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序率军来到华阴后,毫无准备的华阴守将顾不上城外的百姓,紧急关闭城门,燃起烽火,向周边的城池求援。
因晋军战船往来不断,十分便利,朱序直接下令,将周边的百姓尽数迁往河东安置。
距华阴最近的两座秦国城池,一个是北边的大荔,一个是西边的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距离都在六十里左右。
如果算上关隘,最近的其实是潼关,距华阴城不过三十余里。
可眼下的潼关,弘农太守慕容绍正率军在关外等着,潼关守军根本不敢轻动。
朱序对华阴周围的形势十分了解,在围城等待攻城器械到来的工夫,又另外作了针对性部署。
渭水之畔,晋军正在抓紧往岸上搬运物资。
一艘战船的甲板上,刘裕一脸兴奋地站在何无忌面前,听着何无忌的叮嘱。
“上岸之后,先找地方埋伏好,不要仓促动手,等他们走过了再行动。”
刘裕连连点头,表示一定照办。
何无忌继续强调,“最重要的一点,不许贪功,只要杀散了秦人的援军,我就为你请功,不能再像上次那样,不要命地追杀。”
刘裕挠挠头,嘟囔道:“知道了。”
何无忌瞪了他一眼,“世子让你前来,是给你机会,你可不能辜负了他的一番好意。”
刘裕闻言严肃了表情,“将军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何无忌这才满意,让他带着五千人离开了。
郑县这边,守将看到华阴方向的烽烟,知道大事不好,肯定是晋军来犯,他一面遣使回长安告急,一面派出队伍前往华阴打探情况,伺机救援。
大荔的情况同样如此,但大荔城与华阴之间,有洛水和渭水阻隔,行军不易,所以大荔守将并未第一时间派军救援,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刘裕领军来到华阴城以西二十里处,找了个山坳藏了起来,耐心等待郑县方向的援军。
不过等了一夜,都没见秦军的踪迹,刘裕有些不耐烦了,担心秦人不来救援华阴,自己扑了个空。
正在焦虑之时,一支秦军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原来郑县守将十分谨慎,担心夜间行军有危险,所以在黎明时分才派出援军。
刘裕将手里的长枪抓得死死的,就差兴奋地喊出声来,不过等他看清来军数量,又有些沮丧。
郑县居然只派出了一千人。
虽然知道一县之地的援军不会很多,但一千人也太少了,刘裕咂咂嘴,十分郁闷。
自己就想挣点军功,咋就这么难。
一千人毫无防备地从刘裕面前走过,他不为所动,想看看后面还有没有队伍。
可直到这一千人走得没影了,也不见第二支秦军过来。
倒是刘裕身边的士卒都有些着急了,催促道:“将军,人都走远了,该动手了。”
刘裕淡定道:“怕什么,他们就这么点人,根本不敢过去的,看到攻城的大军也得退回来。”
话虽如此,可想到临行前何无忌的嘱咐,他还是骑上马,开始下达作战任务。
两千人随自己去追击秦军,其余三千人封堵两翼和后方,争取不让一人逃脱。
刘裕策马在前,嫌同行的步卒太慢,率领五百骑兵冲刺起来。
前来救援的秦军没走多远,所以很快就发现了后方的动静,回头一看,一队骑兵凶神恶煞地冲了过来。
秦军一时有些紧张,带队的千人将冷静地看了看人数,大喊道:“不要慌,没多少人,列阵迎敌。”
在他的号召下,一千秦军勉为其难地开始结阵,准备迎战。
刘裕身先士卒,毫不在意眼前这支仓促列阵的队伍,挥舞长枪,径直冲了上去。
长枪横扫,几名持盾的秦军顿觉一股大力传来,站立不稳,直接向后倒去。
刘裕身后的骑兵随他一起冲入敌阵,从倒地的秦军身上踏过。
鲜血伴随着惨叫,平静的原野变成了杀戮的战场。
刘裕率骑兵杀穿敌阵后,将目标对准了骑在马上指挥的千人将。
千人将同样看出刘裕是晋军的领头人,惊讶头盔下的这张面容如此年轻,却又带着一股嗜血的杀意。
两人很快在拥挤的人群中撞上,刘裕出手更快,高举长枪,猛地向下砸落,枪杆在空中弯曲,画出一道弧度,带着劲风直取千人将的头顶。
千人将也不含糊,双臂举枪反撩。
两杆长枪在空中猛烈相撞,双双弯曲。
千人将承受不住枪杆上传来的巨大力道,双臂回缩,这才成功卸力,逃过一劫。
刘裕一击不中,从马上站起来,立于马镫上,再次举枪砸下。
千人将这回不敢托大了,双手分开,改为托起长枪,举在头顶。
刘裕的长枪力如千钧般落下,将敌将的枪杆压下,仍有余力,两枪一起撞向敌将的头顶。
危急关头,千人将侧了侧头,但刘裕的这一下还是砸中了他的肩头。
千人将闷哼一声,身下的战马也发出一声悲鸣。
刘裕发出一声残忍的冷笑,快速挺枪直刺,正中千人将的咽喉。
千人将根本来不及反应,脸上的惊慌之色还未消散,便瞪大眼珠,不再动弹,死不瞑目地被刘裕从马上提起,抖落到地上。
一名晋军上前割下他的头颅,递给刘裕。
刘裕高举敌将的人头,和周围的晋军士卒在飞溅的鲜血中纵情大喊。
秦军胆战心惊,又看到后面围上来的晋军步卒,赶紧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刘裕刚刚杀得兴起,还意犹未尽,但想到抓俘也不比杀敌差,便扔下手里的人头,下令麾下士卒打扫战场,将俘虏押送回战船。
五千埋伏一千,他确实做到了没有放跑一个。
等他押送着几百名战俘返回岸边,何无忌上前称赞道:“干得不错,我这就将俘虏送回蒲阪,为你请功。”
刘裕满脸笑容,随即又遗憾道:“可惜就来了一千援军,没打两下就投降了。”
何无忌低声对他说道:“你这已经算好的了,大荔那边根本就没派人过来,王长史的人埋伏到现在,一无所获。”
他俩知道王恭和周王面和心不和,所以看到王恭白忙活一场,都有些暗喜。
果然,听说王恭更惨,刘裕心里舒服多了,大笑道:“真不错,那我这还是首功。”
何无忌拍了他一下,“稳重点,让人看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