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在大明后宫和马皇后争宠 > 第812章 灰烬重生,旧痛引新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12章 灰烬重生,旧痛引新谋

李萱在锦被里猛地睁开眼时,额头上的冷汗浸透了枕巾。右腿的幻痛顺着骨髓爬上来,像有无数根烧红的针在穿刺——第55次轮回死于东宫大火的剧痛还未散去,横梁压碎胫骨的脆响、火舌舔舐皮肉的灼烫、浓烟呛入喉咙的窒息感,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夜。

【轮回次数:55 重生节点:洪武三年正月十四寅时,距上元节大火还有两个时辰。她僵硬地抬起右手,看见掌心的月牙形疤痕——这是第3次轮回被马皇后的猫抓伤的旧伤,每一次重生,这疤痕都在提醒她,一切苦难从未真正过去】

“小主,您醒了?”春桃端着铜盆进来,见她脸色惨白,连忙放下盆摸她的额头,“怎么出这么多汗?是不是魇着了?”

李萱抓住春桃的手腕,指甲几乎嵌进对方肉里,声音发颤:“东宫……东宫现在怎么样?小殿下呢?”

春桃被她问得一愣:“东宫好好的啊,昨儿个王嬷嬷还来说,小殿下吃了您送的山楂糕,夜里睡得可香了。小主您这是怎么了?说胡话呢?”

李萱盯着帐顶的缠枝纹,足足喘了三口气才缓过神。是了,她又回来了。回到了上元节大火之前,回到了所有悲剧尚未发生的时刻。第55次轮回,她还有机会改写一切。

“没事,做了个噩梦。”她松开春桃的手,指尖冰凉,“去打盆冷水来,我要擦脸。”

冷水泼在脸上时,刺骨的寒意让她彻底清醒。第55次轮回不能再重蹈覆辙——郭惠妃的毒汤、太庙的埋伏、东宫的大火,每一步都要提前避开。更重要的是,她必须弄清楚,马皇后究竟是不是那场大火的主谋,吕氏的旧部又为何敢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动手。

“春桃,去把我藏在妆匣底层的银簪拿来。”李萱擦干脸,目光落在铜镜里自己苍白的脸,“再备些艾草,越多越好。”

那银簪是她用第49次轮回朱元璋赏的银铤熔铸的,针尖淬了硫磺,遇毒会发黑;艾草则是防火的利器,第27次轮回她曾用晒干的艾草铺在床底,才在郭宁妃放的火里保住性命。

春桃刚走,窗外就传来几声极轻的鸟鸣——是她和东宫暗卫约定的暗号,代表“有紧急事”。李萱的心一紧,披了件外衣就往窗边跑,推开条缝隙往外看,只见老槐树下站着个穿灰衣的小太监,正往墙上贴纸条。

她认出那是常氏的心腹小禄子,第52次轮回朱雄英出痘时,就是这孩子冒着被杖责的风险,连夜跑到承乾宫报信。李萱推开房门,小禄子吓得一哆嗦,把纸条往怀里塞,结结巴巴地说:“李……李姑娘,太子妃让奴才……让奴才送些点心来。”

李萱没接他手里的食盒,只盯着他怀里的纸条:“是东宫出事了,还是吕家的人有动静?”

小禄子的眼睛瞪得溜圆,显然没想到她会知道。他左右看了看,把纸条塞给她,声音压得像蚊子哼:“太子妃说,昨夜吕侧妃宫里的掌事太监,偷偷去了御膳房,跟一个姓张的厨子说了半宿话,那厨子……那厨子是张夫人的远房侄子。”

李萱展开纸条,上面是常氏娟秀的字迹:“张厨子备了‘喜面’,说上元节要给小殿下‘添福’。”

喜面?李萱的指尖猛地收紧。第55次轮回的大火里,她隐约记得,朱雄英在被抱走前,奶娘正准备喂他吃“喜面”。当时她以为是普通的长寿面,现在想来,那面里定是掺了东西——或许是让人昏迷的蒙汗药,方便放火时下手;或许是更烈的毒药,想让孩子在火里“顺理成章”地断气。

