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月里的第一场大雪覆盖了牙狗屯,家家户户的烟囱冒着白烟。王谦家的小厨房里,杜小荷正忙着处理昨天捞回来的大鱼。她系着蓝布围裙,手持菜刀,麻利地刮着鱼鳞,嘴里还哼着从哈尔滨学来的小调。

\"谦哥,把糖罐递给我。\"她头也不抬地伸手。

王谦正蹲在灶台前添柴火,闻言赶紧起身,从碗柜里拿出糖罐。铁锅里的油已经烧热,切好的鱼块裹着面糊,等着下锅炸。

\"多放点糖,\"王谦凑到锅边,\"我爱吃甜的。\"

杜小荷笑着白了他一眼:\"知道啦,馋猫。\"她接过糖罐,舀了一大勺白糖放进调好的酱汁里。

鱼块下锅的瞬间,\"滋啦\"一声,香气顿时充满了整个厨房。王谦深吸一口气,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叫了起来。杜小荷用长筷子翻动着鱼块,金黄的色泽渐渐浮现。

突然,她的动作顿了一下,眉头微皱。王谦立刻察觉到异样:\"怎么了?\"

\"没事,\"杜小荷摇摇头,\"就是有点...呕!\"

话没说完,她猛地捂住嘴,冲出了厨房。王谦赶紧跟出去,只见杜小荷蹲在院子里干呕,小脸煞白。

\"着凉了?\"王谦轻拍她的背,\"还是鱼腥味太冲?\"

杜小荷摇摇头,刚想说话,又是一阵恶心袭来。这动静惊动了在正房做针线活的王母,老太太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

\"咋了这是?\"王母扶起儿媳,突然眼睛一亮,\"小荷,你...上次月事啥时候来的?\"

杜小荷一愣,掰着手指算了算:\"好像...有两个月没来了...\"

王母一拍大腿,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傻丫头,这是有了啊!\"

王谦一时没反应过来:\"有啥了?\"

\"有喜了!\"王母喜滋滋地戳了下儿子的脑门,\"你要当爹了!\"

王谦如遭雷击,呆立当场。杜小荷也愣住了,手不自觉地摸上平坦的小腹。老黑狗不知何时凑了过来,好奇地嗅着女主人的衣角。

\"快进屋,\"王母搀着杜小荷,\"这大冷天的,可不能冻着。\"

厨房里的鱼已经炸糊了,但谁还顾得上这个。王母风风火火地指挥王谦去请屯里的赤脚医生,自己则翻箱倒柜找红糖和生姜,要给杜小荷熬驱寒汤。

不一会儿,赤脚医生老周被请来了。这是个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留着山羊胡,背着个磨得发亮的药箱。他把了把杜小荷的脉,又问了几个问题,最后捻着胡子点点头。

\"是喜脉,差不多两个月了。\"老周的话一锤定音,\"身子骨不错,就是头三个月要当心,别累着。\"

王谦站在一旁,耳朵嗡嗡作响,眼前浮现出杜小荷挺着大肚子的模样,心里像打翻了蜜罐子,甜得发慌。

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天就传遍了全屯。傍晚时分,杜家老小全来了,小小的堂屋挤得满满当当。杜母拉着女儿的手左看右看,笑得合不拢嘴;杜勇军则和王父喝起了珍藏的高粱酒,庆祝即将当外公。

\"姐,\"杜小华好奇地摸着杜小荷的肚子,\"小外甥什么时候出来啊?\"

杜小荷红着脸:\"还早呢,得明年夏天。\"

王晴则缠着王谦问:\"哥,你想要侄子还是侄女啊?\"

王谦挠挠头:\"都好,都好...\"

灶台上,新炖的鱼汤\"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四溢。王母特意没放太多调料,怕孕妇闻了反胃。杜小荷小口喝着汤,突然想起什么:\"哎呀,那鱼都炸糊了...\"

\"糊了就糊了,\"王父大手一挥,\"明天我再去月亮湖捞,管够!\"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谦就起来了。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生怕惊醒熟睡中的杜小荷。昨晚杜小荷吐了三次,折腾到后半夜才睡着,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青黑。

院子里,王父和于子明已经等着了。于子明肩上扛着冰穿子,一见王谦就挤眉弄眼:\"谦哥,要当爹了,感觉咋样?\"

王谦给了他一拳,但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下去:\"少贫嘴,今天多捞点鱼,给小荷补身子。\"

刘玉兰从屋里出来,手里提着个布包:\"给,刚烙的饼,趁热吃。\"她转向王谦,\"小荷还好吗?我娘说孕吐的时候喝点山楂水管用,我带了点来。\"

王谦道了谢,将山楂干放在堂屋桌上,又往炕灶里添了把柴,确保杜小荷醒来时屋里是暖和的,这才跟着队伍出发。

月亮湖比上次来时更冷了,湖边的树枝上挂满了冰凌,在晨光中闪闪发光。冰层也更厚了,冰穿子凿下去只能留下个白印子。

\"得使点劲儿,\"王父往手心吐了口唾沫,\"这冰少说有一尺厚。\"

三人轮流凿冰,足足花了平时两倍的时间才打开第一个冰洞。老黑狗在冰面上跑来跑去,时不时停下来闻闻冰洞里的气味。

\"今天得多下几网,\"王父搓着冻僵的手,\"儿媳妇有了身子,得多备点鱼干过冬。\"

