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与祖父、父亲在宫门外告别,便策马径直前往京营驻地。
军营之中,石头将一百名特战队员集合完毕。
方南走到队伍前方,从怀中取出那卷明黄色的圣旨。
“兄弟们!西域之功,非我一人之功,是诸位兄弟浴血奋战、用命拼杀得来的,今日朝会,陛下已下旨,对吾等功绩,论功行赏!”
刷!所有队员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圣旨上,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方南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尔等将士,追随安西郡公方南,远征西域,摧锋陷阵,屡建奇功……特依功勋,赐爵授官如下!”
“方石,勇猛果敢,指挥有度,擢升昭武将军,赐子爵,赏金千两,京郊良田三百亩!”
石头抱拳单膝跪地:“石头谢陛下隆恩!谢少爷栽培!”
“王二蛋,勤勉可靠,勇武得力,擢升致果校尉,赐男爵,赏金五百两,京郊良田二百亩!”
二蛋笑得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赶紧跪下谢恩。
方南一一念出其他队员的名字和赏赐。
每个队员都获得了武散官衔,相应的金银、绸缎和土地赏赐,最少的也有五十亩良田。
每念到一个名字,队伍中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和祝贺声。
方南收起圣旨,微笑着看着兴奋的队员们,压了压手,让大家安静下来。
“兄弟们,赏赐下来了,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你们是愿意转入京营或边军,担任军官,在军中谋个前程?还是……愿意跟随我,回封地去,继续做护卫队员?”
队伍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方南。
石头第一个大声道:“少爷,石头哪儿也不去,就跟着您,您在哪,石头就在哪!”
“对!回封地!”
“跟着少爷!”
“我们回去当护卫!”
队员们异口同声,没有丝毫犹豫。
方南看着这一张张真诚而坚定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方南重重地点点头:“好!既然大家都愿意跟着我,那我绝不会亏待大家,我现在按制可以拥有二百人的护军。”
“回头我到了兵部,将大家的军籍转为郡公卫队籍,以后你们就是我方南的亲卫!”
“愿为少爷效死!”
成为公爵的亲卫,地位和待遇丝毫不比京营军官差,更为亲近,前途光明,这无疑是更好的安排。
“好,现在随我去兵部,领取你们的赏赐。” 方南大手一挥,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开往兵部。
到了兵部衙门,方南上交了代表骠骑大将军权力的印信、虎符,西域战事已了交还兵权。
接着便是为队员们办理封赏手续,过程颇为繁琐,核对身份、功绩,登记造册,发放赏赐。
金银用箱子装好,绸缎布匹捆成捆,最珍贵的是那一张张盖着户部大印的地契。
队员们一个个上前,从官员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地契,仔细地看了又看,无比珍重地揣进怀里,贴肉放着。
所有的赏赐装了足足十几辆大车。
出了兵部衙门,方南对王二蛋吩咐道:“二蛋,你带着兄弟们,还有这些赏赐,先回村子,让兄弟们回家与家人团聚,等我忙完京中的事情,回封地后再行安排。”
“是!少爷!”王二蛋大声应命。
队员们纷纷上前向方南和石头告别,赶着满载赏赐的马车队伍,朝着城外封地方向,浩浩荡荡地驶去。
国公府朱漆大门,这些时日几乎未曾合拢过。
当真应了那句“踏破门槛”的俗语,被各色官靴、绣鞋踏得越发光亮,门房的小厮们都私下嘀咕,是不是该请工匠来加固一下了。
府门前宽阔的青石街道,从清晨到日暮,被各式华丽的马车、轿子塞得水泄不通,喧嚣鼎沸,热闹程度堪比东西两市。
前来恭贺的人群络绎不绝,来的都是各家勋贵府邸的家主和掌事的夫人诰命。
方南如今可是京城权贵眼中一块无与伦比的“香饽饽”。
年龄刚满二十,已是实打实凭借不世军功封了郡公,开国以来这般年轻的实权郡公能有几人?
