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峡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金色年华”康养社区。
阳光穿透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崭新的康复训练大厅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气,温暖而洁净。李桂芬,那个曾经在“红枫”养老院因护工短缺、设施陈旧而忧心忡忡的老人,此刻正稳稳地扶着先进的轨道扶手架,在一个戴着眼镜、笑容温和的年轻康复师的耐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迈开脚步。旁边几个新配置的水疗康复池里,波光粼粼,几位老人惬意地半躺着,接受着舒适的水流按摩。
“李阿姨,真棒!比昨天又稳当了!”康复师轻声鼓励。
李桂芬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舒心的笑容,小心翼翼却也带着一种新生的自信向前挪动。曾经步履蹒跚带来的阴霾,如今被明亮的阳光、专业的照护和崭新的设备驱散。
隔壁宽敞明亮的阅览区里,几位老人戴着老花镜,正翻阅着区图书馆最新配送的精装书刊和本地报纸,旁边的智能阅读屏上播放着舒缓的古典音乐。棋牌区里,手工编织区,处处是安逸闲适的身影,老人们或低声交流,或专注手头的活计,脸上洋溢着平和与满足。
“以前想也不敢想,咱这‘老有所养’,还能养得这么舒心,这么有尊严。”李桂芬休息时,坐在窗边舒适的按摩椅上,望着窗外精心打理的小花园,花坛里新移栽的秋菊开得正艳,她感慨地对旁边相熟的老姐妹说,“这才几个月?感觉日子都换了个模样。政府是真把钱花在咱老百姓身上了!”
窗外,“金色年华”醒目的金色招牌在蓝天下闪耀,新投入的社区助餐服务中心正飘来诱人的饭菜香。这里,曾是孙凯时代几近烂尾的商业开发地,如今,在区委区政府的财政持续投入下,脱胎换骨,成为了云峡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的一个闪亮缩影。
云峡区行政中心,顶层大会议室。
气氛严肃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巨大的高清电子屏上,一组组数据以精炼的图表和文字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全区各委办局、乡镇街道的“一把手”正襟危坐,眼神却都紧紧锁定着屏幕上的那几行关键数字。
区长陈立手持激光笔,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同志们,现在我们正式发布云峡区2016年全年主要经济数据!”
“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12.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叹和吸气声。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132.6%,同比增长 24.3%,增速位居全市首位!”
掌声,忍不住响了起来,陈立不得不停顿了一下。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1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1%——”他特意停顿,加重了语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令人瞩目的 18.6%,创近十年新高,增幅同样是全市第一!”
“哗——!”
这一次,掌声再也控制不住,如潮水般席卷了整个会议室,长久不息!数字是冰冷的,但它此刻点燃的却是滚烫的激情。农业合作社股民的分红、乡村旅游带来的丰厚收益、新兴产业提供的稳定岗位……这一切,都在农民兄弟实实在在的荷包里得到了最响亮的回应!云峡的脊梁,在富民产业的滋养下,正变得更加强劲。
陈立双手下压,待掌声稍歇,他用一种沉稳而更有力量的语调念出最后一条数据:
“根据区信访局最新统计:2016年全年,全区群众到区级及以上信访部门反映问题的总量,较2015年同期相比,断崖式下降73.6%! 群体性上访事件实现零发生!”
这一次,没有掌声。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更深沉的、带着感慨与欣慰的寂静。许多干部,尤其是信访、综治、城管等部门负责人,眼眶微微发红。坐在角落里的区信访局长马建国,这个曾被积年信访困局压得喘不过气、双鬓过早斑白的中年汉子,此刻摘下眼镜,悄悄抹了下眼角。那直线坠落的曲线图,是他这些年来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画面!信访量的断崖式下跌,背后是无数矛盾的化解、是公平正义的回归、是群众获得感的提升、是对区委区政府工作的最朴素最有力的认可!