于子明一边往钩上穿蚯蚓一边说:\"玉兰说了,回头她来帮小荷晒鱼干,她有经验。\"

第一个冰洞刚下钩没多久,浮子就猛地沉了下去。王谦赶紧提竿,手感沉甸甸的,肯定是个大家伙。

\"小心!别让它跑了!\"王父放下冰穿子过来帮忙。

经过一番拉扯,一条足有七八斤重的大鲤鱼被提出了冰洞。鱼在冰面上拼命扑腾,银光闪闪的鳞片溅起无数水珠。

\"好兆头!\"于子明欢呼一声,\"这一条就够嫂子吃两天了!\"

一上午下来,收获比预想的还要好。除了鲤鱼,还捞到了几条珍贵的细鳞鱼和一条大鲶鱼。王父说鲶鱼炖豆腐最补身子,特意用柳条单独穿了,准备回去就做给杜小荷吃。

中午时分,三人在湖边生了堆火,烤着带来的贴饼子和咸鱼干。王父从怀里掏出个小酒壶,三人轮流抿一口驱寒。

\"谦儿啊,\"王父难得感性,\"你娘怀你那会儿,我也天天往山里跑,就想着多弄点好吃的给她补身子。\"

王谦想起母亲常说的故事:\"听说您还打过一头鹿?\"

\"可不,\"老爷子眼睛发亮,\"那鹿茸给你娘泡酒喝,结果她嫌腥,全让我喝了,补得我鼻血直流!\"

三人哈哈大笑,惊飞了湖边枯树上的一群麻雀。笑声中,王谦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有力量了。他要像父亲当年那样,撑起这个家,保护好妻儿。

下午的收获更加喜人。渔网拉上来时沉得几乎拽不动,里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鱼。于子明乐得合不拢嘴:\"这下别说冬天了,吃到开春都够了!\"

太阳西斜时,三人收拾工具准备回屯。鱼获分成三担,王父和于子明各挑一担,王谦则背着最珍贵的细鳞鱼和那条大鲶鱼。

\"慢点走,\"王父叮嘱道,\"冰上滑,别摔着了。\"

回屯的路上,三人的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扁担下的鱼获沉甸甸的,心里却是满满的喜悦。远处传来屯里孩子们唱的童谣:

\"月亮湖,冰晶晶,

爹爹凿冰鱼儿惊。

捞回家,娘亲煮,

宝宝吃了快长成...\"

王谦一行人回到屯里时,夕阳已经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杜小荷站在院门口张望,一见他们的身影就小跑着迎上来。

\"慢点!\"王谦赶紧放下鱼篓,扶住妻子,\"地上滑,摔着怎么办?\"

杜小荷吐了吐舌头,眼睛却亮晶晶地盯着鱼篓:\"捞了这么多啊!\"

\"这条鲶鱼给你炖豆腐,\"王谦献宝似的举起那条大鱼,\"爹说最补身子。\"

杜小荷刚要接过鱼,又是一阵恶心袭来,捂着嘴干呕起来。王谦连忙扶她进屋,王母闻声从灶房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

\"又难受了?\"老太太心疼地拍着儿媳的背,\"娘给你熬了小米粥,趁热喝点。\"

院子里,于子明和刘玉兰已经开始处理鱼获。刘玉兰麻利地刮着鱼鳞,一边指导杜小华和杜鹏怎么晒鱼干。王父和杜勇军坐在磨盘旁抽烟,商量着明天再去捞一网,多备些年货。

堂屋里,杜小荷小口喝着小米粥,脸色好了些。王谦蹲在她面前,轻轻摸着她还平坦的肚子:\"难受就别勉强吃,想吃什么我给你弄。\"

\"就想吃酸的,\"杜小荷皱着鼻子,\"越酸越好。\"

王谦立刻起身:\"我去七爷家要山楂干!\"

\"等等,\"杜小荷拉住他,\"先帮我把鱼收拾了,那么多鱼,玉兰一个人忙不过来。\"

王谦拗不过她,只好去院里帮忙。夜幕降临,院子里点起了松明灯,众人围坐在一起处理鱼获。刮鳞、去内脏、抹盐,一条条鱼被挂在屋檐下的绳子上,等着风干成鱼干。

\"这条细鳞鱼别晒了,\"王母拎起一条银光闪闪的鱼,\"明天清蒸给小荷吃,最是滋补。\"

夜深了,客人们陆续告辞。王谦打来热水,亲自给杜小荷洗脚。她的脚丫冻得通红,在他粗糙的大手里显得格外小巧。

\"谦哥,\"杜小荷突然说,\"你说孩子会长得像谁?\"

王谦认真地想了想:\"眼睛像你,大而有神;鼻子像我,挺;嘴巴...还是像你吧,好看。\"

杜小荷\"噗嗤\"一笑:\"哪有这样挑着长的。\"她摸着肚子,轻声道,\"不管像谁,只要健健康康就好。\"

王谦擦干她的脚,扶她上炕。炕烧得暖暖的,被褥都是新换的,散发着阳光的味道。窗外,腊月的寒风呼啸而过,但小屋里温暖如春。

远处传来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调:

\"十月里来雪花飘,

喜鹊枝头喳喳叫。

媳妇有喜全家乐,

来年添个胖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