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久别胜新婚。
一段时间不见,顾若娇才发现自己很是想他。
她抱着他的腰,依偎在他怀里,少见的依恋倒是叫慕卿有些舍不得丢开她了。
只可惜两人没能说太多话。
毕竟婚前是不能见面的,现在这样已经是家中长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的放纵了。
所以在顾若笙回来后,慕卿便也借口告辞了。
顾若娇心里不舍。
好在离婚期也只剩下两个月了。
想到这,她稍微好受了一些。
回去的时候顾母和崔氏都齐齐朝她望来。
一瞧小姑娘红光满面的,就知道她应当是见过慕卿了。
两人心照不宣的没戳穿。
崔氏甚至还打圆场的起了个话头:“我想着你们初来乍到的,对上京也不是很熟,一时半会估计找不到好的护院,所以就做主带了四个护卫过来。”
她边说边朝顾若娇眨眼。
顾若娇疑惑了下,很快猜到这不是崔氏的主意,而是慕卿的。
想来是担心他不在,有人对她们不利。
但他是男眷,不好做的太明显,便借了崔氏的名头将人送来。
想到这,顾若娇不自觉笑了起来。
知晓崔氏是一番好意,顾母也没有推拒。
毕竟这一屋子全是妇孺和半大的孩子,极容易被宵小盯上,何况其中还有未来的世子夫人。
便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顾母也不会因为面子而拒绝。
而崔氏完成了儿子交代的事,便也顺势告辞了。
顾母仍旧亲自送到了大门,在崔氏的再三推辞下,才没送到外头。
待人走了,顾母感慨:“你这婆母是个好性子的,能嫁到这样人家去,想来你父亲泉下有知也能安心了。”
说起顾父,顾母眼里就盈满了伤感。
他们是少年夫妻,又是青梅竹马。
两人相互扶持着一路走来。
好不容易家中情况好些了,顾父却过世了。
若非几个孩子还小,当时的顾母真的想随着顾父而去。
好在最艰难和痛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如今大女儿嫁得好人家,儿子也考中举人,小女儿虽然想法有些大胆,却是个有主见的。
见顾若娇想要安慰她,顾母反倒先笑了起来:“我没事,都过去了,待你出嫁,我可要好好替你弟弟相看了。”
顾若娇窘然:“娘,小弟才多大呀。”
“也不小了,旁的人家十四岁就已经定亲了,你弟弟可都十五了。”
想到这,顾母开始摩拳擦掌,大有立刻就给顾若笙定下一门亲事的架势。
顾若娇见劝不动,只能默默地给顾小弟哀叹一秒。
*
虽说离婚期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但这两个月顾若娇也不得空闲。
慕卿给了她一大笔‘嫁妆’,在嫁进慕家前,她得先将铺子和宅子都梳理清楚。
所以在顾母熟悉上京后,她便带着顾若姝一道出门去看看这些铺子如今的经营情况。
铺子之前一直是慕卿的人打理的,他将铺子给顾若娇的时候,顺带将这些人的工契也给了她、
今日顾若娇过去,就是让他们认认她这个新东家而已。
她们先去了酒坊,之后又去了茶铺,休息一会后去了布坊。
布坊不算大,做的是老百姓的买卖,所以多为棉麻之类的布料。
掌柜原先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早知道眼前的是未来的世子夫人,所以介绍的十分详细。
顾若姝有心学经商,听得十分认真。
顾若娇则抽空翻了翻账簿,发现每年都会在冬夏两季的时候有一笔极大的开销,却没有标明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