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名义:省服第二出手了! > 第314章 落袋为安的惯性思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4章 落袋为安的惯性思维。

萧承和叶帆一行人最终进入了天舟铝业的这家工厂视察生产。

至于怎么进去的嘛,当然是以官方身份进去视察,因为就算你通报上去,那你们企业的管理者反映过来后,视察也已经开始了。

这个,就是标准版的突击检查,主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明牌。

“萧书记、叶县长,您好,我是我们天舟铝业在这间工厂的负责人,生产总监李建树。”

“李总监是吧”

“不敢,您叫我小李就行。”

“那行吧,小李同志,我和萧书记这趟下来呢,就是来视察视察你们天舟铝业的生产情况。”

叶帆没有明说是冲着什么来的,反正就是给出了一个笼统的视察生产情况的目的。

“话不多说,前面带路吧!”

这时候,还没来得及调整和提前安排的生产总监李建树心里就发慌了。

发什么慌因为他没时间去搞那些作业式的标准接待流程啊!

像提前安排什么人、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个环节,又比如,领导提问、慰问时,安排谁来回话。

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毕竟,如果能提前安排,那自然就能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搞出一套标准化的答案。

但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属于突击考试了,没有提前准备安排一说。

不过,事已至此,领导都发话了,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带路了。

进入生产线。

第一站就是熔铸车间。

进入车间,一目了然的就是流水线上分工明确的熔炼工、铸造工、扒渣工以及起重机司机等职工。

“萧书记,叶县长,这是我们的熔铸车间。”

“我们公司在生产方面有着明文规定,凡是参与生产的工人,皆需严格遵守相关政策规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并且只有达标后,才能从事生产。”

“值班方面呢”

“分为白班和夜班。”

“白班和夜班,那就是两班倒”

“我记得没错的话,铝产品生产,这个生产线是要24小时连续运转来保障生产效益的吧”

“是……,萧书记。”

“那一班就是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长了”

听到这,生产总监李建树顿时就反应了过来。

“萧书记,这……”

“萧书记问你是与不是,明白回话就是,支支吾吾的像怎么回事”

“是,萧书记,是一班十二个小时。”

“待遇如何”

“如此高强度地作业,你们天舟铝业是否按照国家规定,提供了相应的社保缴纳、夜班津贴、工伤保险等应有待遇”

这一句话,直接就问住了生产总监李建树。

“萧书记,我们公司有提供这方面的员工待遇。”

嘴上这么说,但其说话的语气,明显缺乏了底气。

“具体是哪些,不要一句话就笼统概括了。”

“算了,还是我当面了解一下吧。”

说完,就转头吩咐了旁边的随行人员。

很快,就有几名职工来到了萧承一行人的跟前。

看到来人,生产总监李建树下意识的就想要提前叮嘱几句,但萧承一个眼神,就让他收起了所有小心思。

“三位同志,我们是上面下来的考察团。”

“现在,有些情况想跟你们了解一下。”

闻言,三人下意识地看向了生产总监李建树。

“咳!你们三个,如实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要紧张。”,李建树不痛不痒的说了一句。

“是。”

“三位同志,你们现在是白班吗”

“是,领导,我们现在是白班。”

“嗯,你们在这车间内从事生产,除了工资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待遇吗”

“啊领导您说的是”

“我指的是,工伤险、社保之类的。”

“这个……,应该有吧。”

“什么叫应该有”

“领导,是这样的,这个什么险、什么保的,还有那个五险一金,都是要看个人情况来的。”

“一般,都是车间主任这样的车间领导才有,我们……”

见到这个反应,萧承就明了了一切。

“那上夜班的同志呢你们有认识的吧有了解过他们的待遇吗”

“有,夜班的那些人,工资比我们高。”

“那他们有工伤险和社保方面的待遇吗”

“领导,工伤险不知道,但社保,我听他们说,厂里跟他们解释说,夜班补贴高,所以就不交社保了。”

嗯,夜班补贴高,所以就不交社保了,这个说辞太经典了。

和,不交社保了,给你多发点工资是一个套路。

而这个套路的门道就是,明面上,你拿到手的工资多了,但实际上真正应该属于你的总报酬却直接缩水了。

因为社保,那是你出一部分、公司再出一部分,最后再由国家出大头。

所以,所谓涨工资不交社保,就是他把你个人应该交的那部分换算成工资发给你,营造你到手工资多了的假象,然后由于你同意不交社保了,他自然而然的就省去了他应该给你交的那部分社保支出。

说人话就是:他拿本该就是属于你的一小部分报酬,给予你到手报酬多了的假象,然后直接换取了你牺牲后面长期性的大部分报酬,从而节省了它自己的支出成本。

然后你以为到手的钱多了,还不错,而它呢,也成功节省了劳动报酬方面的支出成本,但最后到底是谁亏了呢好难猜啊!总不能大家都赚了吧

而这个套路,在相关职场上也是屡试不爽。

为什么一,是有些人对这方面不敏感;二,就是它利用了绝大多数人落袋为安的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