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也觉得今天的自己特别好看,虽然不是一身珠光宝气,却也贵气逼人。

简宁看着家里的骡车,是时候买两辆更舒坦的马车代步了。

孩子她没带,不过半日而已不吃奶也行,现在他已经可以吃辅食,今日她也没时间照顾他,不去反而更好。

她留了陈嫂在家专门照顾孩子,“陈嫂,孩子就辛苦你了。”

“主子放心出门便是,老奴一定会好生照顾小主子的。”

简宁到村里的时候,老郑家人已经到了,简宁老姑也到了,都在简老大这边聊天,孩子今天没上课,特别休息一天。

“今天的胖丫真好看!”郑老头看自己外孙女,咋看咋满意。周身的气质不比他在镇上看见的贵妇差,应该更胜一筹。

“难道平日的我不好看?”

“好看,哪日都好看。”

简宁老姑揉揉眼,只觉自己眼前的人不像是简宁。

这个侄女自从成亲后,她见一次意外一次,次次都觉得她好像换了张脸,换了个人。

这要不是在家里,还真不敢认。

简宁大伯,二伯两家也在,大伯娘看见她都不敢跟她对视,心虚的很。巴不得简宁不理她,看不见她。

她现在是真虚,终于知道人家为何看不上她侄子了。确实不对等,相差太多了。

简宁这丫头,真能折腾啊。

“爹娘,你们在这里陪陪姥爷他们,我要去趟宗祠,应该不会再过来了,一会在那边等县令。”

“好,你去吧,一会我们也过去。”

今日的酒席也在简家祠堂外边一路摆过去,县令也会先去那边,除了家里两桌外,所有人都在那边吃席。

他们要迎县令,得先去到那边。

“老头子,我们去吗?”萧家人踌躇了,虽然份子钱他们给了,本来也打算过去的,尤其听说县令也会到后。

可是事到临头,他们全家却退却了,谁都不敢迈出门。

今天,简宁一定会来,她是主角,这场席是为她而办,县令也因为她才来。

如今……他们要去吃前儿媳妇的庆功席面,多少有点讽刺。

想想也知道,坐在席上要受多少人的打量,怕是会把他们射穿。

以前吧,在家里不管怎么厚脸皮都能撑,左右没人看见没人知道。

“我不去了,爹娘你们去吧。”

萧老三第一个打起退堂鼓,就算知道今天席面丰盛,过去能好好吃一顿他也不想去了。

“我也不去了,不想去。”萧老二第二个退出。

萧老头直接扭头回屋,没脸出大门,他做不到。

最后,萧家出场的只有一群馋疯了的孩子,他们才不管大人怎么样,只想去吃肉。

一家子坐在堂屋里唉声叹气。

“娘,小五今天肯定也没去,要不你去找他聊聊。”

萧老四心里急,老娘答应他去劝小五,好几天过去,始终不见动静。

不止媳妇儿急,他也急,他们一年赚的都不够儿子半年的束修笔墨钱,等于念一年啃一年老本。

流水的银子花出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他们受不了。

老沈氏为难,她不是不想去,怎么说呢?自己也知道五儿子委屈,不敢呀,不敢和他见面。

上次儿子的话让她很是难受,甚至有丝丝的心虚,她很清楚小五在再也不是以前的小五了,他对她已经没了往日的尊敬,所以不知道自己过去,会不会遭受他白眼。

她已经管不住萧炎了。

“我怕你们五弟不听我的,上次你们也听见了,他怨恨我们。”

“不过是气话,他还能不认自己亲娘?娘,你别怂,萧炎他蹦跶不起来,更不敢跟你蹦跶。”

“我不怕他蹦跶,我怕他还是啥都不肯说。”

吕氏愁眉不展,现在的她又和从前一样,每日卖力干活,整日一脸愁容,她都忘了自己多久没笑过了。

吴氏眼珠子转了又转,“娘,有个法子你要听不?”

“你说。”老沈氏现在已经一点辙也没了。

“别强势要求他给,我们之前试过好几次,小五不吃硬。

过去后,你就对着他哭,对着他卖惨。如果他不答应你就一直哭一直哭,不要停也不走,最好……”

老沈氏看着她,最好什么?

“实在不行,跪下求他,你说你跪下,他还敢不答应吗?”

老沈氏深深看了眼自己儿媳妇。

其他人也望向吴氏,她真能豁出去,出的什么馊点子?

娘给儿子下跪?亏她说的出口。

“娘,你觉得我法子怎样?”

老沈氏只想喷她一脸,还问她怎么样?

如果被人看见,她一辈子别出门见人了,娘为了逼迫儿子就范,下跪,竟然下跪!

她自己怎么不跪?

“萧炎以前跟你挺亲,你跪下相信也很有用。”

吴氏卡壳,她跪有用她早就去跪了,脸值多少钱?

“娘,小五对我和当家的有误解,他不理我们。说实话,如果我跪有用,就算跪一天一夜我也愿意。”

老沈氏:……

“娘,我说的你好好想想,在银子面前其实最不需要想的就是面子,这玩意向来不值钱。”

老沈氏不言语,堂屋内没人说话,每个人心思各异,却都出奇的全都很沮丧。

“娘,我们确实不能继续颓败下去了,你看现在的我们连村里的喜事都不敢参加。

简宁现在巴结上了县令,甚至京城的大官,我们早晚会被打压的渣都不剩。

我想着比不过不如躲着过,我们赚钱了全家搬去县城,距离他们远远的,距离村子远远的,总比现在好。

孩子在村里出去被人笑,也没人和他们玩。我们在村里不是被人笑话就是被人指指点点,实在太难熬了,不如重新开始。”

这是萧老三想很久后的决定,只有离开这里他们才能重新开始,哪怕去别的村生活都比留在这好。

“可我们的根在这里呀,祖宗墓也在。”

“不是不回来,县城和村里也不是很远,每年扫墓不耽误。孩子的事最急,他们不能继续被耽误了。”

老三说的句句在理,老沈氏觉得自己心动了。

不止他,在座所有人都心动了,村里住着实在憋屈,如果能离开这,他们求之不得,绝对没一点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