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嘉雯自金銮殿退朝之后,即刻着手审问之事。刑部、大理寺众官员闻讯而至,皆神色凝重,不敢有丝毫懈怠。南宫嘉雯端坐堂上,目光如炬,逐一审视众人,沉声道:“今夜之事,关乎国体,亦涉邦交,尔等需尽心竭力,详加审问,务求真相大白。”
刑部、大理寺官员闻言,皆拱手应命,神色肃穆。南宫嘉雯见状,微微颔首,随即详细部署审问计划,从人员分工,到审问策略,皆一一安排妥当,她强调,审问过程中,需秉持公正,以国法为准绳,不冤枉一个好人,亦不放过一个坏人。
部署完毕,南宫嘉雯又召见细作,吩咐其前往外邦,探查那外邦使者背后是否有他国势力暗中支持,图谋不轨。
细作领命而去,身形如鬼魅,转瞬即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夜,月华如水,洒满宫阙。南宫嘉雯处理完诸般事务,独坐幽篁馆,周遭唯余虫鸣相伴,更显夜色的静谧。她独自坐在灯下,一手捧茶盏,另一手执起书卷,目光却未落于其上,而是却穿过了重重殿阁,仿佛能看见那遥远的外邦,她心中暗自思量:“此事错综复杂,需小心谨慎处置。本宫自当秉持公正,以国法为准绳,详加审问,务求真相大白。然那外邦使者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又是否有他国势力暗中作梗?这一切,皆需细细探查,方可明了。”
南宫嘉雯心念及此,不觉茶已微凉,却浑未察觉,她轻啜一口,眉宇间更添几分凝重。夜色已深,宫灯摇曳,映照着她坚毅的脸庞,仿佛连这无边的夜色,亦被她那不屈的意志所感染,静默无言。
南宫嘉雯独坐幽篁,心念纷扰,夜色愈深,而志愈坚。忽闻窗外风声微动,似有人影闪过,她心中警觉,起身推窗而望,但见月影婆娑,并无异状。心知或许是近日事务繁多,致心神不宁,于是轻叹一声,复又坐下。
次日清晨,南宫嘉雯早早起身,梳妆完毕,便着人召来刑部、大理寺官员,以及昨夜派遣的细作。众人来到此地,个个神色匆匆,似有急事禀报。南宫嘉雯见状,心中已猜到几分,却仍不动声色,沉声道:“尔等有何事?速速道来。”
刑部官员上前一步,拱手禀道:“启禀贵妃娘娘,经连夜审问,那外邦使者初时抵死不认,然经我等晓以利害,终吐露些许实情。据其言,此番擅闯古刹,实乃受人指使,至于指使之人究竟是谁,其却讳莫如深,不愿再言。”
南宫嘉雯闻此,黛眉微蹙,目光如炬,直视刑部官员,沉声道:“受人指使?此言可当真?尔等审问之时,可曾详加探查,确保其言非虚?”
刑部官员神色凝重,拱手再禀:“启禀贵妃娘娘,臣等审问之时,确已详加探查。那外邦使者所言,初时抵死不认,然经我等晓以利害,其神色渐变,终吐露些许实情。臣等以为,他言或有可信之处,只是背后指使之人究竟是谁,其却讳莫如深,不愿再言,实乃狡猾之极。”
南宫嘉雯听罢,沉吟片刻,随即挥手示意刑部官员退下,转而看向大理寺官员,问道:“你们可有新发现?”
