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地多的便是没分家的人家,分家后儿子均摊的话,每家都不会有太多地。
之所以愿意分家,就是因为他们地少,等到儿子成亲再分就更少,到了曾孙,曾曾曾孙岂不是得喝风?
地越分越少,大家都住一起,起码明面上地还没少。
“你们家咋还下地来了?”
他们也不知道呀,老爹吩咐的。
“带孩子来锻炼锻炼,让他们别忘了以前的苦日子。”
随口瞎编的话让路过的陶家老头大为震撼,简家人原来这么想的?
细想想,他们的话好有深意也好有道理,不忘来时路,孩子辛苦了才知道如今生活多难得。
难怪能教出出息孩子,他们家人确实比村里人家见识深。
看看地头干活的简家人,再看看自家地头请的粗工,他陷入了沉思。
如果他的孙子来地里干活,能干吗?愿意干吗?
简家孩子他瞅着很卖力。
“还得是你们会教孩子。”
村民奉承着却没进心里。
因为他们孩子每年都在地里干活,他们比简家孩子干活还要卖力。
在他们看来简家人就是闲的。
简宁这边的红薯收的也很快,收红薯方便,他们不需要做红薯干,坏的吃掉好的做苗,所以从地里挖出来抬回地窖就行。
秋收完成,燕离心下大定,“县主,我们何时启程?”
这人性子真很急。
“明日我带爹娘回村和家人商量一下,尽快。”
哥哥们也不知道农活做完了没?她这里得每家派个人帮他们守家,她怕他们送货啥的搞不定。
这一去起码得半年。
“闺女,我们要收拾多少东西?”俩老的已经在打包东西了,第一次出门几个月,他们属实不知道该带什么好。
“路上寒冷,厚衣裳多带点。”
“京城比我们这还冷?”
“比我们这雪还多些,冷差不多吧,不过我们一路过去天只会越来越冷,多备点御寒的就行了,够路上用的就行,其他的到了京城再买就是。”
“京城东西可贵,你赚银子难,我们知道咋收拾,你收拾你的去。”
“娘,大哥他们能走没有?侯爷想回京了,明日咱们回村问问?”
“也行,回去跟他们交代一下怎么收拾。这次我们需要的车辆可不少,你安排好没?”
“侯爷交给县令了,我只要安排我们一家子的马车骡车就行,家里的车就够用。”
“那就好,这么多红薯可得不少车拉回去。”
“可不是,对了娘,你要不要回郑家村一趟,等再见姥爷他们便是年后了。”
“成,后日回去看他们,本来吧我想着带你姥爷他们一起去京城看看,可你也知道咱们家跟了个侯爷,他们年纪又大了,怕路上吃不消。”
郑氏想想爹娘年纪有点愁,“可现在不去,一辈子怕是就再也没机会出门了。”
“你跟他们提过?”
“没有,跟你爹提过,他觉得不成,怕他们受不住。”
“这样吧,后日回去你问问,他们若是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就算了。路上也不必担心受不了,之前去府城姥爷不是就很好?他们身子我瞅着还成,也确实像娘你说的,再过几年就算想去怕是也难去了。”
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只会越来越弱,一场风寒怕都会倒下。
“行,我也是想他们见识见识,临了想着自己也见过世面,出去跑过,尤其你姥,真的一辈子哪都没去过。”
“行,我也懂一点点怎么照顾老人,路上准备充足一点呗,马车厢准备大点。”
“你觉得能成?”
老郑氏提起的时候被老头子好一阵数落,说她不懂事,所以跟闺女都不敢提,没想到闺女竟然觉得可行。
“没啥不能成,我现在出门不也想带着你们,带着哥哥们一起,娘想带上姥爷他们不也实属正常,都是一片孝心。”
老郑氏感动的不得了,她没想着自己兄弟们,只想爹娘。
被老头子泼了一盆冷水拔凉拔凉,没想到还是闺女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以前人都说闺女贴心,闺女确实贴心的不行,胖丫懂她!
“那我后日问问哈?”
“嗯,问吧,路上别担心,那么多红薯在,本就赶路不快。回来更不着急,一路玩回来就行。”
一旁的简老头暗道完蛋,老妻怕是生自己气了。
他真觉得岳丈他们年纪太大了,只是这话现在他不敢说。
闺女给老妻撑腰,他还有啥说的?
收拾收拾包袱,跟着大家走就行。
“县令的车啥时候来?”
“我们确定日子就安排。”
他们明白了,侯爷也好了,所有人都在等他们家人。
这就很不好意思。
“胖丫,咱们现在就回村,左右也不晚,等他们收拾好,到时候直接派车接就好。”
“成,明日去姥姥家。”
她知道为何侯爷急着走,路上会坏一部分红薯,到了京城放进地窖,不会坏那么快那么多。
简宁知道侯爷为何急着走,他怕路上红薯坏太多,上次到了京城就坏了一部分,在地窖反而坏的慢。
简家人很爽快,知道后立马开始收拾行李,包括夫子也跟着,还有一起念书的郑家人。
“没想到咱们还能去京城?”
“小妹出息了,京城都有宅子,我们沾她光,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也不知道京城能有多好,有龙气的地方一定好的不得了。”
“京城有龙气护着,岂不是吸气都不一样。”
“必须不一样,等到了我们多吸吸龙气,说不定能多活几年,百病全消。”
“让爹娘也多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