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城外,刘裕带着五千骑兵突然现身。
闻讯而来的苻融登上城头观望,主力大军南下后,城内只剩五千守军,看着外面耀武扬威的晋军骑兵,守军都面露惊惧之色。
苻融淡然安慰众人,“大荔城城高防坚,物资充足,又有重泉、下邽两县以为掎角,晋军若是来攻,正合我意,可以为进攻华阴的大军争取时间。”
守军听他这么说,又看到前来的只有数千骑兵,这才慢慢冷静下来。
不过仅仅过了半日,守军便重新紧张起来,因为大荔城的东北方向,再次出现晋人大军的身影。
收到刘裕传信的谢玄和刘袭率部南下,抵达大荔城外。
三支队伍汇合后,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有三个,一是进攻大荔城,二是绕开大荔劫掠后方,三是南下救援华阴城。
谢玄首先跟刘裕确定秦军的动向,“你是说大荔城的大军分为两部,一支渡河南下了,另一支正在进攻渭水上的水军?”
“是的,”刘裕答道:“那支进攻的秦军还摆了个奇怪的阵型,何将军说是方圆阵,我离开时,秦军与何将军的水军还在渭水北岸对峙。”
谢玄眉头紧锁,他自然是知道方圆阵的,可这阵主守,秦军不南下支援华阴,却在渭水浪费时间,到底有什么目的?
刘袭同样有此疑惑,“水军停靠在渭水,主要是为了充当后勤基地,阻拦秦军只是附带的,秦军若是要南下,大可绕开,为何要分兵进攻?”
“是啊,”谢玄说道:“若是为了粮道,他们大可以从郑县运送粮草辎重到华阴城外,根本不需要打通大荔到华阴的通道。”
刘裕猜测道:“也许是为了干扰我们运粮,毕竟他们大军停在岸边,我们通过水路转运物资,难免会受到限制。”
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比较牵强,毕竟岸上的秦军很难阻止渭水里的战船,为了那么一丁点效果,秦军却分出三万人,怎么看都很奇怪。
谢玄摇摇头,见天色不早,下令大军安营,另外派出斥候,前往打探南边的消息。
苻融在城头看到晋军后撤扎营,便知道大荔城成了目标,连忙派出数名信使,对外通报了这一消息。
原因很简单,晋军若是南下救援华阴,便不会在这个时间就停下脚步,早早安营。
谢玄确实也不想就此南下,华阴城才被攻打了几日,以朱序的能力,不至于这么快就撑不住,所以谢玄想趁这个时间,先在渭水以北捞点好处。
比如眼前的大荔城。
这日夜里,乌云蔽月,星光暗淡,大荔城外的原野上,各方的斥候在黑暗中来回穿梭。
何无忌的斥候跟丢了苻登,但在岸边发现了大军渡河的痕迹。
谢玄的斥候得到了这一情报,传递回大荔城外的晋军大营。
这个消息稍稍打消了晋军将领先前的疑虑,但谢玄仍不放心,又让斥候往大荔城以西继续打探,看看有无秦军出没。
不过直到天亮之时,外出的斥候仍未全部返回,返回的则并未汇报异常。
晋军众将再次聚集,等着谢玄的指示。
是打是走,总得有个说法。
谢玄彻夜未眠,但仍打起精神,对众人说道:“我意先攻取大荔城,若能拿下,我们便能以此城为中心,攻略整个冯翊郡,若是进攻不顺,或是秦人调来了援军,再考虑南下不迟。”
他说得很坦率,其余几人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主意已定,众军便开始忙碌起来,整理队伍,带上物资器械,来到大荔城下。
苻融同样是一夜未眠,将仅有的五千守军全部派上城头,又在城中征调了数千民夫,协助搬运物资。
关中之地,经过秦国数十年的经营,尤其是在苻坚上位之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百姓们普遍对朝廷还是很拥护的。
谢玄策马来到阵前,登上刚刚搭建好的望楼,看着城头飘扬的大旗,知道是阳平公苻融在此。
与其他苻家人不同,苻融文武双全,且文治大于武功,他自小便聪明过人,长大后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以明察善断受到秦国朝野的一致推崇。
苻坚重用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品德,在苻家人争相反叛的大背景下,苻融的忠诚和直谏都是难能可贵的。
谢玄扫视了一圈高耸的城墙和严阵以待的守军,又结合刘裕的情报,很快就判断出城中守军不足万人。
这下他心里有底了,虽然城高防坚,但终归还是需要人来守的。
他们三支队伍加起来有五万多人,器械物资齐备,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夺取河西第一重镇的机会。
于是在秦军围攻华阴城的数日之后,渭水以北的晋军将目标对准了大荔城。
这是一场时间上的较量,就像王凝之担心的,如果都是攻城方胜利,那晋军其实是亏的。
但若是晋军先拿下大荔城,再南下救援华阴成功,那就是大获全胜。
身处前线的谢玄做出了他的判断。
攻城的第一日,照例是顶着城楼上的石弹和箭矢,晋军上前填平城外的一圈深沟。
双方都很淡定,晋军将牺牲和受伤的士卒拖到后方,继续填土工程,秦军则保持着有条不紊的反击节奏,在苻融的压阵下,守军并不见慌乱。
攻城开始的前两日,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度过的。
谢玄不停地派出斥候,打探各处的情报,但都没有秦人援军的消息。
这有点不正常,几千兵力就想守住大荔城,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尤其是看到城头的苻融,谢玄的心中再次升起不安,秦人就算要放弃大荔城,应该也不会将这位重臣弃之不顾。
这可是秦主苻坚的亲弟弟,公认的国之脊梁。
城外的深沟被填平后,各式攻城器械在晋军的护卫下,缓缓来到城下。
大军在城外列阵,诸将来到谢玄身前,听候命令。
谢玄甩甩头,摆脱思绪,压下不安,给众将进行分工,围三阙一,各司其职。
随着晋军的第一枚石弹砸到城墙上,攻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