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将军不敢骑白马 > 第200章 末将林昭,参见陛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0章 末将林昭,参见陛下!

京城会同馆二楼的一个房间内。

陈杨舟身着一袭素白色将服,一尘不染的白色更衬得她清冷孤峭,皮革制成的腰带利落地束出她纤细的腰身。

虽是一副小将打扮,周身却无半点怯懦之气,眉宇间自带几分不坠的英气。

谢执烽站在她身侧,眉头微蹙,低声问道:“你一个人应对,当真无妨?”

他与沈尽皆是陈杨舟的亲兵,依律不得随同进宫面圣,只能在会同馆等候传唤。

陈杨舟侧头,见谢执烽眼底忧色深重,心中不由一暖,“不必忧心。昨日小杨将军不是说了么?陛下为人严肃干练,重在实务,当不会为难我这小小的边陲小将。”

“话是这么说,可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谁知那小皇帝心里转着什么念头?”沈尽在一旁抱臂嘀咕,声音虽压得低,却字字清晰。

“这里是京城,不是赤狐谷。一句无心之语,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你我可承担不起。”陈杨舟冷下目光,警告般瞥向他。

沈尽撇了撇嘴,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知道了。”

“我不是与你说笑。”见沈尽这般漫不经心的态度,陈杨舟不由有些严肃起来,“京城这地方,耳目众多,咱们的一言一行,可都落在旁人眼里。你既然随我而来,就得时刻谨言慎行,不得有半分懈怠。”

沈尽见她神色严肃,终于稍稍正色,略一点头:“明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随即响起一道尖细而恭敬的嗓音:“林将军可在?”

陈杨舟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向谢执烽递去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即转身前去开门。

只见门外立着一位面容白净、身着青色内监服色的公公,正微微躬身等候。

“高公公。”陈杨舟拱手一礼,语气平稳。

那高公公见她态度恭谨,嘴角弯起淡淡的弧度,侧身让路道:“将军多礼了,请随咱家走吧。”

……

高公公引着陈杨舟一路穿行于宫苑深处。

陈杨舟始终微低着头,目不斜视,步履沉稳,并不因宫廷森丽而左右张望。

高公公暗中打量,见她如此谨肃守礼,不由微微颔首,心道:这林将军倒比先前那些东张西望、失却体统的武官强上不少。

行至一处殿阁前,只见朱红宫门高耸,檐角下悬着一排铜铃,微风吹过,便荡开一串清冽的铃音,泠泠作响。

高公公停步转身,细声道:“请将军在此稍候片刻,咱家这便进去向陛下禀报。”

“有劳高公公。”陈杨舟抱拳行礼,举止不卑不亢。

不过片刻,高公公复又走出,手中拂尘轻轻摆动,做了个请的手势,“陛下宣召,将军请进。”

陈杨舟微微颔首,仔细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衣冠,而后稳步踏入殿中。

殿宇深邃,烛光映照着前方垂落的素白纱幕,其后一道身影隐约可见。

“末将林昭,参见陛下!”陈杨舟单膝跪地,声音沉稳却难掩一丝紧张。

白纱幕轻轻晃动,那道身影缓缓起身,迈着优雅的步伐从素纱之后踱步而出。

只见她身着凤纹宫装,衣摆拖地,仪态威严庄重,尽显皇家气派。

陈杨舟看清来人面容,微微一怔,但随即收敛心神,再度行礼:“末将林昭,参见太后娘娘。”

“起身吧。”太后微微抬手,“陛下龙体欠安,无法亲自召见。特嘱本宫前来见你……你可知今日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陈杨舟应声起身,神色凝重:“是为北渊拓跋哲以屠城相胁,索要末将一事。”

太后缓缓踱步,那华丽的凤袍拖曳在地,发出轻微的声响。

“拓跋哲曾在雄关放言,若大夏执意不交出你,他便要血洗雄关。若一直不交,就杀到一城屠一城……”她声音一沉,追问道:“你可知雄关有多少百姓因此丧命?”

“末将不知。”陈杨舟垂首应道,指尖微微收紧。

“雄关城内,有百姓三万七千余人——男女老幼,皆因你而死。”太后转身直视她,凤目凛然,“告诉本宫,你与拓跋哲有何恩怨?为何他宁可以屠城相逼,也要拿到你?”

“之前为牵制拓跋哲主力,末将奉命率五千精骑迂回北上,直取哈拉林,捣了拓跋哲的老巢。”陈杨舟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此外……末将曾掳走拓跋哲的母亲姜蝶。只可惜她性情刚烈,途中服毒自尽了。”

太后眼中闪过一抹讶异,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原来如此……难怪拓跋哲如此大动干戈。那你可知,如今满朝文武大多主张将你交出,以平息这场干戈?”

“末将知道。”陈杨舟抬头,目光坚定,“若以末将一人可换百姓安宁,末将愿往。”

太后凝视她良久,忽然道:“你今年多大年纪?家乡何处?”

“末将今年二十有二,祖籍乐安府。”陈杨舟虽疑惑,仍恭敬回答。

“可曾婚配?”太后的问话出乎意料。

“末将…尚未成家。”陈杨舟更加困惑。

太后轻叹一声:“年少有为,却要赴死。你可会怨恨大夏,怨恨朝廷做出这个决定?”

陈杨舟毫不犹豫开口:“末将不恨。用一人性命换千万百姓平安,值得。况且…”

她稍作停顿,“末将相信太后及陛下召见末将,必有深意。”

太后眼中掠过一丝赞赏:“哦?你如何见得?”

“若真要交出末将,直接押送即可,何需太后亲自召见询问?”陈杨舟平静道。

太后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好个聪慧的将领。那本宫再问你,若让你自行选择,你当如何应对眼下局面?”

陈杨舟沉思片刻:“末将以为,拓跋哲之所以要大张旗鼓索要末将,不仅为他母亲,更为侮辱大夏。无论朝廷交不交人,都会对大夏造成重大打击!”

“说下去。”太后目光渐亮。

“末将愚见,或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陈杨舟向前半步,声音压低却更显决断,“朝廷可假意应允交人,诱拓跋哲亲至交接之地。末将愿率一队死士提前设伏,若能生擒拓跋哲,不仅危局自解,更可反制北渊!”

“若擒不住呢?”太后追问。

“那末将便当场自刎,绝不受辱于敌手。既全朝廷信义,亦断拓跋哲妄念!”

殿中寂静片刻,唯闻烛火轻响。

太后眼底掠过一丝赞许,微微颔首:“你所言,竟与程阁老所虑不谋而合。朝廷并非只有将你交出一个法子——若你甘愿赴死,便送你出关。若你意图反击,则举兵助你。”

陈杨舟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这套说辞是昨日她和舅舅、谢执烽等人秘密商谈时共同议定的对策,本是为自己在绝境中争得一线主动权。

没想到朝廷这边也有此打算!

太后肃然道:“既然你敢于谋划反击,朝廷自当举兵助你。明日便整军出发,望你能于此死局中……杀出一条生路。”

陈杨舟单膝跪地,抱拳应道:“末将领命!定不辜负太后及朝廷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