冰冷的数字在此刻仿佛有了血肉,它们清晰地镌刻着云峡这片土地伤愈后迸发的蓬勃活力和执政为民的丰硕成果。
区信访局群众接待大厅。
曾经人声鼎沸、长队不绝的景象消失了。曾经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诉求登记表纸盒,如今空空荡荡。大厅窗明几净,靠墙的长椅上空空如也,只有窗台上的几盆绿植生机盎然。
新分配来的大学生科员小李,坐在接访登记窗口内,下意识地又整理了一遍手边崭新的接访登记簿、便笺本和笔筒。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又望了望空空荡荡的大厅入口,眼神里还带着几分初来乍到的紧张和一丝……难以置信的茫然。
“小张,”他对坐在旁边的同事,一个在信访局干了七八年的“老兵”悄声问,“今天上午,一个登记的都没有?”
小张正埋头整理着一叠信访事项的回访记录——大部分都是已办结归档的。他闻言抬起头,笑呵呵地拍了拍身边码得整整齐齐的档案盒:
“没习惯吧?现在正常啦!我刚开始也不适应呢。这才像样子嘛!”
他伸了个懒腰,指着空荡荡的大厅:“想想以前?从早上开门就挤满了人,水都没时间喝一口。哪像现在……”他指了指墙角新装的直饮水机和小圆桌,“有时候还能泡杯茶定定心心地看会儿业务书呢。”
小李环顾四周,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洁净的地砖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宁静。前所未有的宁静。这宁静,却是云峡区近一年来刮骨疗毒、铁腕治吏、一心为民所换来的最珍贵的回响。这不再是一个“麻烦部门”,更像一个见证秩序回归、民心安定的窗口。
“嘿,别说,”小张又凑近一点,压低了声音,带着点分享秘密的兴奋,“我听综治办老刘说,连以前那几个有名的‘上访专业户’,像河湾村的老王头你知道吧?前阵子见他在街口支了个煎饼摊,生意还挺好!还有那个为征地补偿闹了七八年的‘刺头’赵老三,上个月报名参加神农集团的岗前培训了!嘿,这世道,真不一样喽!”小张脸上,是熬过了漫漫长夜终于看到曙光的轻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秦风办公室。
桌上摊开着刚刚新鲜出炉、散发着油墨香的《云峡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那金色的卷首语和一连串闪亮的数据,昭示着一个区域的浴火重生。
夕阳的余晖给房间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秦风没有坐在桌前研究数据,而是凭窗而立,目光投向远方。
楼下,区政府大院门外,新投入运营的社区食堂门前排起了等候开饭的老人队伍;稍远处,紧邻着区政府新落成的区第一实验小学新校区里,最后一批结束托管兴趣班的孩子被家长接走,校门口洋溢着欢声笑语;视线再延伸,区中心医院扩建工地上,塔吊的巨臂还在缓缓转动,拔地而起的新住院大楼在夕阳下勾勒出坚实的轮廓……
民生实事的财政投入,如同甘霖,精准地滴灌在这座城市最基础的根系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这一切,都源于屏幕上那串“24.3%”的财政收入增长,源于报表上“Gdp增速全市第一”的金光,源于老王头们摩挲分红存折的手、李大娘们灶台前的笑、竹溪村民编织竹篮的灵活双手和农光互补基地工人劳作的身影。
它们共同编织成这幅温暖而充满力量的“金秋民生图”。
秦风的嘴角,勾勒出一抹安静的、欣慰的弧度。信访量的断崖式下降,便是这幅民生图卷最佳的注脚——当公平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当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个家庭,当群众拥有了看得见、摸得着、可预期的稳定生活与尊严体面,谁还会选择在漫长的上访路上踽踽独行?
财政增收——经济数据亮眼——民生投入持续加力——获得感满意度提升——社会治理良性循环——社会稳定坚固。 这条清晰的因果链,正被云峡区近一年来砥砺前行的实践所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