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验室的恒温舱内,林教授正用镊子夹起一片青铜大立人的残片,放在 x 射线荧光光谱仪下。仪器发出的嗡鸣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屏幕上的元素图谱以每秒三次的频率更新,最终在镝、钛、铱等元素的峰值旁,跳出一组陌生的曲线。
“这是……” 负责数据分析的研究员突然屏住呼吸,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操作,将曲线与月球土壤样本数据库比对,“氦 - 3 元素!含量高达 7.3%,与月球风暴洋的土壤成分完全吻合!”
林教授的目光落在残片边缘的熔融痕迹上。那些不规则的凸起并非铸造缺陷,而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高温灼烧的证据。他调出残片的显微照片,内部气孔中残留的星际尘埃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奇特的链状结构,每颗尘埃的直径约 0.5 微米,排列方式与三星堆青铜神树第 7 根枝干的分叉角度惊人地一致。
“不是地球产物。” 林教授将尘埃样本注入质谱仪,屏幕上的同位素比值图显示,这些尘埃的氘氢比是地球天然物质的 17 倍,与 NASA 公布的参宿四超新星遗迹数据完全重合,“青铜大立人的原料,来自参宿四爆发后的陨石。”
实验室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三维模型中,参宿四的红色星体正在缓慢膨胀,周围环绕的星云物质中,有一缕淡蓝色的尘埃流正朝着太阳系的方向延伸。当模型加速到千倍速,那缕尘埃最终化作一颗陨石,坠落在四川盆地的位置 —— 与三星堆遗址的地理坐标分毫不差。
“时间线对得上。” 助手调出碳 - 14 测年报告,青铜大立人的铸造年代比参宿四爆发晚约 300 年,“足够陨石穿越星际空间抵达地球,再被古人采集铸造。”
林教授突然注意到光谱图上的异常峰值。在铱元素的谱线旁,有一组极弱的波动,与实验室收藏的陨铁小球共振频率完全同步。他将残片与陨铁小球放在一起,两者接触的瞬间,小球表面的星图突然投射到墙上,与青铜大立人胸腔内的纹路完美重叠。
“它们来自同一块陨石。” 这个结论让实验室陷入短暂的沉默,“三星堆的青铜群像、陨铁小球、甚至萧决的佩剑…… 都是用参宿四的星陨铸成的。”
此时的古代线,三星堆祭祀坑旁的帐篷里,姜绾正对着青铜大立人的复制品出神。复制品是墨家按 1:1 比例仿制的,表面的纵目纹路里嵌着细小的星砂,在火把的映照下泛着与参宿四相同的红光。
“这不是凡人能造的。” 墨家巨子的手指划过大立人耳朵的轮廓,那里的青铜厚度比其他部位薄了 0.3 毫米,形成特殊的共振腔,“先祖典籍记载,这是‘天帝遗器’,在上古时期从天而降,能‘上应天象,下镇地脉’。”
姜绾取出卷尺,测量大立人双耳的间距。当数据显示为 14.2 米时,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 这个数值与现代射电望远镜的基线长度完全相同,而 1.42Ghz 正是氢原子辐射的特征频率,是天文学家探测星际物质的重要波段。
“它是台天然的射电望远镜。” 她突然明白,大立人那双突出的纵目并非象征,而是接收宇宙辐射的天线,“那些纵目里的星砂,能放大氢原子的辐射信号。”
巨子从怀中取出一卷兽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三星堆遗址周围的山脉走向,恰好形成一个巨大的凹面,与现代射电望远镜的抛物面结构异曲同工。“祭祀坑的位置是焦点。” 他指着地图中心,“所有山脉的反射信号都会汇聚到这里,被大立人接收。”
姜绾将耳朵贴近大立人腹部的气孔,那里传来微弱的嗡鸣,频率稳定在 1.42Ghz。她想起现代实验室的光谱分析,那些气孔中残留的星际尘埃,正是接收辐射的介质,其链状结构能高效传导电磁波。
“沈彻的人来过这里。” 她突然注意到大立人脚踝处的划痕,那是最新留下的,形状与九鼎生物探测器的采样爪完全一致,“他们也在采集样本,肯定发现了氦 - 3 的秘密。”
墨家弟子突然掀开帐篷帘,手中捧着一块刚从祭祀坑深处挖出的陨石碎片。碎片表面覆盖着黑色的熔壳,敲开后露出银白色的金属基质,与青铜大立人的残片质地相同,内部的气泡里同样藏着链状尘埃。
“这是‘天外来客’的核心。” 巨子的声音带着敬畏,他用青铜刀刮下一点陨石粉末,与大立人复制品的粉末混合,两者接触的瞬间迸出蓝色的火花,“典籍说,用这种粉末铸造的器物,能听到‘天帝的声音’。”
姜绾想起现代实验室的发现,那些链状尘埃的排列方式与三星堆神树的枝干分布完全一致。她让弟子取来神树的枝干样本,与陨石粉末放在显微镜下,果然看到相同的晶体结构 —— 每个分叉点都对应着一颗尘埃的位置,像是用星际物质为蓝图铸造的。
“神树是放大器。” 她的指尖在神树模型上滑动,128 根枝干的角度与大立人接收的辐射波长形成完美的谐振,“大立人接收的宇宙信号,通过神树的枝干放大后,能传递到昆仑墟的方舟系统。”
现代实验室里,林教授正将青铜大立人的三维模型与参宿四的磁场数据重叠。模型中,大立人胸腔内的青铜链突然亮起,与参宿四的磁层结构形成镜像对称。当他模拟 1.42Ghz 的辐射穿过模型,链状尘埃竟在屏幕上拼出与萧决心脏神经网相同的图案。
“是信号转换器。” 林教授的呼吸有些急促,“大立人不仅能接收星际信号,还能将其转化为生物可识别的神经指令 —— 这就是萧决体内蛊虫能与星图共振的原因!”
