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402章 正式成立文旅小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市政府大楼三层的小会议室,窗帘紧闭,将午后的阳光隔绝在外。椭圆形会议桌光可鉴人,投影仪在幕布上投下“雾江生态文化长廊项目史料征集与协调领导小组首次会议”的蓝色标题,字体方正,透着公事公办的严肃。空气里弥漫着新打印文件的油墨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期待与不安的沉寂。

秦风坐在主位,面前摊开一份会议议程,神情平静,目光却如扫描仪般扫过陆续入座的参会者。杨小波坐在他侧后方,负责记录,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泛着冷光。

门被推开,文旅局的张涛第一个进来,西装革履,笑容满面,隔着老远就伸出手:“秦市长!动作真快啊,昨天刚定下来,今天就开会!我们文旅局一定全力配合!”他声音洪亮,试图掌控开场气氛,目光却飞快地扫过会议室,像是在评估战场。

紧接着,档案馆的李芸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她抱着一摞厚厚的档案袋,穿着朴素的灰色套装,眼镜后的眼神有些躲闪,默默地在离秦风稍远的位置坐下,将档案袋小心地放在桌上,像护着一堆易碎的珍宝。

卫健委、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科协的代表也陆续到位,各自带着不同的表情:好奇、观望、例行公事的不耐烦。

会议开始。秦风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沉稳而有力:

“‘雾江生态文化长廊’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程,更是展示‘清泉计划’辉煌成就的重要窗口。赵市长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务必做实、做细、做出彩!”

他首先拔高基调,将项目与赵达康的政绩牢牢绑定,堵住可能的质疑。

“今天这个会,就是战前动员会,任务分解会。”秦风目光扫视全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通过深度挖掘雾江的历史变迁,用最真实、最生动、最具冲击力的方式,展现治理前后的天壤之别!要让每一个来江泉的人,都能直观感受到‘清泉计划’的伟大!”

他再次强调“真实”、“冲击力”,将这些敏感的词汇包裹在“宣传政绩”的糖衣之中。

张涛立刻接口,满脸堆笑:“秦市长说得太对了!我们必须拿出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我建议,重点搜集一些历史老照片,比如污水横流的画面,和现在碧波荡漾的景象做对比,视觉冲击力最强!”他精准地抓住了“对比”这个点,却巧妙地将范围限定在“视觉”和“已解决”的问题上。

秦风点点头,没有直接回应张涛,而是按照议程,开始部署具体任务。

“任务分三块。第一块,史料征集组,李芸科长牵头。”

李芸像是被点名惊到,微微直起身子。

“李科长,你的任务是尽可能全面地搜集雾江流域,特别是规划长廊沿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所有影像资料、水文气象记录、重大事件报道、乃至民间留存的家庭照片、日记等。要求:时间序列完整,地点标注精确,内容…务求真实全面。”秦风看向她,目光带着不容置疑的期许,“档案馆库存要深挖,社会征集渠道要打通。需要协调权限,直接报给杨小波。”

“务求真实全面”六个字,他稍稍加重了语气。李芸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明白!保证完成任务!”她听懂了弦外之音。

“第二块,沿线环境与卫生保障组,卫健委刘科长牵头。”

卫健委的刘科长推了推眼镜。

“刘科长,你的任务是组织力量,对长廊规划沿线周边的餐饮单位、民宿、亲水活动区域,进行一次彻底的公共卫生基线调查和环境本底评估。包括水质、土壤、空气、食品安全、病媒生物…建立一份详尽的、科学的健康安全保障底账,确保万无一失。”秦风语气严肃,“这份底账,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基线调查”、“本底评估”、“底账”…这些专业术语,听起来是为了确保安全,实则是一次对沿线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的全面摸底!刘处长若有所思,谨慎答道:“是,我们立刻组织专家团队,制定最严格的调查方案。”

张涛听着,眉头微微皱起,似乎觉得这卫生调查搞得过于兴师动众了。

“第三块,综合协调与宣传策划组,张涛处长牵头。”秦风最后看向张涛。

张涛立刻露出自信的笑容。

“张局长,你的任务最重要。负责所有对外的联络、宣传口径的把握、成果的包装呈现。李科长和刘处长他们搜集来的所有材料,最终都由你这边统筹,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展示产品。记住,基调是积极的,向上的,突出成就,凝聚人心。”秦风将最光鲜、也是最容易掌控舆论的环节交给了张涛。

张涛笑容更盛,显然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秦市长放心!唱赞歌、造声势是我们的强项!保证让‘清泉计划’的成绩家喻户晓!”

任务分派完毕,秦风进行最后总结:

“几点纪律:一、所有征集和调查的数据、资料,原件必须一式两份,一份由各组存档,一份统一交杨小波这里备案。二、各组工作进度,每日下班前向杨小波简报。三、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不准擅自对外发声,必须按程序汇报。”

他确立了杨小波作为信息枢纽和监控点的位置。

“最后,”秦风语气加重,“所有工作,必须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要经得起审计和检查。出了问题,牵头人负第一责任。”

这是紧箍咒,也是保护伞。既是警告有心人不要越界,也是提醒执行人注意自我保护。

散会后,众人起身离开。张涛快步追上秦风,笑着低语:“秦市长,晚上文旅局有个接待,几家有意向投资长廊的商业伙伴,您看…”

“你们先接触,有初步意向再报。”秦风淡淡回道。

张涛笑着应承,转身时,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李芸落在最后,收拾着她的档案袋。杨小波走过去,低声说:“李科长,关于民间征集渠道,我有些具体想法,稍后去您办公室详细请教?”

李芸抬头,看到杨小波清澈而坚定的眼神,瞬间明白:“好,我等你。”

人都走了,会议室空了下来。杨小波在整理会议记录。

秦风站在幕布前,看着那蓝色的会议标题,抬手,用电子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圈,又打了一个叉。

圈,是明修栈道的队伍,由张涛领着,敲锣打鼓,吸引目光。

叉,是暗度陈仓的尖兵,由李芸和刘处领着,缄默无声,直插要害。

而杨小波,是连接明暗的桥梁,也是他手中最灵活的棋子。

门被推开,余雷探进头来,笑容可掬:“秦市长,会开完了?赵市长关心会议情况,让我来问问…”

秦风转身,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疲惫与斗志:“刚开完,很顺利!大家都干劲十足,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市长交办的任务!详细情况,小波正在整理纪要,一会儿报给您和市长。”

他把“高质量完成市长交办的任务”说得格外清晰。

余雷笑着点头:“那就好,那就好!”目光却在会议室里飞快地扫了一圈,似乎在确认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