大理寺官员上前一步,拱手禀道:“启禀贵妃娘娘,臣等亦连夜审问,所得情报与刑部大同小异。那外邦使者坚称受人指使,却对指使之人讳莫如深。此外,臣等在其随身物品中,发现一封密信,信上字迹模糊,似有意涂抹,难以辨认。臣等以为,此信或许藏着关键线索,正着人加紧破解。”
南宫嘉雯心中一凛,密信极有可能藏着解开谜团的钥匙。她沉声道:“此事需尽快破解,不得有丝毫延误。”
大理寺官员领命退下。这时,细作上前一步,拱手道:“娘娘,我等潜入外邦,探得一则消息。听闻外邦有一股势力,一直妄图与我国挑起争端,扩张领土。或许这外邦使者之事,与此势力有关。”
南宫嘉雯闻细作所言,神色愈发凝重,眸中闪过一丝冷厉之光,沉声道:“此等狼子野心,实乃国之大患。本宫需将此事速速禀报陛下,谋定而后动。”
说完,南宫嘉雯即刻起身,步入内室,更换朝服,头戴珠冠,一派威严之态。随即,她步出宫门,禁军统领赵毅早已在外候命,见南宫嘉雯出,连忙上前行礼。
“赵统领,本宫欲即刻前往金銮殿,面见陛下。尔等需护驾周全,不得有误。”南宫嘉雯声若寒冰,语气中不容置疑。
赵毅听后,神色一凛,拱手应命:“末将遵命,定当护驾周全。”
此话说完,南宫嘉雯凤辇启行,禁军环卫,铁甲铿锵,气势恢宏,一行人穿街过巷,直奔金銮殿而去,他们来到殿前,南宫嘉雯步出凤辇,禁军统领赵毅上前禀报,随即引领其步入大殿。
时值早朝未启,大殿内空无一人,唯余龙椅高悬,金光闪闪。南宫嘉雯步入大殿,神色凝重,步履沉稳,直趋龙椅之前,躬身行礼,声若黄鹂出谷,却带着几分急切:“臣妾南宫嘉雯,有要事求见陛下,望陛下圣裁。”
须臾,内侍高唱:“陛下驾到!”只见李治身着龙袍,头戴冕旒,步履沉稳地步入大殿,威仪凛凛。
南宫嘉雯闻声抬头,目光与李治交汇,随即躬身行礼,语带急切道:“臣妾参见陛下,臣妾有要事禀报。”
李治见南宫嘉雯神色凝重,心知必有大事,于是挥手示意其平身,沉声道:“贵妃有何事?但说无妨。”
南宫嘉雯起身,神色肃穆,将近日审问外邦使者所得情报,以及细作探得外邦势力图谋不轨之事,一五一十地禀告于李治。言及外邦使者坚称受人指使,却对幕后黑手讳莫如深,以及大理寺发现疑似关键线索的密信时,她语气中难掩忧虑。
李治闻后,神色愈发凝重,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之气。他沉吟片刻,随即问道:“此密信可有破解之法?”
南宫嘉雯恭声道:“臣妾已命大理寺官员加紧破解,只是信上字迹模糊,似有意涂抹,恐怕需些时日。”
李治微微点头,沉声道:“此事不可拖延,可召集宫中擅长破解密文之人一同相助,务必要尽快知晓信中内容。”
李治说完过后,他目光如炬,扫视四周,似在寻觅可用之才。忽而,他心中一动,忆起昔日宫中确有一位名为苏墨的宦官,此人精通古文字学,对破解密文颇有造诣。
“苏墨何在?”李治沉声问道。
内侍闻言,连忙上前禀报:“启禀陛下,苏墨公公现于御书房当值。”
“速速召来。”李治吩咐道。
不一时,苏墨匆匆步入大殿,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南宫贵妃。”
李治抬手示意其免礼,随即道:“苏墨,朕闻你精通古文字学,今有一封密信,字迹模糊,似有意涂抹,你可有把握破解?”
苏墨闻言,上前几步,目光落于南宫嘉雯所呈密信之上,细细审视一番,方沉声道:“微臣虽不才,却愿尽力一试。只是,此信字迹模糊,破解之难,实非寻常。微臣需时日细细琢磨,方有可能窥其全貌。”
李治微微皱眉,道:“时间紧迫,你需尽快。若有需要,尽管开口。”苏墨拱手道:“陛下放心,微臣定会全力以赴。只是若能有一些古文字典籍辅助,或许能加快破解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