助手突然指向屏幕角落的警报,九鼎生物的服务器正在试图入侵实验室的数据库,目标明确指向氦 - 3 元素的分析报告。“他们知道我们发现了原料来源。” 助手迅速启动防火墙,“沈彻肯定在找更多的星陨,用来复制大立人的功能。”
林教授将分析结果加密传输给古代线的姜绾,同时调出全球陨石坑的分布地图。在昆仑山 “地狱之门” 峡谷的位置,有一个直径约 3 公里的陨石坑,形成年代与三星堆的星陨一致,“那里一定有更多的星陨原料,是沈彻和我们的必争之地。”
古代线的帐篷里,姜绾收到现代数据时,正用陨石粉末在地上绘制大立人的磁场图。粉末自动排列成与参宿四相同的磁层结构,中心的漩涡恰好对应着大立人腹部的气孔。她突然想起萧决胸口的星图,那些蛊虫啃噬的轨迹,正是这磁层结构的微缩版。
“天帝的声音,就是参宿四的辐射。” 姜绾抬头看向巨子,“古人听不懂电磁波,就以为是神只的旨意。” 她将陨石粉末混入青铜溶液,倒入大立人复制品的模具,溶液冷却时竟自动浮现出与星际尘埃相同的链状纹路。
巨子的青铜杖突然指向帐篷外的祭祀坑。坑底的岩壁上刻着上古壁画,描绘着一群羽人将星陨抬到大立人脚下,用其粉末绘制星图的场景。壁画的最后,大立人的纵目射出红光,与天空中的参宿四连成直线,“这是‘通天’仪式,用星陨的力量连接天地。”
姜绾的重瞳在红光中泛起微光。她能看到壁画中隐藏的细小齿轮纹,与青铜大立人胸腔内的链条完全咬合,像是一套跨越星际的传动系统。当她用指尖沿着齿轮纹划过,壁画突然渗出金色的液体,在地面凝成 “昆仑” 二字 —— 与令牌上的甲骨文完全相同。
“大立人是昆仑墟的信号塔。” 她终于理清了线索,“参宿四的辐射被大立人接收,经神树放大后,通过星陨原料制成的器物(比如萧决的佩剑、青铜令牌)传递给方舟,指引它躲避爆发的威胁。”
此时的边境战场上,魏国士兵正用青铜大立人的复制品搭建防御工事。当赵国的箭雨射来时,复制品周围突然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 那是 1.42Ghz 辐射与陨石粉末产生的能量场,能偏转金属箭矢。士兵们惊呼 “天帝护佑”,却不知这是星际物理的奇妙作用。
现代实验室的林教授看着屏幕上的能量场模拟图,与古代战场的屏障完全吻合。他突然意识到,沈彻觊觎的不仅是星陨中的氦 - 3,更是这种能操控能量场的技术,“如果被他用来武器化,后果不堪设想。”
古代线的姜绾将陨石核心碎片交给墨家弟子,让他们秘密送往机关城。“这是启动方舟能源核心的关键。”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青铜大立人,那双纵目的瞳孔里,仿佛映着参宿四正在膨胀的星体,“我们必须在沈彻找到更多星陨前,让方舟获得足够的能量。”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三星堆的祭祀坑,青铜大立人的影子在地面拉得很长,与三星堆神树的影子交叠,组成一个完整的星图。姜绾知道,这不是巧合,而是古人用星陨原料写下的宇宙方程式,等待着被正确解读的一天。
现代实验室的分析还在继续,林教授在链状尘埃中发现了更细微的螺旋结构,与昆仑墟舆图上的 “通天柱” 轮廓完全一致。他将这个发现发送给姜绾,附言:“星陨不仅是原料,更是宇宙给地球的坐标信标。”
两条时空的线索在星陨原料的核心处交汇,无论是现代的光谱数据,还是古代的典籍壁画,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相:青铜大立人是参宿四送给地球的礼物,既是预警的号角,也是延续文明的钥匙。而这场跨越三千年的守护,本质上是人类与星辰的一场对话,一场关于生存与延续的约定。
姜绾望着天边渐亮的晨曦,手中的陨石碎片微微发烫。她知道,接下来的旅程不仅要面对沈彻的威胁,还要解开星陨中更深的秘密 —— 那些链状尘埃里,或许藏着参宿四文明留给人类的最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