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生坐上韦昆的车时,脸上的平静像一层薄冰,底下是翻涌的回忆。刚才在宾馆大厅与黎媛青的匆匆一瞥,像一把钥匙,猝然打开了尘封的往事。那些相濡以沫的岁月,会议室里的灯光,创业初期的欢笑与泪水,还有最后分别时她泛红的眼眶,一一在脑海中铺展开来。这些痕迹刻在骨头上,这辈子怕是都抹不掉了。
车内的空气有些沉闷。韦昆瞥了他一眼,见他脸色阴沉,眉头紧锁,以为他还在为昨晚被灌酒的事生气,便小心翼翼地问:“怎么了?还在生我们的气?”
杨澜生转过头,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声音有些沙哑:“不是。我刚才在宾馆看到黎媛青了。”
韦昆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一顿。她早就把杨澜生的过往摸得一清二楚,自然知道黎媛青是谁——那个在他创业最艰难时陪伴左右,又在他跌落谷底后悄然离开的女人。她沉默了片刻,指尖在方向盘上轻轻敲击着,陷入了沉思。
而此刻,宾馆外的另一辆车里,黎媛青正静静地坐着。司机几次想启动车子,都被她抬手制止了。她的目光落在不远处那辆高档越野车上,看着杨澜生坐了进去,而开车的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孩——扎着高马尾,穿着亮色卫衣,侧脸线条明快,浑身透着一股未经世事的鲜活。
前几天在省城,她就听人提起过杨澜生,说他在县城医院当医生,马上要和一个叫彭悦的女孩结婚了。眼前这个女孩,显然不是彭悦。但黎媛青没有丝毫动摇,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杨澜生的性子。他不是那种会在感情里摇摆不定的人,当年创业失败,他宁愿自己扛下所有债务,也不肯连累她半分。现在的他,若不是心里认定了,绝不会轻易谈婚论嫁。那个女孩,或许只是朋友,或许是……她不愿再想下去,只觉得心口像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微痛。
车子平稳地行驶着,韦昆始终没再说话。她能感觉到杨澜生身上散发出的沉郁气息,那是被旧情牵扯的怅惘。她想象着当年杨澜生与黎媛青并肩作战的模样,那份真挚与纯粹,让她心里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她多希望自己也能与这个男人朝夕相处,哪怕只是像普通朋友那样,听他讲中医的玄妙,看他为病人诊脉时的专注。可她知道,不可能了。他心里装着彭悦,装着他的中医理想,或许还装着对黎媛青的旧念,留给她的空间,本就不多。
“到了。”韦昆把车停在聚宝源饭店门口,打破了沉默。
杨澜生抬眼望去,这是一家老字号羊肉馆,门口挂着红灯笼,透着浓浓的烟火气。他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韦昆知道他虽对吃食不讲究,却唯独偏爱羊肉,大概是想让他喝点羊肉汤,养养昨晚被酒精损伤的胃肠。这份细心,让他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走进包间,韦昆熟练地点了手切鲜羊肉、羊杂汤,还有几样爽口的小菜。服务员刚要拿酒,杨澜生抬手制止了:“今天不喝了,胃里不舒服。”
韦昆没有勉强,点了点头:“听你的。”
菜很快上齐了,乳白色的羊汤冒着热气,撒上香菜和白胡椒,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杨澜生舀了一碗汤,慢慢喝着,温热的汤汁滑过喉咙,熨帖着胃里的灼痛,也仿佛让心里的褶皱舒展了些。
“说说医疗项目吧。”韦昆率先开口,把话题引到了工作上。
杨澜生放下汤碗,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刚才的沉郁仿佛被一键清空,取而代之的是专注与锐利。他从国家最新发布的中医药发展规划说起,分析政策红利对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扶持,又结合韦氏集团现有的资源,提出了“中医+康养”的融合模式:“不能只做单纯的诊疗,要把预防、治疗、康复结合起来。比如针对亚健康人群,推出节气养生套餐;针对慢性病患者,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管理体系……”
他越说越投入,手指在桌面上比划着,语速不快,却逻辑清晰,每个观点都有政策依据和市场数据支撑。韦昆静静地听着,心里暗暗感佩。她见过太多被情绪左右的人,一点小事就失魂落魄,可杨澜生不同。刚才的重逢明明在他心里掀起了波澜,却能在短短时间内调整好状态,甚至把情绪转化为思考的动力——这不是冷漠,而是内心强大到能将私人情感与理想追求清晰剥离。
“你对政策的解读比我们聘请的智库还深入。”韦昆由衷地说。
杨澜生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关注这些。对中医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政策给了土壤,就看怎么种出好庄稼。”
“那你觉得,韦氏现有的方案需要做哪些调整?”韦昆追问。
“核心是‘去商业化’。”杨澜生语气坚定,“不能把盈利放在第一位。中医的根基是疗效和信任,要先让患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药材采购,必须严格把控质量,哪怕成本高一点;医生培养,要建立师徒制,让老中医的经验能传下去……”
他一边说,一边用筷子夹起一片羊肉,在麻酱里轻轻一蘸,送入口中。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刚才那个沉浸在回忆里的男人只是幻觉。
韦昆看着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那些小情愫,在他的理想面前,显得有些狭隘。他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儿女情长,而是更广阔的天地——让中医扎根,让更多人受益。这样的男人,或许注定要被很多人惦记,却也注定不会被任何人轻易“拥有”。
羊汤渐渐凉了,两人却聊得热火朝天。从人才梯队建设,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再到与社区医院的合作模式,杨澜生提出的每个想法都切中要害,又带着理想主义的温度。
“就按你说的来。”韦昆最后拍板,眼神里带着信任,“我会说服董事会,给你最大的自主权。”
杨澜生点了点头,端起最后一碗汤,一饮而尽。胃里暖暖的,心里也仿佛被什么东西填满了。黎媛青的出现像一颗石子,激起了涟漪,但涟漪总会散去,而他脚下的路,还在向前延伸。
走出饭店时,阳光正好。韦昆看着杨澜生的侧脸,他的眉头舒展着,眼神平静而坚定。她知道,无论过去有多少旧痕,他都会带着这些印记,一步步走向自己认定的未来。而她能做的,或许就是成为那个推着他往前走的人。
“回住处收拾东西吧,我送你去高铁站。”韦昆说。
“好。”杨澜生应道,脚步轻快了许多。
车子驶离市区,朝着南郊的方向开去。窗外的风景渐渐变得开阔,杨澜生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脑海里不再是黎媛青的身影,而是彭悦的笑脸,是即将开建的中医馆的蓝图,是那些等着他回去诊治的病人。
有些回忆,终究是用来沉淀的。而生活,永远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