方南头上还顶着乡试解元的光环,春闱会试在即,金榜题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如此一个集家世、才华、功业、相貌于一身的年轻俊杰,简直是所有待字闺中少女的梦中佳婿,所有渴望家族更进一步的权贵们眼中最理想的联姻对象。
府上的客厅、花厅甚至偏厅,几乎时刻都坐满了来访的客人。
宾客们言笑晏晏,寒暄客套,恭维祝贺之词不绝于耳。
随同前来的闺秀们,精心打扮,环佩叮当,矜持端坐,落落大方展现才学与教养。
后院是老太君和方王氏的主战场。
各位诰命夫人携着自家女儿、侄女、外甥女前来拜会,美其名曰“给老太君请安”、“与方夫人说说话”。
老太君和方王氏自然是乐此不疲,看着眼前一个个如花似玉、家世相当的姑娘,两人脸上笑开了花。
方南穿梭于前厅后院,应对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纵然已是宗师之境的体魄,气血旺盛,精力远超常人,从早到晚的迎来送往、虚与委蛇、重复无数遍的客套话,也让方南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疲惫。
老太君和母亲时常会找个由头。
“南儿,快来见见xx夫人,你小时候她还抱过你呢”
“南儿,这位小姐对西域风物颇感兴趣,你来讲解一番”
方南被叫到后院,置身于一群莺莺燕燕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大胆和羞涩的目光在身上逡巡。
方南只能硬着头皮,维持着风度,简单应答几句,然后便寻机告退,落荒而逃。
方南几乎要被压得喘不过气,琢磨着是不是该以备考为名躲到封地去清静几天。
这日午后,方南刚送走了一拨来自某位侯府的家眷,坐在偏厅揉着眉心小憩,茶还没喝上一口,门房便来报,赵王府的管事求见。
一位身着体面、举止得体的中年管事被引了进来,对方南恭敬行礼后,呈上了一封制作精美的请柬。
“小的奉赵王殿下之命,特来给郡公爷送请柬。”管事笑容可掬。
“殿下于明日在别院举办一场文会,特命小的前来,恳请郡公爷务必赏光莅临。”
“文会?”方南心中一动。
若是平日,方南对这种文人聚集、风花雪月、吟诗作对的场合兴趣不大。
但此刻,比起在府里无休止地应酬各色带着闺女来的宾客,去参加文会简直等同于放假出游。
方南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最真心实意的一个笑容,对管事道:“请回复赵王殿下,承蒙殿下盛情相邀,方南荣幸之至,明日定准时赴会。”
管事见方南答应得如此痛快,脸上的笑容更盛,说了几句客套话,心满意足地告辞复命去了。
送走管事,方南心情大好,想着明日该如何着装,是低调些还是正式些,两个清脆欢快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少爷!少爷!听说您明天要去参加赵王府的文会?”春桃和秋菊两个小丫鬟一左一右地围了上来,两双大眼睛亮晶晶地,满是期待和渴望。
“是啊,怎么了?”
方南笑道,这两个丫头在自己面前一向活泼随意。
“带我们去嘛!带我们去好不好!”春桃扯着方南的袖子开始撒娇。
“就是就是!我们都从来没去过文会呢!听说王府的文会可气派了!”秋菊在一旁猛点头附和。
“听别的府里的姐姐们说,文会上有好多好多精致的点心果子,还有各种好喝的。”
方南闻言,顿时啼笑皆非。
别人家的丫鬟想着跟主人去见识大场面,要么是盼着见才子,要么是想着可能有机会表现,自己家这两个活宝,脑子里想到的竟然是去“吃”?
方南笑着点头答应了:“好吧,那就带你们去见识见识,顺便……嗯,尝尝王府的点心。”
“哇!谢谢少爷!”
“少爷最好啦!”
两个丫头欢呼雀跃,高兴得蹦了起来,春桃掰着手指头数听说过的点心名字,秋菊想着明天要穿哪件新做的衫子。
翌日,用过了午饭,方南让石头留在府里帮忙,自己带着两个小丫鬟上了马车。
春桃和秋果真是为了品尝文会美食,午饭只草草吃了几口,便眼巴巴地等着了。
方南今日的着装是一身天青色的云纹锦缎直裰,腰间束着同色系的宽边腰带,悬着一块品质极佳的羊脂白玉蟠龙佩,并未戴冠,只是用一根简单的青玉簪子束发,墨黑的长发衬得面如冠玉,眉目越发清晰俊朗。
春桃穿着一身娇俏的樱草黄撒花襦裙,裙角绣着翩飞的蝴蝶,梳着双环髻,簪着两朵小小的珍珠珠花,活泼可爱。
秋菊是一身水绿色的绣兰花的衣裙,气质更显沉静,梳着垂挂髻,插着一支银簪,清秀可人。
两个小姑娘年纪虽小,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目如画,站在方南身后,恰似一对璧人。
马车早已备好,一路无话,径直前往位于城西荷花池附近的别院。
此地靠近皇城西苑,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是京城中达官显贵修建别业的首选之地,赵王的这处别院更是其中翘楚。
靠近别院,遇到的马车、轿子、行人就越多,大多是衣着光鲜、仆从环绕的体面人物。
马车在一条宽阔的巷口停下,前方已是车马簇簇,难以通行,方南带着两个丫鬟下了马车,步行前往。
抬眼望去,一座占地极广的宅院坐落于此。
院墙高耸,粉墙黛瓦,延绵望去,竟似看不到尽头。
墙头探出郁郁葱葱的树木枝桠,可见精巧的亭台飞檐一角,多了几分风雅闲适的意味。
正门是一座三开间的朱漆大门,门楣上悬着黑底金字的“怡园”匾额,据说是当今圣上亲笔所题。
怡园门前已是冠盖云集,各式华丽的马车、轿子停满了门前的空地和周边的街道。
锦衣华服的男女宾客说笑着走向大门,出示请柬后,被王府仆役引入园内。
“快看!是方郡公!”
“他也来了?”
“果真年轻俊朗,气度不凡!”
“听闻此子文武全才,今日文会要精彩了……”
春桃和秋菊,容貌出色,打扮得体,一个活泼娇俏,一个文静秀美,紧紧跟在方南身后,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景象,更显得天真烂漫。
感受到四周的各种目光,听着隐约的议论声,春桃和秋菊下意识地往方南身后靠了靠,微微低下头,脸颊有些泛红。
方南泰然自若,出示请柬后,在王府仆役的引领下,带着两个满心想着美食的小丫鬟,步入了闻名京城的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