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家兄弟俩的分析,让全家人一静,宋小麦更是满目赞赏:“二哥三哥说的好,正是这个理!”

王氏与宋慈姑已顾不及感叹几个孩子心智渐长,一听作坊生意可能被人觊觎效仿,顿时心急如焚:“那可咋办?”

王氏想的很实在:“若真有财力手段更厉害的人,也看中了这生意,到时候不就会出更高的价钱抢咱们的原料了?”

“到时,再用这些原料去造薯粉...咱村作坊不就...”

母亲的担忧,宋小麦从容一笑,安抚道:“娘,刚才二哥三哥说的不错,这世上凡有利所图之事,除非你能确保别人一辈子学不来,否则,哪有一家独大的道理?”

“您也亲眼看到薯粉带来的出息了,如此可观诱惑下,被别人效仿了去,是迟早的事,挡不住的。”

她道:“所以,咱们不妨把心放宽些,换个路子琢磨这个问题。”

“换个路子?”王氏疑惑:“还能有啥路子?”

虽知利害关系,却跟母亲一般同样不知该如何解决的宋家兄弟几个,不由跟着母亲一般,将满目困惑的目光落在了宋小麦身上。

面对一家人的注视,宋小麦也没再卖关子,将她深思已久的谋划,一一道出。

其实早在当初金管事来信,薯粉得到许多富贵人家喜爱时,她心里便隐隐有了许多想法。

而后没多久,冯少卿的那封亲笔来信,更是坚定了她心中所念。

有京中权贵夫人一事,薯粉价值不言而喻。

如今不过因为村中作坊所出薯粉有限,暂还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罢了。

所以短时间内,作坊生意并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影响。

但也仅仅是短时间,宋小麦敏锐觉得,兴许用不了一年,便会有一批人嗅到薯粉可观利益,必定蜂拥而至!

如此冲击之下,宋家村若还一味只知产出,很快就会被卷入价格与资源的恶性竞争之中,那点先发优势转眼就会消耗殆尽,最终被淹没在效仿者的洪流之中。

想要破局,唯有一法!

便是,将那些看似是竞争对手之人,反变成为她们村更进一步的契机。

此破局之法,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利用清河县山薯品质冠绝他处的天然优势,以及眼下这段无人竞争的宝贵时间,完成此三件事。

其一,立名。

宋小麦定定道:“咱们必须抢在所有人前面,将宋家村薯粉与清河县山薯的名声打响,然后牢牢绑定,使其成为优质薯粉的代名词。”

“让外人一想起山薯,就能第一时间想到清河县,想到宋家村!”

宋慈姑一颗心扑通扑通直跳,瞧见小侄女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所以我才说要买一个铺子,还不是一般的小门小铺。”

“要选一个处于镇中交通要塞,人流最是兴旺之地,最具声势的铺子才行!”

“这个铺面的目的,不在一时收售多少,在于必须要展示出咱们的实力才可,以此建立绝对信誉,让其成为咱们全县山薯的汇集地和价格风向标!”

其二,立规。

宋小麦目光从瞠目结舌的小姑身上移开,落在早已放下账本,怔怔望着她的阿姐月娥身上。

“阿姐,今后咱们作坊在制薯粉前,需再做些调整。”

“将山薯原料来源及其品质,分作四类品级。”

“这...都是同一锅里制出的粉,如何分类?”宋月娥犯难。

宋小麦缓缓摇头:“不难,待咱们村种出山薯后,将野生和种养分开即可。”

“野生来自山野,不易采摘,风险大,此间成本不比田中耕种低。”

“所以咱们将采来的野山薯,选出个大饱满,品相最优的,作为特级薯粉类,定最高价。”

“剩下的,作为次一等,价格也次之。”

“待秋收后,再把咱种出的山薯同样分类,作三级,四级。”

宋秋生不懂,这样做有何意义,且还会让作坊工序麻烦不少,不是画足添蛇么?

宋小麦却没急着回他这个问题,只道:“咱今后对外,尤其要强调野生山薯的稀缺性和卓越品质,并宣称特级山薯粉每年仅于冬季采挖期后,才能限量放出。”

后山深处那么大一片野山薯资源,她不可能就此放弃,每年选在万物蛰伏之际进入采挖,安全一些不说,如此分级之下,可以顺势拔高它的价值,物有所值。

让不同等级的薯粉进入不同消费渠道,也可避免陷入低端混战。

如此,不仅能凸显宋家村的权威地位,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村中作坊利益。

当然,别人也可以跟着效仿,去收野生山薯。

只不过,山里长的东西,不比地上种的,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一顿饱和顿顿饱的道理。

周遭外围山中资源,早有被人挖到弹尽粮绝的一天,但那片后山...却是独属于他们一个村的天然资源所在。

所以她一点也不担心效仿问题。

这些道理,宋小麦也不准备直接回答跟前几个孩子。

世间学问,并非尽在书本章句之间,想要真正悟透,了然于心,还得躬身亲历,才能真正化为己用。

宋小麦望向宋家兄弟几个,笑道:“以往都是先生出题考较,今日这其间道理,不妨让小妹我也卖个关子。”她笑盈盈道:“二哥三哥,还有修远,你们既已读书明理,不妨今后分出些许精力,寻一寻其间答案如何?”

没想到小妹说着说着,还给自己几人抛出一道难题,宋家兄弟几个先是一怔,在看到对方那眼里藏不住的促狭后,只以为对方又生了搞怪捉弄心思,皆无奈一笑。

“寻就寻!”性子最是直白的宋秋生想不了那么多,满口应下,只觉小妹突发奇想,刻意为之。

一旁心思内敛许多的宋冬生却不觉得这般简单。

望着小妹虽促狭,却大有深意的目光,笑过之后,不由沉思。

以前总觉得村中作坊有小妹带着家中母亲几人操持,他们帮不了太多忙,唯有将一门心思用在读书上,早点读个名堂出来,以作报答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