带领的五支特战队,开始潜入婺城,准备好对大营将领的斩首行动。
这次涂廉借走了沐沐的金子,为了涂廉的安全考虑,齐钰又给涂廉身边,安排了两位无尘司八境高手护卫。
林奉鹿也提早启程,赶往婺城外的孤岛,作为指挥中心和补给集结的点,林奉鹿需要提前在那里布局,二十五条军船,从楚州港已经启航,两千重甲和三千半甲,已经随船南下。
于家的船队一旦接手,马上赶往郓州,那里接走五千的轻骑兵,加上五千的步卒,等军船返回再接五千步卒和陌刀卫和弩车卫,这样算下来要经过三次转运,才能完成。
齐钰真是无奈的感叹了一下,这要是后世,一条大型舰船,就能装下三千多人,这里面还不算装备。
可是在这时代,一艘最大的楼船,也不过大几百人的运力,甚至不如明朝时期的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