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建国比较晚,又是小国,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诸侯的重视。由于郑庄公治国有方,国家不但富强,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算是大国,也不敢轻视郑国。
郑庄公二十四年,宋缪公逝世,宋公子之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公子冯失势,逃到郑国避难,郑与宋是邻国,郑庄公收留了公子冯。郑庄公二十五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国君卫桓公,自立为国君,与宋国联军讨伐郑国。郑国朝堂之上,气氛紧张。
大臣们纷纷进言,有人主张求和,以免激怒宋卫联军;有人则建议主动出击,以郑国之强兵,未必不能一战。郑庄公面色沉静,心中却快速思索着应对之策。此时,一位谋士上前说道:“主公,宋卫联军虽势大,但他们各怀心思。宋国是为了除掉公子冯,卫国州吁新立,不过是想借战争立威。我们可先坚守城池,消耗其锐气,再派人散布谣言,离间两国关系。”
郑庄公听后,点头称善。于是,郑国军队坚守不出,同时派出细作在宋卫联军中制造矛盾。果然,没过几日,宋卫联军内部就出现了分歧。宋国担心长期作战损耗国力,而卫国州吁也因迟迟未取得战果,军中怨言渐起。郑庄公见时机已到,下令精锐部队出城突袭,宋卫联军大乱,纷纷败退。郑国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声威更盛。
这年秋天郑国缺粮,便欺辱周王室,私自攫取了周室田地里早熟的粮食。周桓王很生气,但周室衰败,没有强大的军队,干生气也没有什么办法。但郑庄公觉得理亏,便在庄公二十七年去朝拜周桓王。周桓王因粮食的事生气,没有按礼仪接待郑庄公。
郑庄公心中愤懑,却也不好发作,只得忍气离去。回国之后,郑庄公便开始谋划如何给周桓王一个教训。他与大臣们商议,决定先削弱周室在诸侯中的影响力。于是,郑国联合周边几个小国,举行了一场会盟,公然无视周王室的权威。
周桓王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决定集结诸侯之兵讨伐郑国。他联合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好不容易拼凑起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向郑国杀来。郑庄公早有准备,他精心布置防线,训练士兵。当周桓王的军队到达郑国边境时,郑庄公亲自率领军队迎战。
战场上,郑国军队士气高昂,战术灵活。而周桓王的军队大多是临时拼凑,人心不齐。双方交战不久,周桓王的军队便陷入了混乱。郑庄公看准时机,下令全线出击,周军大败,周桓王也在混战中受了箭伤。经此一役,周王室的威严荡然无存,而郑国则成为了春秋初期的强国。
郑庄公三十八年,北方戎族军队讨伐齐国,齐国虽是大国,但面对戎狄的骚扰,齐国也无能为力,只好派使者向郑国求援。郑庄公念及与齐国的交情,同时也想借此扩大自己在诸侯中的影响力,便派世子忽率领郑国精锐部队前往救援。
世子忽治军有方,他深知戎族军队的作战特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他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将戎族军队引入郑国军队的包围圈。当戎族军队进入包围圈后,郑国军队从四面八方杀出,喊杀声震天。戎族军队顿时陷入混乱,被郑国军队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经过一番激战,郑国军队大获全胜,斩杀了众多戎族士兵,还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齐国君对郑援军的表现十分满意,想要将女儿嫁给世子忽以示感激。然而,世子忽却婉言谢绝了,他说:“此次救援是出于道义,若因救援而娶亲,恐被人说三道四。”
上卿祭仲协助太子平叛戎狄,便规劝太子答应齐国亲事说:我们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公子也不少,太子如果得不到大国援助,将很难继承君位,不如答应齐国君,把亲事定下来。太子忽始终没有答应。
齐国国君虽有些遗憾,但也更加敬重世子忽的为人。郑国再次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指挥,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其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郑庄公一直对祭仲都很宠信,安排他做了上卿,并派他去邓国为自己迎娶邓国美女,生下了太子忽。庄公还娶了宋国女子,生下了公子突。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后,祭仲立太子忽为君,就是郑昭公。
但郑昭公的君位并不稳固。宋国的雍氏家族向来与公子突交好,他们为了让公子突登上郑国君位,便设计诱捕了祭仲。雍氏威胁祭仲道:“若不立公子突为君,便取你性命。”
祭仲权衡利弊,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于是,祭仲暗中将公子突迎回郑国,郑昭公得知消息后,深知自己无力抗衡,只好逃奔到卫国。公子突顺利即位,是为郑厉公。郑厉公即位后,深知祭仲权势过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君权。他表面上对祭仲礼遇有加,暗中却与亲信商议如何除掉祭仲。
郑厉公暗中指使雍纠杀死祭仲,而雍纠的妻子,就是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忧心忡忡,一边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令祭仲的女儿很是为难。她问自己的母亲:“父亲与丈夫谁更亲。”
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是不可以选择的,而丈夫却可以有很多选择!”
祭仲的女儿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祭仲,祭仲非常愤怒,便先下手为强,反杀了雍纠,并将其暴尸于闹市。震赦郑厉公。
郑厉公虽为君主,却事事都要听从权臣祭仲的安排,郑厉公受够了,便派雍纠去杀祭仲。没想到弄巧成拙,雍纠被反杀。郑厉公对祭仲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离开都城,到边界的栎邑居住。
祭仲派人去卫国,迎回昭公忽,昭公忽回到郑国,又继承了国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