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洛阳。
黄河西畔的惨胜,合阳的得而复失,苻坚的御驾亲征……让人应接不暇。
王殊的安全返回蒲阪,混在这一堆消息里面,反而显得无关紧要了。
考试的日子已然临近,王凝之还得分心于这次精心组织的大考,忙得昏天黑地。
大殿之中,王献之汇报完工作,看着一脸倦意的兄长,说道:“阿兄还得保重身体才好,有幼度在前线,战事想必是无碍的。”
王凝之摇摇头,揉着眉心问道:“学子们的反应如何?”
王献之迟疑了一下,“有些不好的流言,但大多数人还是支持阿兄的。”
“大多数?那就是反对的人也不少了,”王凝之有些疲惫地叹了口气,“他们都说些什么?你别瞒我,据实回答。”
王献之本不想让兄长担心,但见瞒不过,只得老实说道:“总不是那些话,说阿兄穷兵黩武,岁岁征战,劳民伤财,还有人担心秦主到了前线,会反攻河东或者弘农,威胁到洛阳的安全。”
“真是让这帮人抓到机会了,”王凝之冷笑道:“我赢的时候,一个个默不作声,眼下不过稍有反复,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
王献之劝道:“学子无知,难免被人误导,阿兄不必理会,等前线的战事结束,这帮人自然就消停了。”
王凝之闭目凝神,轻轻地叩着长案,然后说道:“不行,我为何要惯着他们,必须给这帮人一点教训。”
“可阿兄之前说了,允许他们议论国事,”王献之又道:“战事的进展,也是阿兄公告出来的,恐怕不好给他们定罪。”
王凝之面露不屑,“你错了,我允许他们议论,是想让他们多关心国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肆意中伤,扰乱民心。”
王献之觉得不妥,还要再劝。
王凝之抬手阻止他,“这件事你不用管,你将精力放在考试的安排上,那才是重中之重。”
王献之无奈点头答应,面带忧色地出去了。
王凝之让人找来袁文清和江文昭,就是之前在建康替孔家出头的那两名太学生。
两人被带到洛阳后,王凝之并没有为难他们,反而因为他们挺身而出的勇气,安排二人在洛阳入学,参加这次的大考。
袁文清和江文昭来到大殿后,恭恭敬敬地向王凝之行礼。
只有来了洛阳之后,才能清楚地看到王凝之这些年做了什么,看到百姓对他的拥戴,看到他和江东那些世家的不一样。
王凝之让两人落座,温和道:“考试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两人不知道王凝之的用意,对视一眼,答道:“承蒙周王照顾,还算顺利。”
王凝之笑道:“我可没有额外照顾你们,你们这么说,容易让人误会。”
两人表情讪讪的,不敢吱声。
王凝之道明目的,“洛阳城内流言四起,和当初的建康城一样,你们都听说了吧?”
两人见王凝之是为这事,赶紧说道:“周王明察,我们这次没有参与。”
王凝之笑道:“说得好,没参与,那就是知道这事是有人组织的了?”
两人尴尬地低下头。
“放心,我今日找你们来,一不是问罪,二不是让你们出卖同学,”王凝之说道:“我只是想听听你们的真实想法。”
两人这才抬起头,江文昭说道:“周王请问,我们知无不言。”
王凝之点点头,“我出兵伐秦,志在恢复中朝,让天下重归一统,如何被说成是穷兵黩武?”
江文昭壮着胆子答道:“周王这些年岁岁用兵,除周国外,其他州郡也都有出兵相助,百姓们的负担确实很重。”
王凝之不认同这个说法,“若是完成一统,我自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可如今还不是时候,你们应当懂这个道理。”
袁文清解释道:“还有一个原因,中原、江南和关东都安稳下来,并无外患之忧,所以对于进攻秦国的意愿并不强烈。”
“这倒是有点道理,”王凝之说道:“打下关中,好处全是我的,他们却得出人出力,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袁文清点点头,“州郡官员和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没有人愿意白忙活。”
王凝之笑道:“你倒是有些见地,这句话一针见血,他们介意的不是和我一道出兵,而是介意自己没拿到好处。”
袁文清受到鼓舞,继续说道:“不仅拿不到好处,还得出兵相助,提供物资,除此之外,周王还多次在土地和流民的问题上打压世家,这些都让他们心生怨念。”
“说得好,”王凝之赞许道:“那你说我该不该打压他们?”
袁文清立马回道:“该,但周王的手段,大部分时候还是比较温和的,所以他们才敢一次又一次地挑衅。”
王凝之大笑,“说我温和,这是嫌我杀的还不够多吗?”
袁文清解释道:“周王并没有对所有世家下死手,只要他们愿意退让,周王一般会选择放过,所以我才说比较温和。”
王凝之点点头,又问:“那你们是如何看我出兵伐秦的?”
袁文清先说,“收复关中,恢复中朝领土,确实不能算穷兵黩武,但流言中有一点大家都很认同。”
王凝之来了兴趣,问道:“是什么?”
“周王拿下平州,继续向东北进攻高句丽;拿下幽州和并州,继续向北攻略草原,”袁文清说道:“若是拿下关中,周王肯定还会向西凉、甚至西域进军,这才是大多数人所担心的。”
王凝之若有所思,微微颔首,大家担心他是第二个汉武帝。
江文昭则道:“中朝初立之时,对攻灭偏安的孙吴并没有急于一时,所以大家并不能理解周王的急切,这也使流言愈演愈烈。”
王凝之苦笑了下,司马炎称帝时才三十岁,而且三马已经为他扫清了障碍,他自然不用急。
可王凝之已经四十七岁了,日暮途远,哪里还能再等下去。
至于对外扩张,那完全是以攻代守,他不主动出兵,难道高句丽、匈奴和鲜卑各部就不会寇边了吗?
说到底,还是世家太软弱,只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