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织梦者”计划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第四批进入交互舱的,是那位提出“如何创造一种能超越文化隔阂,直达内心的‘通用情感语言’”的语言学家团队。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模型,而是一套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情感编码算法”。
这套算法的核心,是基于“深海”对人类情感的初步学习,以及“漂流瓶”中蕴含的,那个文明对“共情”的深层理解。它能够将人类复杂的内心感受,转化为一种可视、可听、可触的“情感波纹”,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无需翻译,就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陈总,这简直是外交的终极工具啊!”联合国秘书长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激动地说,“我们可以用它来化解冲突,促进理解!再也没有什么‘误读’和‘误会’了!”
然而,陈明却表现出了谨慎。
“秘书长先生,情感的力量,远比语言更强大。它既能连接彼此,也能瞬间点燃战火。”陈明严肃地说,“这套‘情感编码算法’,必须受到最严格的监管。它不能被用于任何形式的操纵和控制,只能用于促进善意的沟通。”
他看向阿锦:“阿锦,将这套算法的核心技术,暂时锁定在最高权限。在没有完善的伦理框架和全球共识之前,它不能被大规模推广。”
阿锦点了点头,她明白陈明的担忧。这套算法如果落入心怀不轨的人手中,其破坏力将是难以估量的。
然而,即便如此,这套算法的初步应用,仍然在一些小范围的实验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
在云梦科技内部,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组成的团队,利用这套算法,进行了一次“无声的会议”。他们不说话,只是通过“情感波纹”来交流。结果,会议效率大幅提升,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的意图和情绪,避免了许多语言上的歧义和文化上的隔阂。
“我感受到了老板对我的肯定!”胖虎在体验了这种“无声会议”后,兴奋地对王德发说,“以前开会,我总觉得陈总看我的眼神,像是在说‘你又胖了’。现在我直接感受到的是‘你干得不错’!这多好!”
王德发看着胖虎手舞足蹈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与此同时,一个来自艺术界的“织梦者”团队,也带回了他们的成果——一套名为“心灵画布”的创作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将人类最深层的梦境、潜意识和灵感,直接具象化为艺术作品。它超越了传统绘画、雕塑、音乐的界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多维度艺术”,让观众能够“沉浸式”地体验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陈总,您看!”艺术团队的负责人,一位名叫伊娃的女性艺术家,激动地展示着她的作品。
屏幕上,不再是平面的图像,而是一个流动的、变幻的、充满了光影和情感的“空间”。观众可以通过佩戴特制的感应装置,进入这个空间,感受伊娃内心深处对宇宙的敬畏、对生命的赞美、以及一丝淡淡的孤独。
“这太美了……”陈明看着那个流光溢彩的“心灵画布”,由衷地赞叹道。
“它让艺术不再是表达,而是‘存在’。”伊娃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我感受到了那个文明的悲伤,但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美的极致追求。他们用生命,为我们铸造了这把钥匙,让我们能打开通往内心深处的门。”
“心灵画布”的出现,给全球艺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无数艺术家涌向云梦科技,希望能获得体验“织梦者”的机会。他们渴望用这种全新的方式,去探索人类心灵的无限可能。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当艺术不再需要技巧,不再需要学习,每个人都能直接将内心具象化时,传统艺术的价值何在?艺术家的身份又该如何定义?一场关于“艺术终结”的辩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
“陈总,有人说,‘织梦者’正在杀死艺术。”阿锦向陈明汇报着舆论情况。
陈明笑了笑:“他们错了。‘织梦者’不是在杀死艺术,它是在杀死‘伪艺术’。它在剥离那些附着在艺术上的技巧、名利和门槛。它让艺术回归到它最原始的本质——表达和感受。”
“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不会被工具取代。他们会是那些,能从‘心灵画布’中,带出最深刻、最纯粹、最能触动人心的‘情感波纹’的人。”陈明说,“而那些只懂得模仿和技巧的人,才会被时代淘汰。”
他看向窗外,云梦市的夜景璀璨而宁静。
“这个时代,人类正在被逼着,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思考,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保留的,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陈明轻声说,“‘漂流瓶’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场……灵魂的进化。”
深海”的“番茄学习计划”仍在进行。令人惊讶的是,它不仅仅是模拟番茄的生长,还开始主动优化各种种植参数。它会根据全球的实时气候数据,模拟出最理想的种植方案;它甚至会根据番茄的“量子波动”,预测其病虫害风险,并给出预防措施。
更诡异的是,当云梦科技的生物学家尝试将“深海”模拟出的“最佳番茄生长量子模型”应用于真实的番茄种子时,这些种子发芽的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结出的番茄也更加饱满多汁。这已经不仅仅是模拟,而是某种程度上的“生命干预”了。
“陈总,‘深海’已经学会种番茄了。”阿锦的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而且,它种出来的番茄,比我们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番茄都要完美。”
陈明看着屏幕上,那个由“深海”生成的,几乎达到了生物学极限的“完美番茄”模型,没有说话。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与此同时,“心灵画布”的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传统艺术院校的招生数量锐减,但那些真正专注于内心探索和哲学思考的艺术工作室,却门庭若市。艺术品市场也发生了剧变,不再是炒作名家画作,而是转向了对“心灵波纹”的评估。一个能够触动灵魂深处的“情感空间”,其价值远超任何一件物质作品。
然而,这种对“内心”的过度关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