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张庆友、三舅、范文安、许勇五个人一起忙活,也足足忙活了一小时出头,方才将所有螃蟹和其它海货全部分拣完毕。
忙完之后,几人也是累的腰酸背痛,在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后,便起身下第二网了。
第二网下完后,看看时间,也快要到中午了,张杨便让堂哥张庆友和许勇俩人准备一下中饭了,顺带着叮嘱了一句,让他们俩人将海螺拿出个十个按照香辣田螺的方式爆炒。
张庆友听到了张杨的叮嘱,也是一愣,不过,还是点头应下了,这些海螺反正也不值钱,吃就吃了呗!再说了,张杨是这艘船的老板,他想怎么吃,也是他的自由。
半小时后,张杨心心念念的香辣海螺也终于吃到了嘴里。
海螺的肉很大,这成功了弥补了螺蛳肉小的缺点,一口咬下去,酱汁浓郁,肉质也很有嚼劲,吃着具有满足感。
饭后,张杨在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张庆友他们也各自回休息室午休了。
张杨的原则是劳逸结合,都别太累。
拖网能捕到海货自然最好,捕不到,也有他兜底。
他这下海潜水一次,就是万把块到收获,实在拖网捕不到海货,那他就辛苦点,多下海潜水几次不就好了。
休息了一个小时后,大家再次忙活了起来。
又要起拖网了。
拖网拉上来后,依旧是张杨来打开。
落下来的海货和上一网也基本没啥太大差别,最多的就是银鲳和梭子蟹,这一网和上一网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梭子蟹更多了点。
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方才将所有海货全部分拣完毕,也将所有梭子蟹捆绑好,接着下拖网。
忙完这些后,五人也是累的满头大汗。
这八月份正是热的时候,在大海上,没有树荫遮挡,又没有什么凉风,那就更热了。
张杨被热的整个人都感觉晕乎乎的。
索性,张杨直接拿过了一旁的网兜,直接跳进了海里。
海里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甚至越往下,温度越低。
刚刚下去,张杨便眼睛瞪大,面露喜色。
这海下,居然有好多全身泛白色,顶部泛黄色,身上还有很多黑色斑点的鱼。
这鱼张杨通过了这段时间的恶补,也能认识。
他们这边的叫法是花金鼓,学名应该叫做斑石鲷,生活在沿海区域,按照道理来说,他们现在已经彻底远离了海岸,应该不太可能遇见这种鱼,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鱼会出现在这片海域?
张杨也不是啥海洋专业的高材生,也想不明白原因,索性,便不再想了。
“管它呢!反正,这些花金鼓是实实在在的好货。”
花金鼓他也查过相关资料,收购价格应该在一百元左右,也是好货来着。
看了一下这海里的花金鼓数量,最起码也有五百斤左右,他要是全部拿下的话,最起码也可以卖五万元的收入。
想着,张杨便直接开始行动了。
拥有水系生物亲和能力的他,抓着这些花金鼓的时候,这些鱼没有丝毫反抗,任由张杨抓着将他们放进网兜内。
不多会,张杨腰间的网兜便已经满满当当,估摸着有六十几斤的收获了。
上浮到海面,让甲板上的张庆友将网兜拉上去,再扔下来一个空网兜,继续抓。
网兜满了便送上来,再换空的网兜,反复如此,很快,海下的花金鼓便基本被抓完了。
当然了,那些个头很小的,张杨没有去碰,抓大放小,这是原则性问题,绝对不能干那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花金鼓抓完后,张杨倒是也没急着回船上。
这船上现在热死个人,还不如待在海里。
反正,拥有水系行动和水下呼吸和视线的他,在海里待个一两个小时,也不会感觉不舒服,深度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水深的海底除外。
张杨又在海下游了一会,抓了不少梭子蟹,还有小青龙,以及一些海螺,和石斑鱼,将收获给送到海面,让甲板上的张庆友等人给拉上去,他自己也从船旁的梯子上爬了上去。
这在海底能自由行动和呼吸,但是,待的时间长了,还是有点冷的。
他这在海里有个一个多小时了,感觉海水已经有点冰凉刺骨了,所以,回到甲板上回回温。
人刚到甲板上,拖网也到了收网的时候。
张杨看到了也上去帮忙。
将拖网打开,露出了这一次的收获。
到了梭子蟹的季节,梭子蟹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接着,便是银鲳,但是,这一次的数量明显要少上很多,估摸能有个三百斤这样子。
然后,就是全身红色的红鲷鱼,还有全身全身银白色,但是尾巴泛黄色的黄脚立。
黄脚立,学名黄鳍棘鲷,应该也是近海才会有的鱼种,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远海也会有?
正疑惑着,三舅可能是看出了他的疑惑,笑着开口说道:
“可能是前一阵子的台风缘故。”
张杨听到了这话,想了想,也有这方面的可能。
这大海上的台风可和在城市里面的台风不太一样。
在城市里面,你对台风的影响可能就是刮大风,下大雨,而在海上,那是真的掀起滔天巨浪,风大到能将几十吨的船给轻松掀翻的,是很恐怖的自然灾害。
可能就是前几天的台风缘故,导致这海洋内的鱼类出现的位置都有点混乱吧!。
想明白,张杨也不再多想,专心分拣起本次的海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