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嘿!从前有座山 > 第406章 声东击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齐钰在窗前听到的鸣锣之声,就是衙邑们走街串巷的抚民之声,铜锣的声响和衙邑的高喝,让那些紧闭家门的百姓悄悄地,从墙沿上探出头,或是小心翼翼的推开一丝窗缝,无数的人此时都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有忐忑有恐慌还有一声无能为力的哀叹。

当衙邑站在路口,操着带有方言余味的官话,一连三遍的宣读着安民布告后,狭窄的窗缝被猛地推开,墙沿上似有似无的人头,也带着惊诧展露在外。

门里的眼睛,带着不可置信的狂喜用力拉开房门,整个街巷在短暂的沉默后,发出了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有胆大的人当先跑出家门,围着墙边粘贴布告的衙邑,一脸讨好的问着,令对方不耐烦地问题,似乎往日里郡衙衙邑,脸上的冷傲和不懈都被清理了一般。

面对着百姓的提问,衙邑细心地解释着,还不时的对凑过来的百姓拱手示意,到大家终于确认了事情的结果,也不知哪里迸发出来的激情,张贴布告的衙邑,被众人高高的架起,仿佛落座在众人肩膀一般,就这样被驾着走向下一个街口。

林奉鹿和船老大协调好了大船,轻骑也快速登船,耽误了半日的时间,若是不及时赶到预定地点,西邙军队万一来个回马枪,那鹿城将面临兵源紧张的局势。

江面上几十条大船扬帆起航,逆流而上直奔西邙临时驻扎的区域,林奉鹿预计自己六个时辰的行程,再加上登岸休整,最快要在明日午时,才能对西邙的军队展开攻击。

船舱里林奉鹿拿出南部各郡的地图,仔细的查找作战区域的水路、陆路的各条路线,若是直接大队平铺过去,那将失去自己军队的优势,也缺少大规模作战的战场场域。

林奉鹿喊来慕天钧和几名校尉,把地图铺在桌案上:“我们从这里登路,短暂修整后,赶往这个区域,可是这里缺少大部队,平面展开的战场区域,我们的军队只能依靠重甲突击。可是一旦陷入焦灼,后面的队伍就会阻塞在这里,根本做不到配合作战的意图,只有把对方引出来。可是对方刚经历了失败,我怕对方会继续后撤,可西邙军队是随侍可以后军变前军的队伍,我们追击也可能变成对方的反扑。”

林奉鹿拿着笔画着路线,在某一处圈了一下:“我本想着,也可以在这里截击对方后撤,你看对方若是继续后撤,加上对方本就是要与另一处军寨汇合,这之间只有三十里不到,若是我们攻击,对方派斥候联络,我们将会面临被围剿的风险。这是近三万大军,绝不可能短时间结束战斗,一旦拖延,我们就会陷入不利的局面。”

林奉鹿点点对方的驻地:“所以这一战只能打在这里,还要速战速决,最大可能的杀伤对方,我准备调炮舰到这里,把所有的火炮都带上,直接对德丰郡的军队,展开炮火攻击。因为德丰郡的军寨,依靠水路运送物资粮草,所以我们的军船,可以直接到达这个区域,离军寨五里的地方,让火炮营下船,悄悄的向前推进,到炮火可以覆盖的区域,我把重甲分出三百来帮你们断后。只有先打德丰郡,才能让这批军队不敢在赶过去与之汇合。他们会认为这次针对西邙的军队,是大批军队作战,各郡都开始了反攻。”

林奉鹿可知道鹿城大营刚经历了爆炸,本就是惊弓之鸟,若是德丰那里再出现炮火轰鸣,他们一定会吓得不敢上前。

林奉鹿甚至做好了准备,牺牲掉三百重甲骑兵,也要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因为火炮是绝对不可能丢在那里,这是改变战争方式的大杀器。

而慕天钧作为将领,从林奉鹿开口重甲断后,就知道了林奉鹿的意图,可是慕天钧也深知,这只重甲耗费了殿下太多的财富和精力来打造。

于是慕天钧转过身,郑重地拱拱手:“林帅,若是您准许,请让我带五百归宁铁骑,来为炮营断后,我保证在我们战死之前,绝不会让一兵一卒踏过我们的防线,一定让火炮营安全撤离。”

林奉鹿目光凝重的看向慕天钧,他知道对方不可能听不出,自己安排重甲意味着什么,可对方依旧不计生死的要接过这份重任,这让林奉鹿有些不知该如何回复,慕天钧毕竟是殿下外祖父派来的将领,如果折损在这里,自己真的说不清楚。

慕天钧一看林奉鹿迟疑和思考,心思一转便明白林奉鹿的担忧,上前施礼道:“军阵之上,一切都以实际情况而定,重甲骑兵只有大队集结冲锋,才能打出势不可挡的威势,所以不能分兵。再者我和归宁卫常年都在边禛厮杀,有自己独有的一套作战方式,也许我没能力带着五百骑兵,歼灭对方大营的军队,但是堵着门边打边撤,不让对方围剿,我还是有能力的。虽说我不敢保证五百人去了能回来多少,但是我带兵前去,就有责任带他们回来,我不会拿自己手下兄弟性命当做玩笑。”

林奉鹿上前一步拍拍对方的肩膀:“人你挑,我让半甲和你带的人换装,半甲的防御更高,重甲的连弩箭羽调一半给你们,慕将军,安危重于一切,拜托了!”

林奉鹿双手抱拳,慕天钧爽朗的一笑:“林帅言重了,军人本就是这般,我会尽可能的,带着兄弟安全归来。”

大家都知道此行会有伤亡,可是谁也不能承诺什么,只有彼此间默契的点点头。

书铺里又开始了人来人往,得到消息的学子,东城里的读书人,那些商贾和所谓的文人墨客,此时急迫的需要一个地方彼此倾诉,或是多探查一些情况,于是酒楼艺馆没有营业的情况下,书铺里的茶苑成了大家集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