“告诉太子妃,千万别让小殿下碰任何御膳房送来的东西,尤其是面食。”李萱把纸条凑到烛火上点燃,看着纸灰落在雪地里,“让她找借口说小殿下积食,这几日只喝米汤,别的都推掉。”

小禄子点头要走,又被李萱叫住:“让太子妃盯紧那个张厨子,看看他把‘料’藏在哪儿了。另外,让东宫的人悄悄在房梁上泼些水,夜里多备些沙土,就说是……防鼠患。”

小禄子应着跑了,春桃正好拿着银簪和艾草进来:“小主,这些够吗?要不要再让小厨房找点?”

“够了。”李萱拿起银簪,在烛火下看了看,针尖泛着冷光,“你把艾草分成两份,一份偷偷送到东宫,让王嬷嬷塞在小殿下的床板下;另一份铺在咱们暖阁的地毯下,记住,别让人看见。”

春桃虽然不解,还是听话地去了。李萱走到妆台前,打开首饰盒,双鱼玉佩在晨光里泛着淡蓝的光晕。她轻轻摩挲着玉佩,突然想起母亲临走前说的话:“这玉佩不仅能护你,还能帮你看清人心——心怀歹念的人靠近,它会发烫。”

第55次轮回的上元节,她倒要看看,谁会让这玉佩发烫。

辰时刚过,李德全就来了,脸上堆着笑:“李姑娘,陛下让您去御书房一趟,说有好东西赏您。”

李萱心里冷笑。又是这招。第55次轮回的这个时辰,朱元璋也是这样把她叫去御书房,用赏赐绊住她,好让东宫的人有机可乘。她故意磨蹭着换衣服,磨磨蹭蹭了半炷香才跟着李德全走。

御书房里,朱元璋正对着一幅画皱眉,见她进来,指了指桌上的锦盒:“打开看看,喜欢吗?”

锦盒里是支赤金点翠步摇,凤凰嘴里衔着颗东珠,在阳光下闪得人眼晕。李萱认得这步摇——第43次轮回,马皇后就是用这支步摇上的毒针,划破了她的手背,让她中了“百日醉”,昏睡了整整三个月,醒来时朱雄英已经被吕氏喂了半个月的“安神汤”,身子虚得站都站不稳。

“陛下赏赐的,臣妾自然喜欢。”李萱做出惊喜的样子,伸手去拿步摇,指尖刚要碰到,双鱼玉佩突然烫得吓人,她“哎呀”一声,手一抖,步摇掉在了地上,珠子磕出个小缺口。

“怎么这么不小心?”朱元璋的脸色沉了沉。

李萱连忙跪下,眼眶泛红:“臣妾该死!只是这步摇太贵重了,臣妾……臣妾怕摔了,心里发慌。”她偷偷用余光瞥了眼马皇后的陪嫁宫女——那宫女正站在朱元璋身后,手里捧着个茶盏,看见步摇掉了,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果然是马皇后的手笔。李萱心里冷笑,面上却哭得更凶:“陛下恕罪,臣妾不是故意的……要不,臣妾把它修好再戴?”

朱元璋看着她哭得发红的眼睛,脸色缓和了些:“罢了,碎了就碎了,回头让内务府再做一支。”他话锋一转,“今日去太庙祈福,你……”

“陛下!”李萱打断他,眼泪掉得更凶,“臣妾昨夜做了个噩梦,梦见太庙的香炉倒了,烧得满地都是火……臣妾害怕,今日不想去太庙,想留在宫里给小殿下做些平安符。”

她知道朱元璋最信这些“预兆”,尤其是涉及朱雄英的事。果然,朱元璋的眉头皱了皱:“真做了这梦?”

