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蒲老师开门见山地问道:“王卫东,你老实告诉我,你在老家是不是结过婚?”
王卫东一愣,他有些不明白蒲老师为什么要问他这个话。
“王卫东,别再抱侥幸心理了。李洁家是什么人,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那我告诉你一下他们家的大概情况。李洁的爸爸随便动下手指头,就能让你无声无息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明白吗?”
“你动了他们的宝贝闺女,他们能不查你吗?如今他们已经查到你老家是结过婚的,你还不老实的交代。”
王卫东的脸色变了变:“蒲老师,我确实是在老家领过结婚证,可是我跟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感情,我们也只是领证并没有在一起过,去年都已经离婚了。”
离婚了?
蒲老师想到了王卫东从大一开始就在追求李洁的事情,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王卫东这是看上了李洁家的权势,他就是个当代陈世美,果断抛弃了老家的糟糠妻。
“王卫东,你将事情的经过仔细的说说。”
蒲老师开始拿笔记录,王卫东看蒲老师严肃的样子,他也不敢隐瞒,就将自己什么时候跟韩玉琴领证结婚什么时候领证离婚的事情说了。
最后他还跟蒲老师解释:“蒲老师,我真的跟韩玉琴没有任何关系,她是想要嫁给我大哥的,她最初是跟我大哥领的结婚证,可是我大哥当时没去,他不认可领的结婚证是合法的,后边闹到县领导跟前去了,才将那个证给撤销了。”
“可是因为这件事,韩玉琴就缠上了我们家,我们家的人没法子,就只能让我跟她领证用来堵她老家那些闲言碎语。”
“当时我们就约定好了的,只是暂时领证,后边是要离婚的。”
王卫东说得情真意切,可是有什么用呢?
这也抹杀不了他就是在跟人婚姻存续期内跟李洁处对象的事实,他就是个骗子。
“王卫东,你跟那个韩玉琴的感情纠纷,你不用讲给我听,我不感兴趣。你可以留着讲给李洁和她父母听,看他们能不能理解你的行为。”
蒲老师做完了笔录就让王卫东先回去,学校怎么处理要等学校领导来定。
王卫东这时候有些心虚,他还是低估了李洁家里人的能力,他们竟然这么快就去青县调查了自己。
竟然还调查到了自己跟韩玉琴结婚的事情。
幸好当时他办了离婚证了,不然的话,李洁家那边是怎么都过不去的。
王卫东也没地方打听现在李洁家的情况,他只能等。
他相信李洁的父母是肯定拗不过李洁的,李洁如今满脑子都是自己,她一定会求她父母同意他们在一起的。
李家就李洁一个独女,他们从小就将她捧在手心里长大,肯定舍不得她伤心难过,那这件事基本上就稳了。
沈如兰告诉了沈解放这件事,让他关注着一下。
她就怕王卫东狗急跳墙。
沈解放应了下来,他知道他妈在担心什么:“妈,您放心吧,现在王卫东也蹦跶不了多久了,他如今都成了阴沟里的老鼠了。”
“我让他班上那几个班委帮我盯着他呢,他要是敢去骚扰红梅,我就让人套他麻袋。”
沈解放如今对于王卫东那可是一点兄弟情都没有了。
再加上还有个黄建华在身边帮他出主意,王卫东根本别想算计到他头上。
提到黄建华,沈如兰就想到黄建华跟红梅的事情,她就顺口问了一句:“你黄大哥跟红梅现在处得怎么样了啊?”
沈解放哭笑不得:“妈,您都不知道,如今红梅满脑子都是学习呢。黄大哥和我去找她吃顿饭的功夫,她都得抱一本书背个不停,哪里有什么进展啊。”
沈如兰有些奇怪:“那上次打电话我怎么觉得她对黄建华还挺有好感的啊。”
沈解放叹息了一声:“红梅对黄大哥那肯定是有好感的,只是她如今醉心学习,暂时就不用管这个事情吧,反正黄大哥看起来也不慌。”
那也只能这样了。
沈解放问了沈如兰那边的情况,沈如兰的服装厂已经正式投产了,酒厂那边也开始收购粮食打算先试试,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沈解放他们负责的复习资料都已经审核定稿了,吴静远跟他们联系过,让他们负责京市和周边的几个城市,剩下的都是吴静远派人在负责处理。
今年沈如兰就直接没有负责这个事情,但是生意还是算是她跟吴静远合伙干的,本钱他们俩一人一半出了。
沈如兰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她 这是摆明了占吴静远的便宜,但是吴静远坚持啊。
“妈,去年什么都不明确的时候,您可是跟着我一起冒了极大的风险才将这个生意给做起来的,那自然是一直都是我们合伙了。”
吴静远的脾气可是很大 的,沈如兰还能说什么呢,她也就只能当这是儿子孝敬自己的,笑纳了。
沈如兰在沪市又淘到一栋小洋楼,她以最快的速度给买了下来,是以吴静远的名义买的。
吴静远看到房产证的时候,他都惊呆了。
沈如兰直接不允许他推辞:“静远,你也说了,你是我亲儿子,那我给我亲儿子买个房子,难道不可以吗?”
吴静远也就喜滋滋的收下了,他说他接下来在京市让人仔细打听着,有人卖就给买下来,到时候给大哥和小妹。
沈如兰笑呵呵的应了下来:“好,以后你们三兄妹商量着来,房子嘛,有就多买点,最好是全国各地都有房子。我就喜欢房子。”
吴静远将他妈这个话记在心中了。
“妈,您既然这么喜欢房子,那不如以后我们一起修建房子吧。”
吴静远的话让沈如兰倏地瞪大了眼睛:“静远,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难道吴静远也是……
吴静远低声道:“妈,我听人说,国家后边应该是要多修建房子的,现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挤在鸽子笼里边,也住不开,那肯定得修房子啊。”
“现在不是都开始提倡只生一个孩子了吗?”
确实现在已经在提这个事情了,只是很多地方还没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