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511章 一日千里,京华震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1章 一日千里,京华震动

“陆地蛟龙一号”的首次公开试车,以一种超出了所有人最疯狂想象的方式,获得了无可辩驳的、碾压性的巨大成功!

当那头重达数万斤的钢铁巨兽,在完成了它那如同“贴地飞行”般的、完美的表演,并平稳地停靠在轨道尽头时,整个皇家靶场,在经历了长久的、因过度震撼而导致的死寂之后,彻底陷入了一片狂欢的海洋!

“成功了!张家,真的成功了!”

“我的天!这……这哪里是什么‘铁甲车’?这分明,就是一条,会自己跑的……真龙啊!”

靶场之外,那数以万计的、前来围观的京城百姓,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发自肺腑的、雷鸣般的欢呼与喝彩!

而在观礼台之上,那些刚刚还因为那声“神龙初啸”,而被吓得魂不附体的王公大臣们,此刻,也全都,不顾体面地,从座位上冲了起来!他们一个个都趴在栏杆之上,用一种近乎“贪婪”的、充满了无尽渴望的眼神,死死地盯着那头还在“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钢铁巨兽!

他们都是这个帝国最顶尖的“人精”,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眼前这个能“日行千里”的怪物,对于他们,对于这个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兵部尚书李严,他的脑海中已经疯狂地计算:“若用此物运兵……我大宁四十万主力,只需三日,便可全员抵达北境宣府!那草原蛮族,从此再不足为虑!再不足为虑啊!”

户部尚书钱谦,则在心中狂喜地盘算:“若用此物转运漕粮……江南的粮食,运抵京城,其成本将锐减九成!其时间将缩短十倍!我大宁,从此将再无‘饥荒’二字!”

而皇帝宁宣宗,在发表完那段“真龙”的感慨之后,他那颗已经被“蒸汽之力”彻底点燃了所有雄心壮志的帝王之心,突然,萌生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堪称“疯狂”的决定!

“朕,等不及了!”他的眼中爆发出如同孩童般纯粹的、对新奇事物的渴望!“朕,现在,就要坐上它!朕要亲自感受一下,这‘一日千里’的滋味!”

“不!不必摆驾了!”他指着那列火车,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了一道足以让所有史官都为之疯狂的命令!“朕,今日,便乘坐此‘龙’,返回京城!”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但圣意如山!

半个时辰后,一节原本用来装载货物的车厢,被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打扫干净。于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列真正意义上的“皇家专列”,便以这样一种略显仓促,却又充满了划时代意义的方式,正式启程了!

当这列没有经过任何提前通报的“皇家专列”,在一声响亮的汽笛长鸣中,缓缓地驶入京城西郊的“永定门”火车站时,整个车站都彻底乱了套!

“陛……陛下驾到!!!”

在一片充满了惊慌与混乱的、尖利的呐喊声中,皇帝宁宣宗满面红光地,在一众同样是意犹未尽的大臣的簇拥下,走下了火车。

这个消息如同一场十二级的台风,瞬间便从永定门席卷了整个京城!

“会自己跑的铁车,真的被造出来了!”

“是啊,那速度,比最快的战马还要快上三分!”

“听说,它一口气,能拉动十辆大车的货物,还不费劲!”

京城的茶楼酒肆里,说书先生们早已将此事编成了最新的段子。而“青石张家”这个名字,也因此被彻底地神话了。在百姓们的口中,他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巧匠”,而是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在世神仙”。

京城的官场,则因此而迎来了一场真正的、巨大的地震。那些曾经还对“青石之学”抱有轻视和怀疑的保守派官员们,在“蒸汽之力”这个无可辩驳的、充满了力量感的铁证面前,他们所有的、关于“祖宗之法”、“圣人经义”的言论,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当晚,皇帝返回宫中,立刻便召集了所有核心重臣,在御书房再次召开了一场最高级别的御前会议。这一次,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铁路。

“朕,决定了。”皇帝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大臣,声音不容置疑,“朕要倾举国之力,为我大-宁修建这第一条‘钢铁动脉’。朕要让这条‘铁龙’,从京城出发,一路向北,直抵我大宁的北境边关。朕要让朕的军队,朕的粮草,朕的意志,可以在三天之内,抵达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

他这番充满了雄心壮志的话,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然而,户部尚书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奏报道:“陛下,此计虽是万世之功,可……其耗费,怕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若要修建一条长达数千里的铁路,其所需之钢铁、木材、钱粮,怕是……会掏空咱们如今整个国库啊。”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在众人为此再次陷入沉默之时,翰林院修撰张小山,再次出列。

“陛下,臣以为,此事,或可有两全之法。”

“说。”

“铁路乃国之动脉,其控制权必须也只能掌握在圣上您的手中。但其修建,却未必需要完全动用国库。我‘青-石商会’以及天下所有商贾,皆对铁路之利,垂涎已久。臣斗胆提议,可由朝廷出面,成立‘大宁皇家铁路总公司’,由皇家占其大股,掌握最终决策之权。再向天下所有信得过的商贾,公开发行一部分‘铁路股份’,让民间之财富,也参与到这项国家工程的建设之中。如此,既可解国库之忧,又能让天下商人与国同利,共享盛举。”

“此,亦是家父常言的,‘藏富于民,不如,引富为国用’的道理。”

他这番“发行股票,集资兴建”的全新理念,再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眼前一亮。

皇帝听完,更是龙颜大悦。“好,好一个‘引富为国用’。张爱卿,你和你父亲,总能给朕带来惊喜。”他当即便拍板,“此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的章程,由你,户部,和工部,共同拟定。”

一场即将改变整个大宁朝经济、军事、乃至社会结构的、更加宏大的变革,就在这小小的御书房内,被迅速地敲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