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文很想豁出仕途去为崔文宇求求情,可他算哪根葱,九黎公主能应允他吗?
再看一眼崔文宇,武艺文觉得崔文宇在九黎公主跟前也未必是根葱。
罢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高阳公主府。
高阳乐呵呵,“武大人找我所为何事?“
武艺文:“公主,您不能只管挖坑不管埋,崔文宇之事您得帮着想个办法。”
高阳:???
“我挖坑了?坑不是崔文宇自己挖的吗?”
武艺文:“......公主这么说也没毛病。”
高阳被逗乐了,“张口就往本宫头上扣帽子,你这个京兆尹倒是断的一手好案子。也不知从你手里过了多少冤假错案。”
武艺文头摇得拨浪鼓似的,“那绝对没有,下官断案一向秉公处理。”
“这次怎么秉私了?”
武艺文叹气,“我觉得他很勇敢,十年寒窗状元及第仍没忘记母恩,我敬他。”
其实武艺文家世不错,与高阳公主也算是少年便相识,因此说话也比较随意。
高阳点头,“值得敬。”
“未遇见他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对母亲有无尽责,有无亏欠。我以为我努力读书入仕便是孝顺母亲,其实不然,我出人头地是为家族,是为自己。
而为人子女该为母亲做的, 我很失职。
我父亲宠爱妾室,我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利益要争取,要平衡,要持家安宅,还要忍气吞声。父亲时常指责她,嫌弃她,说她没有主母的格局与大度。
可家里的资源只有那些,恩荫的名额也只有那几个,不瞒公主说当初我的入仕名额是母亲与父亲撕破脸才争取到的,当时父亲想把这个名额给我庶出的三哥。
我自问才学不输三哥,又是正房嫡出,可我输在三哥的姨娘更受宠。
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母亲在背后为我们兄弟几人做了很多事,可我们只记得她与父亲吵架,只记得她处罚妾室。
我们享受着她为我们争取来的利益,做着父亲的孝顺儿子,还要指责母亲一句不够大度。
就因为我父亲是一家之主,所以他的话都是对的,所以他宠妾灭妻在外招妓都是对的,我们不敢去质疑父亲便装聋作哑无视母亲的感受。
公主,我很不孝啊。”
高阳从未有哪刻这般正式的看眼前这个男人,“武艺文,相识这么多年,这是本宫第一次敬你。”
武艺文自嘲笑笑 :“我有什么值得敬的,不过是个欺软怕硬的自私鬼罢了。”
“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好孩子。”
武艺文:“......孩子?”
高阳尬笑,“嘴瓢了,是好儿子。”
武艺文:“......”
表情那叫一个无语。
高阳也被自己蠢笑了,不自觉解释道,“我是说你是你母亲的好儿子,没说你是我好儿子。”
武艺文咬了咬后槽牙,“公主还是别解释了。”
高阳:“......”
罢了,越描越黑。
“本宫也想保崔文宇一命,可总要师出有名。你精通律法,看看有没有哪一条律例能钻空子,或者能被我们利用一下钻个空子。”
“公主的意思是,诡辩一下?”
高阳立刻点头,“对,就是诡辩一下。”
武艺文立刻道,“我好像想起了一条高祖皇帝时的律例,我得回去翻翻。”
“什么律例?”
“我先翻翻,翻到了再回来禀告公主。”
“很不常用的律例?”
常用的不用翻,武艺文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出处。
“不常用,就用过一次。公主早些歇息,下官告退。”
激动的武艺文风风火火的走了,与他以往的端正模样完全不搭边。
高阳觉得此事她该提前跟温九打个招呼,不过她也知晓九黎公主定会给她开绿灯,因为九黎公主也尊重女子,认可崔文宇为母伸冤的义举。
次日,跪了整整一夜的沈时安和沈母被抬回了沈家,秦氏则直接被御林卫当街杖杀。
君威不容冒犯!
沈家,族老们的情绪尚且能勉强克制,女眷尤其是妯娌们的怒火压都压制不住。沈母这么一昏头影响的是整个家族,是她们的地位,还有孩子们的前程。
公侯公侯,侯府地位与国公府地位怎能同日而语?
刚从昏迷中苏醒的沈母就迎来了一大波的埋怨和挖苦,妯娌们更是指责她蠢且嚣张,沈家三房的媳妇儿是个泼辣的,她儿子恰要补官缺,本来是板上钉钉之事,结果今个吏部直接给否了。
“你就是沈家的丧门星,搅家精。九黎公主何等身份,那是未来的天子,也容得你去攀附?还婆母,长辈,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你配吗?
时安将你圈禁月余就是怕你作妖,结果可好,你作了个大的。
你说,时安有没有跟你说过不让你管秦家的事?你凭什么以为九黎公主会给你脸?当初怀王妃让着你,如今你以为九黎公主还会纵着你吗?
你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德行气度眼界要啥没啥,你怎就配做沈家主母。”
沈母被骂的又要晕过去,“你,刘氏,你敢辱骂我?”
“骂你怎么了,你以为你还是诰命夫人呢?早被撤了。时安摊上你这样的娘倒了八辈子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我呸。”
沈母:听闻自己诰命夫人没了又撅了过去。
沈时安与族老们告罪,请辞家主之位。
族老们虽懊恼气愤却不是短视的,沈家如今并无人能替代沈时安,他的才能不是假的。
况且九黎公主并非全然没留情面,留其爵位,准许其自己择官,还赦免了沈母的死罪,这证明九黎公主并没有厌恶沈时安。
至少九黎公主不会刻意出手对付沈家。
这就够了。
最终族老们又提及了沈母之事,为了平衡各院关系,也为了给族人一个交代,沈母必须处置。
沈时安心知避不过,主动道,“我会将母亲送至家庙清修,让她为家族祈福青灯古佛过余生。”
终是家主之母,九黎公主尚且给了几分体面,他们也不好太为难沈时安。
沈时安与族老商议好便听说了沈母苏醒后又被气晕之事,他不禁一声长叹,“母亲醒的太快了。”
丰年:???
咋还有心情自嘲?
沈时安拍了拍丰年的肩膀,“苦中作乐罢了。传令下去就说母亲需要静养,任何人不得探视,你派人守好院门。告诉她们母亲会随我一同离京, 到时再让各位长辈相送。”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