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裹挟着暴雪,似要将天地冻结。徐达勒住缰绳,马嘶声在空旷的雪原上回荡。眼前柳家村外,三岔路口处营帐林立,却诡异得不见一丝烟火气息。徐达的心瞬间悬起,他眯起眼睛,细细打量着四周:这军营戒备松懈,连军旗都未竖起,究竟是敌军疏忽,还是另有阴谋?会不会是马将军设下的陷阱,等着我们自投罗网?想到这儿,他猛地握紧腰间佩剑,沉声道:“全军止步,迅速隐蔽于山林之中!”接着,他招来心腹,目光如炬:“你们带一队人马,从侧翼迂回至柳家村另一侧,探明虚实,切记不可暴露行踪!”
夜色如墨,浓稠得化不开。雪花簌簌落下,带着刺骨的寒意。时间缓慢流逝,军营如同死寂的堡垒,毫无动静。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有的忍不住微微挪动身体。身旁老兵目光如隼,低声呵斥:“别动!稍有差池,我们都将葬身于此!”徐达眉头拧成死结,紧攥剑柄的手早已湿透:难道这真是一座空营?是敌军故意布下的迷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凌乱的马蹄声和战马嘶鸣。徐达猛地抬头,借着朦胧月光,只见一面大旗在风雪中飘摇,隐约可见“司马”二字。他瞳孔一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司马弘怎么会在这儿?思绪瞬间飘回往昔。
那时,司马弘与马三华镇守华城,王猛巧用声东击西之计,一举夺城。之后,司马弘与马三华妄图诈降反击,却被王猛识破,遭到连夜追杀。逃至三岔路口,二人踪迹全无。没想到今日在此狭路相逢。
当年,司马弘与马三华诈降失败,一路狼狈逃窜。三岔路口,马三华主张前往淝河与援兵会合,又放心不下谷口的苏烈将军,最终奔赴谷口。司马弘独自赶路,内心七上八下:前往环城,必经猎鹰山,危险重重;绕道宝鸡,路途遥远,且王猛的追兵随时可能追上。
司马弘不愧老谋深算,他果断与马三华分兵,率精锐骑兵直奔宝鸡。同时,派出斥候沿途留下指向淝河的错误标记,还丢弃战袍、兵器,制造前往淝河的假象。王猛果然中计,追到淝河才发现上当,等折返时,早已错失良机。
司马弘抵达宝鸡时,此地尚未陷入战火。他让将士们换上百姓衣物,巧妙伪装,凭借过人胆识和机智,顺利通过一道道关卡,抵达环城。
司马弘来到知府府邸,对门卫拱手道:“烦请通报你家大人,华城边关大将司马弘求见。”门卫上下打量司马弘,见他身着粗布麻衣,满脸风霜,不禁心生怀疑,嘴角一撇,冷哼一声。司马弘心中怒火“噌”地燃起:一个小小门卫,竟敢如此无礼!他强压怒气,掏出令牌,冷冷道:“睁大你的眼睛看看!”门卫见状,脸色煞白,双腿发软,结结巴巴道:“大人恕罪,小的这就通报!”司马弘一挥手:“不必了,我自己进去!”说罢,大步迈进知府衙门。
见到陈知府后,陈知府将司马弘引入内屋,分宾主落座。陈知府眉头微蹙,疑惑道:“司马将军,你不是在华城镇守吗?为何这般模样来到此地?”司马弘长叹一声,神情凝重:“知府大人,华城已然失守。王猛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是环城和猎鹰山。我途经宝鸡,听闻猎鹰山由赵涛兄妹率领吴国兵马驻守。赵涛兄妹本就是朝廷叛臣,他们很可能与吴国勾结,觊觎陈国江山。马将军虽在峡口驻守,但其人诡计多端,不可轻信。因此,我特来寻求支援。”
陈知府闻言,沉吟片刻,缓缓摇头:“司马将军,并非陈某不帮你。此地距华城路途遥远,行军艰难;若抽调兵马支援,环城防务必然空虚。一旦马将军勾结藩王或吴国来犯,环城危在旦夕。况且,前往华城要穿过藩王势力范围和淝河,如今华城已失,只怕援兵未到,环城也将不保。”
司马弘微微点头:“知府大人所言甚是。依您之见,当下该如何应对?”陈知府目光坚定:“依我之见,将军既已到此,不如与我合兵一处,共守此城。”司马弘起身踱步,思索良久,拱手道:“既然如此,我便在此镇守,与大人并肩作战!”
这时,窗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神色慌张,闯入屋内:“司马将军,大事不好!藩王兵马前来围城!”司马弘神色镇定,问道:“领兵元帅是谁?可曾探明?”斥候单膝跪地,回道:“是张魁和玄烨。”司马弘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两个无名之辈,我略施小计,便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说罢,司马弘迅速顶盔挂甲,对陈知府说道:“陈知府,你率本部人马在城上备好箭矢,待敌军兵临城下,以火箭伺候。城外之事,我自会安排。”言毕,司马弘手持长枪,率本部人马冲出城外,在柳家庄安营扎寨。此后,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时常率部打游击,从不同方向袭击张魁和玄烨的军队,让敌军疲于奔命。
一日,狂风裹挟着暴雪,天地间一片混沌。司马弘率军回城,途中恰巧遇到马将军。二人虽未曾直接打过交道,但相谈甚欢,探讨战事时,竟一时忘了回营地。营地中留下的少量士兵,见风雪越来越大,四周寂静无人,便躲进帐篷。想着如此恶劣的天气,敌军不会来袭,不知不觉沉沉睡去。
此时,徐达看到司马弘的兵马缓缓归来,心中一惊:原来此处早有防备,真是冤家路窄!若不趁此时发动夜袭,一旦让他们稳住阵脚,再想取胜就难了。他咬了咬牙,低声下令:“准备夜袭司马弘军营,速战速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