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秋回去问问你哥他们意思。”

“行。”

她觉得大哥他们一定能答应,他们对京城肯定也好奇。

老郑氏则看法不同,儿子们必定惦记家里营生,怕是不会轻易答应去京城。

“胖丫,咱们家是不是要做点月饼了?”

“要,几家亲戚还得走动不是,几个哥哥需要的也不少。”

“让厨房开始备起来吧,节前我打算去一趟你姥姥也,等节后家里就要开始忙秋收了。咱们家今年可没少种红薯。”

“好,后日便开始做月饼吧。”

一年一年过的真快,她感觉才刚从京城到家,结果又要再去。

简宁摸摸自己的脸,不知不觉她也已经二十了。

年纪越大,便会觉得时间走的越快。

送月饼的回村的时候,简宁顺嘴问了一句,几个兄弟一听能进京城,立马表示自己能跟。

简老头瞪着眼,一个个不顾家的玩意,为了玩家都能不管,看他们出息的?

“家里只有下人没事吧?”

“没事的爹,我家不一样只有下人。”

“行吧,你们好好准备准备,等秋收后一起去京城。”

几个儿子嘴都合不拢,没想到他们还有机会去京城,天子脚下!他们终于也能见见大世面了!

村里,村长媳妇也觉得很奇怪,因为房子盖好后却没见萧老三搬家。

“老头子,你说他为何不搬家?”

“不知道,想不通,当时盖房子时候看他还挺着急的,盖完后反而就不急了。”

“他是不是后悔了,不想搬了?”

“瞅着不像。”

萧老三为何不急着搬家,一开始因为所有心思都在摘花上,今年不管养鸡还是养猪,他都已经晚了,索性也不急了。

后来则是舍不得,他打算秋收结束后搬走。

现在在一起,口粮当初给到一年的,秋收结束后才到时间,收粮食后再给新一年的口粮,不给就不能合起来吃。

比如四弟和大哥,他们就没合着吃。

所以,熬到秋收后最好。

“爹,盼娣姐不跟我玩。”

“不玩拉倒,你找你哥去。”

红花委屈,自从小婶不要她以后,日子越发难熬。

爹甚至还跟她说,该学着洗衣做饭了,她怎么能做那些?以前他们都说闺女就该娇养着长大。

娘走了以后,她便再也不用干活了,除了偶尔去山上挖挖野菜。

没了小婶疼爱,其实之前盼娣姐对她也不错,会哄着她。

现在怎么了?除了大哥所有人怎么都变了?

她很委屈。

“哥!”

“没事,我带你出去玩去!”

哎,小妹是该懂事起来了,明显二叔和四叔他们一样,不想搭理他们了,以后他们只能靠自己。

“红花,你也不小了,大哥慢慢教你干活吧,以前你也干的不错。”

“可是手干粗糙就嫁不了好人家了。”

“我们家不可能接触到好人家,以后你嫁的人肯定和现在我们家一样。”

小姑娘立马不干了,甩开铁头的手,“我不要,我才不要嫁穷人,不要种地,我要跟小婶一样过好日子。”

铁头生气,“她自己能挣钱,你没她本事,我们也给不起你好嫁妆,红花,有钱人看都不会看你一眼明白不?”

还挑三拣四,他都怕自己以后只能当个光棍。

“不,我不要!”

小姑娘哭着跑了,铁头只能认命在后面追。

萧老二看见后摇头,闺女说的没错,红花真太骄纵,以前难为他闺女了。

萧老三最近过的很颓废,自从和二哥谈崩以后,他就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他的人生,真的完了吗?

家里没一人愿意拉他一把?

要不要找老娘试试?

他好久没出去找活了,跟着出去摘了几天花后,除了地里干干活,其他时候都在家里。

马上就秋收了,秋收后又要开始猫冬,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年,浑浑噩噩,老本没花,也没赚到多少钱。

靠卖花,赚了几十文吧。大部分是铁头给摘的。

想想还真是无语,以前一天随便都干干都不止赚几十文。

唯一欣慰的,他们家没人进作坊干活。

作坊只要女人,就算能干也轮不到他,大家都不能干挺好的,起码一起穷没落差。

“二哥,过两天秋收,我们一起干?”

“不了,”萧老二看见他心里发怵,一点不想跟他太亲近。

“我们还是自己收自己的最好。”

“二哥,你非得和我如此生分?得罪村长是我错,我承认自己错估了简宁,以为她对红花有真心。

可是二哥,作坊只要女人,我们就算不得罪村长也没可能过去干活,过去的不想了成不?我们兄弟明年想想法子怎么赚钱成不?”

“三弟,实话说吧,你我想法相差甚远,人家不是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走太近不合适。”

“怎么会想法不合?我们俩都想赚钱,都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将来,不过最近有点小摩擦罢了,二哥不该放在心上。

还有孩子之前处的多好,二哥,你不该不让孩子一起玩耍。”

萧老二闭眼,人啊总是不自觉只想自己。

“三弟,我累了,想休息会。”

马上就要秋收,他得养好精神才行。

好在秋收时候,家里有老娘帮衬一把。

萧老三有点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当家的,你说我们买荒地赚了没啊?”

“花一共卖了多少钱?”

“卖的大部分都是我们俩到处摘的,荒地里估计没多少。”

“明年分开,看看荒地一年到底能种多少斤花。”

“行。”

还好简宁开铺子收货,如果村里收,估计真不会要他们的。

吴氏想起村里作坊中秋时候发的月饼,“你说能不能想想法子把我弄进作坊去?”

作坊工钱不低,在里头干活的妇人如今在家里地位都不一样了,不但公婆供着,男人宠着,活不用干,听说有些甚至家里有大事也会跟他们商量一二。

“怎么试?怎么都得村长点头吧?他不会答应。”

“过完年儿子又要交束修,你说不赚钱怎么办?”

“要不买点东西过阵子找找村长?”

萧老四也烦,除了进作坊没有更好的活了。

“成!”

若是能成,所有花销都值得。

简宁家的地里,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

自从棉花长絮,燕离嘴角的笑就没下来过,每日三趟跑地里,有时候干脆坐在地头,一坐便是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