“千真万确!”李萱抹着眼泪,“臣妾吓得一夜没睡,就想着给小殿下做点平安符,求个心安。”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也好,你就在宫里陪着雄英吧,朕让常氏多照看着点。”

李萱心里松了口气。第一步成功了,她不用去太庙送死了。

从御书房出来,她没回承乾宫,而是径直往东宫走。刚到宫门口,就看见郭惠妃带着宫女站在那儿,手里提着个食盒,笑得花枝招展:“李妹妹这是去哪儿?姐姐做了些杏仁酥,正想送进宫给小殿下尝尝。”

李萱的目光落在食盒上,双鱼玉佩又开始发烫,只是没刚才那么厉害。她知道,这杏仁酥里定是加了料,不是毒药,更可能是让人犯困的东西——郭惠妃想让朱雄英睡沉些,方便她的人动手脚。

“姐姐有心了。”李萱笑着挡住食盒,“只是小殿下昨夜积食,太子妃说今日只能喝米汤,这杏仁酥怕是要辜负姐姐的好意了。”她凑近郭惠妃,压低声音,“再说,姐姐忘了?小殿下对杏仁过敏,第41次轮回误食了一点,差点喘不过气来。”

郭惠妃的笑容僵在脸上,显然没想到她会记得这么清楚。第41次轮回的事,宫里早就没人提了,李萱却偏偏拿出来说,就是要让她知道,自己不是好糊弄的。

“是吗?那真是姐姐记错了。”郭惠妃讪讪地收起食盒,“既然小殿下不舒服,那姐姐改日再来。”

看着郭惠妃落荒而逃的背影,李萱的眼神冷了下来。郭惠妃只是小角色,真正的大鱼还在后面。

走进东宫暖阁,常氏正抱着朱雄英喂米汤,孩子皱着眉头不乐意喝,看见李萱进来,立刻伸着胳膊要抱抱。李萱接过孩子,在他额头亲了亲,心里软得一塌糊涂——第55次轮回,她绝不会再让这孩子受一点委屈。

“妹妹,都安排好了?”常氏的声音带着紧张。

“嗯。”李萱点点头,“御膳房和郭惠妃那边都防着了,房梁上也泼了水,沙土也备好了。”她顿了顿,“只是……马皇后那边,还得再想想办法。”

正说着,王嬷嬷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个烧焦的布偶:“太子妃,李姑娘,这是在小殿下的摇篮里发现的!刚烧了个角就被奴才发现了!”

布偶的胸口绣着个“英”字,和第55次轮回大火前她看到的一模一样。李萱的眼神沉了沉——动手的人已经急不可耐了。

“把这布偶烧了,灰撒在院子里。”李萱的声音平静却有力,“告诉所有人,就说小殿下福大命大,邪祟近身必遭天谴。另外,让侍卫把东宫的门都锁上,没太子妃的命令,谁也不准进出。”

王嬷嬷应着去了。常氏抓着李萱的手,掌心全是汗:“妹妹,我们能撑过去吗?”

李萱看着怀里咯咯直笑的朱雄英,摸了摸发髻里的双鱼玉佩,玉佩温润如玉,再没有发烫。她点了点头,语气坚定:“能。这一次,我们一定能撑过去。”

夕阳西下时,宫道上开始挂起花灯,一盏盏亮起来,像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李萱抱着朱雄英站在东宫的台阶上,看着远处太庙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隐约能听见祈福的钟声。

她知道,今夜不会平静。马皇后、郭惠妃、吕家旧部,还有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都在等着动手的时机。

但她不怕了。

第55次轮回,她带着54次的记忆和伤痛,带着双鱼玉佩的守护,带着要护住朱雄英的决心,准备好了。

火要来,就让它来。

刀要砍,就让它砍。

她李萱,死过54次,还怕再死一次吗?

只要能护住怀里的孩子,只要能拿到完整的双鱼玉佩,只要能查清所有真相,就算再死55次,她也心甘情愿。

夜风吹过,花灯摇曳,映在李萱的脸上,一半明亮,一半晦暗。她轻轻拍着朱雄英的背,在心里默念:

上元节,来吧。

我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