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少年 > 第537章 给张献忠送粮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刑祚昌接过话茬,进一步说道:“此外,我们还需防范左良玉的动向。左良玉为人骄横,且贪婪无比,他追击八大王,除了奉命行事,更多是想吞并八大王的势力,掠夺财物。我们有必要联合八大王跟左良玉打一仗,以独立营的战力,加上我们可以给八大王先进的装备,他们的战力肯定可以上一个台阶,完全有能力战败左良玉,这样义军和官兵的力量对比就有了新的变化。”

刘养贞接着道:“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便是稳定双沟镇的内部。如今镇内百姓对我们仍有疑虑,被俘的明军士兵也心怀不安。唯有胜利才能稳定军心民心,让天下人知道独立营是天下强军,一般军队在独立营面前不堪一击,所有人都是希望依附强者,而我们独立营就是强者。”

我听着二人的建议,眼中渐渐露出光芒,他站起身,对着二人拱手道:“二位大人的建议句句切中要害,我们不仅要在双沟镇站住脚,还要保护德安府大后方的绝对安全,坚决不让八大王和左良玉的军队进入德安府,那里是我们辛辛苦苦才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是独立营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护住这一切就要立威,让所有人都怕我们,我们不仅要鼓动八大王和左良玉决战,独立营还要冲锋在前,打出独立营的威风!”两位知府被我的话吓得一愣一愣的,我又接着道:“还有第二手准备,和左良玉的战斗中失利,或者八大王要强行进入德安府,我们就发动所有民兵,拿起武器和入侵者斗争到底,扞卫我们的家园。”刑祚昌拱手道:“公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定,老朽拜服!”

大帐中的议事进入尾声,刚准备出去巡营,亲兵进来禀报,贺九仪统领已到镇外,我赶紧让在家的队长随我出迎,一看孙铁臂也不在,只有一个中队长,为了排场只好让刑祚昌和刘养贞跟我出去装门面。

赶到镇外,老远就看到打着大西军旗号的一队义军,一百来人,为首的正是贺九仪,这次是全身披挂,威武中带着疲惫,我赶紧下马,紧走几步拱手道:“贺统领这一路辛苦了,到这里就是到家,”贺九仪也下马迎上来道:“杨公子正是大才,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德安经营的富足,还把势力推进到襄阳城下,将军和大帅议论到公子也是佩服不已,”我连忙道:“张大帅过誉了,贺统领快请回营帐休息,”贺九仪看到刑祚昌和刘养贞,也上前和他们热情打招呼,

回到军营,立即下令让孙铁臂和几个中队长都回来,准备酒宴作陪,又让人好好安顿贺九仪的随行人员,引着贺九仪到中军大帐用茶,刚刚落座,刑祚昌就很有眼色地把斟茶的活接了过去,贺九仪连着喝了三杯,看他平息下来了我才问道:“不知张大帅和李将军现在可好?”贺九仪叹了口气道:“去年自从离开你们,被左良玉这厮撵的从鄂北到川东,又到陕南河南,一路兜兜转转,张大帅还受了箭伤,左良玉阴魂不散,始终坠在我们后面,大西军想去抢点粮草的机会都没有,真是苦不堪言啊,”

我赶紧道:“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要亲自送粮草过去,”贺九仪一听这话,有点感动:“大帅和将军也是听说你把德安经营的很好,才向这边靠拢,”我听到这里就下令道:“刑知府、刘知府,你们现在就下去调集大米两千石,鱼干一千斤,腊肉五百斤,军服铠甲两千套,长矛弯刀各两千,铁臂复合弩五百把,明天我要亲自给张大帅和李将军送过去,”贺九仪一听,眼珠都快瞪出来了:“杨公子,这也太多了……”我伸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独立营是安西军的独立营,支援主力队伍是我们的职责。张大帅和李将军现在到了哪个位置?”贺九仪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在新野,左良玉到了邓州,”我点点头,在舆图上查看这两个位置。

晚上的酒宴相当丰盛,既有深山的野味,也有鲜活的鱼虾,孙铁臂和几个中队长都赶回来作陪,两位知府坐在我的左手边,贺九仪坐在我的右手边,孙铁臂好像和贺九仪很亲热,紧挨着贺九仪坐下,动不动就拍贺九仪肩膀一下,贺九仪都要倒吸凉气,又不好发作,我恨恨地瞪了孙铁臂一眼,他才收敛一点,我简短的开场白之后,酒宴就开始了,贺九仪在大西军中被左良玉撵着跑,很久没有吃过这样丰盛的宴席了,他又是今天的主宾,每次有人向他敬酒,他都在大快朵颐,让孙铁臂都有点看轻他。

好不容易等到贺九仪肚子填饱了,酒宴进展才顺利起来,贺九仪对两位知府大人的尊敬远超对我和孙铁臂,我和孙铁臂在安西军中的军职和他是相等的,他只是和我们礼节上的相互尊敬,和他对面的两位知府大人左一杯右一杯的喝着,让我们都有点嫉妒,又不好说什么,老百姓敬畏当官的也还罢了,连造反的头目对被俘的官员还低声下气的,可见官本位的理念在这片大地上毒害有多深。我努力推行公平、平等是不是蜉蝣撼树,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我也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

次日一早,我和孙铁臂率领张蛮牛中队一千人马,押送两百辆马车赶往新野,准备的粮草和武器装备至少需要五百辆马车来拉,集中了独立营的所有马车,又征集了民间的马车,才凑了两百多辆马车,只能分两趟来运输了,先送一趟解决张献忠的燃眉之急再说。两位知府大人就负责管理车队,省了我的不少心。

夕阳的余晖将队伍的影子拉得老长,马蹄踏过碎石路的声响与粮车的咯吱声交织,在豫南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急促。我勒住马缰,侧目看向身旁的刑祚昌 ,身着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虽面色仍有几分苍白,却不复先前的慌乱,正手持账簿,逐车核对粮草数量。

“杨公子,” 刑祚昌快步跟上,将账簿递到我面前,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划过,“两百车粮草皆完好无损。我已让民夫用油纸裹住,以防夜间露水打湿。”

我接过账簿,目光扫过工整的字迹,心中略感意外。先前只当他是个只会空谈的文官,没想到管理粮车竟有几分条理。孙铁臂骑马走在另一侧,闻言撇了撇嘴:“狗官倒是会装模作样,别是想趁机耍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