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放心!”
刘志立刻站直身体,语气笃定。
“技术团队提前三天就抵达火星调试设备,运输舰也已在预定轨道待命,人员更是全员到岗,随时可以启动安置程序。”
“那就好。”
黎阳颔首,转身对身后的帕尔吩咐道。
“帕尔,通知希望商会的星舰,按坐标参数进入预定轨道,开始星球释放程序。”
“收到,黎阳舰长。”
帕尔抬手敬礼,转身便向通讯装置下达指令。
远处的希望商会星舰随即亮起推进器的蓝光,缓缓驶向指定空域。
空港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有序,每一个环节都在精密地运转。
舰体在恒星光芒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随着“嗤”的一声轻响,腹部的舱门向两侧展开,露出内部悬浮的两个物体,一颗装载着星球的“玻璃球”,以及一台半人高的银色仪器,表面布满复杂的能量纹路。
机械臂精准地将两者移送至星空,星舰群随即启动推进器,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在安全距离外为即将到来的“奇迹”留出足够广阔的空间。
“注意,解除安全模式。”
舰长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沉稳有力。
“安全模式解除。”
“解除星球锁定程序。”
“锁定已解除,能量回路畅通。”
“释放星球!”
最后一道指令落下的瞬间,那颗悬浮在虚空中的“玻璃球”突然剧烈震颤起来,表面的光泽如呼吸般明暗交替,随即开始疯狂旋转,速度快得几乎化作一道流光。
“唰——!”
一声仿佛撕裂空间的轻响过后,流光骤然炸开!拳头大小的球体在眨眼间膨胀亿万倍,一颗覆盖着蔚蓝海洋与翠绿陆地的星球赫然出现在星空中,庞大的体积几乎与蓝星相当,表面甚至能看到缭绕的白色云层在缓缓流动。
更引人注目的是,星球外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能量膜,如同一层薄纱般轻轻波动。
这层膜看似脆弱,实则是精密计算的产物——它不仅能抵御星际尘埃的撞击,更能中和星球突然出现时产生的引力涟漪,避免对太阳系原有的轨道平衡造成扰动。
远处观望的人们无不屏住呼吸,看着这颗新生的星球在能量膜的保护下缓缓稳定下来,与周边的星体形成微妙的引力平衡。
原本空旷的轨道上,就这样凭空多了一颗承载着无数希望的星球,无声地诉说着星际文明的造物奇迹。
空间站的环形观景舱内,原本分散各处的游客此刻都聚拢到了舷窗前,密密麻麻的身影挤在一起,惊叹声与议论声此起彼伏。
“快看!那是什么?”
有人指着舷窗外突然浮现的星体,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原本空旷的轨道上,一颗裹着淡蓝色光晕的星球正缓缓舒展,陆地与海洋的轮廓在星光下逐渐清晰,引得人群中发出一阵倒抽气的声音。
“这怎么突然多了一颗星球出来?”
旁边的人皱着眉翻看光脑,星际航道图上明明没有标注这颗星体。
“你没看最新通告吗?”
一位戴着旅行帽的游客晃了晃手腕上的终端,光屏上弹出蓝星与火星管理部的联合公告。
“说是最近跨星球游客暴增,蓝星和火星都快挤不下了,这是新拓的宜居星,专门分流人口用的。”
“原来如此!”
先前疑惑的人恍然大悟,凑近舷窗仔细打量。
“看着环境不错啊,就是不知道上面的建筑什么时候能建好。昨天去蓝星的悬浮港,排队都排了两小时,人确实太多了。”
观景舱内的议论声越来越热闹,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着等新星球开放后第一时间去打卡,有人则在讨论新星球的气候是否适合度假,连带着空间站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凑过来听,脸上带着几分新奇。
而在另一端,刘志正对着通讯器沉声下令。
“第一施工梯队准备着陆,优先搭建临时能源站和中转枢纽;第二梯队负责大气层稳定装置的调试,务必在七十二小时内完成基础建筑设施!”
通讯器那头传来整齐的应答声,数十艘印着“星际建设”标识的工程舰如离弦之箭,拖着白色尾焰朝着新星球飞去。
显然是要在这片全新的土地上,以最快速度建造出一片居住地。
舷窗外,新星球的云层渐渐散去,露出一片平整的陆地,仿佛正安静等待着开拓者的到来。
“黎阳舰长,这颗星球该起个什么名字好?”
刘志快步走到黎阳身边,目光望着舷窗外那颗刚稳定轨道的新星球,语气里带着几分征询。
黎阳指尖轻叩着控制台边缘,视线落在星球表面那片与蓝星相似的蔚蓝海域上,沉吟片刻后道。
“就叫蓝星二号吧,简单好记。说不定以后拓展得顺利,还会有三号、四号呢。”
刘志闻言连连点头。
“这个名字好,既直观又能让人一眼联想到母星,容易被大众接受。”
说罢,他立刻调出通讯界面,对着管理部门的频道沉声下令。
“通知各单位,新星球命名为‘蓝星二号’,即刻发布公告,同步更新星际导航图。”
黎阳转头看向刘志。
“关于蓝星二号的管理人员,就由你这边抽调人手安排吧。”
毕竟这颗星球和蓝星、火星不一样。蓝星是帝国占领后又奖励给黎阳的领地,火星是安诺从官方手中购入的,都能按规制配备行政序列的官员。
但蓝星二号是直接从商会手里买的,走的是非官方流程,没法启用带行政级别的编制。
刘志立刻会意。
“明白,您放心。我会从咱们自己的团队里挑些可靠的人,熟悉基建规划和民生管理的,先搭起临时管理框架。等后续手续理顺了,再慢慢完善体系。”
黎阳颔首认可。
“嗯,优先挑那些在蓝星基层做过实务的,经验足,能快速上手。初期不用搞复杂架构,先把能源、交通、安全这几块抓起来,让第一批迁过去的人能安稳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