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都呆住了,如果是这样,那封无略小的时候岂不是见过太祖和圣贤皇后,有没有可能他就是圣贤皇后的小迷弟?
那么问题来了,皇上想要的东西,问问他,不就清楚了,何必多此一举,派秦彪去调查?
还是说,其中有什么潜规则,不是天大的事不能去打扰国师,连皇上也不敢打破这个常规?
所以封无略是常年在闭关吗?
如果是的话,突然出关一说要见百里无惧,整个国师府马上就动起来了,倒也正常。
所以李康到了国师府,才会见到一副兵荒马乱的场景,受氛围影响,才这么急匆匆的样子。
此外,国师封无略能这么长寿,是不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就不好斗?
在这个时代,百岁老人并不稀奇,杨震就见到过好几个,他知道练武用来战斗,即便次次都能侥幸活下来,到了花甲之年,也是一身病。
练武要是用来养生,哪怕是二品武者,也能活到百岁。
只不过对于武者而言,年轻时候都是争强好胜的,也都想证明一下自己天赋异禀,更想闯荡江湖,觉得天下那么大应该去游历一番,才不虚此生。
养生,那是老年人才会考虑的问题,谁年纪轻轻就考虑养生呢?
可封无略似乎有所不同,他练武就是为了养生,估计活到现在出手的次数屈指可数。
杨震好奇,就问:“还有谁被国师一掌打死?”
李康摇摇头,“没了,就听过这个。”
杨震追问,“醉仙楼都没记载其他的?”
李康苦笑,“老梁王创建醉仙楼,是为了让打听点敌情的探子有个聚集的地方,醉仙楼可不像朝廷的史官,什么都记下来。”
杨震没想到醉仙楼原来是这么来的,突然觉得老梁王创建了醉仙楼,是为了犒赏将士的,后来觉得这样搞不太好,于是就变成狼卫办事的地方。
要不然国师这么重要的人,竟然都不详细记载一下,等遇到事,那不是一无所知,被动挨打?
李康见杨震听一句就沉思一下,突然也意识到什么:“这些年来,国师府除了负责武举的事情,没有插手朝中任何事物,百里无惧跑路了,证明国师没有参与此事,少主不会怀疑上国师了吧?”
杨震摇了摇头,“我没有怀疑国师,就是事情很拧巴,国师府的地位高,但是国师又不管事,随便点了个人来管,如果国师府的人被不怀好意的势力渗透,做出一些危害朝廷的大事,先不说后果有多严重,就说责任问题,皇上能降罪国师吗?”
闻言,李康觉得杨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百里无惧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足以说明现在的国师府已经不是以前的国师府,有准备插手朝廷事务的迹象。
说不定不止百里无惧有问题,其他地位较高的人也蠢蠢欲动,他们之中还有可能是其他势力培养的棋子。
关键是醉仙楼从来就没对国师府进行监视,所了解到的事情只是皮毛。
想到这些,李康突然道:“所以必须抓住百里无惧,可他要是离开京城,想要抓他可不容易,不知道他会跑到哪里去?”
杨震感觉百里无惧跑去洞庭湖找金矿的概率很大,就是不知道梁王这么多天都没出现,是不是也在洞庭湖挖金矿。
如果是的话,就好玩了,百里无惧在京城被搞得灰头土脸的,跑到洞庭湖,以为无敌了,可以为所欲为,结果遇上了梁王,真是个可怜孩子。
杨震可以肯定,别看百里无惧风头响亮,什么京城青年一代的第一高手,遇上梁王,绝对会被一只手捏扁。
因为梁王带给他的压迫感,比十个百里无惧还强大的多,恐怕都不用梁王亲自出手,他身边那四个如金刚一般的大汉,就足够把百里无惧垂得腰酸背痛,青一块紫一块。
回过神来,杨震也不想就这事多说太多,因为很多人的意图还没完全表露出来,把一些猜测说给李康听,完全没必要,可能还会因此误导了他。
此刻,李康不就想多了吗?都准备当出头鸟了,百里无惧要抓,但是不能让醉仙楼去抓啊!
应该皇上叫人去抓,同时向国师讨个说法。
这些话也不好说给他听,主要是扯起来话就长了,另外,目前和李康的信任关系,也还没到无话不能谈的地步。
于是,转而道:“百里无惧的事暂时轮不到醉仙楼管,你准备一下,后天就出发,尽快跟上三皇子一行人马,记住了,收集精准的情报,及时送达才是你的首要任务,其他事情不要自作主张。”
李康本以为会听到杨震长篇大论的分析,没想到他都不想多提一嘴,愕然一下,觉得离开京城一段时间也好,局势太复杂了,看不清全貌,而且和那些人比心机,自己差得不止一筹。
认真的点了点头,马上下去忙其他事情。
杨震也没多思考这个问题,马上思考朝廷如何应对东北增援的问题。
仔细深入思考,发现这个问题也很棘手。
首先,自从盐铁税赋案爆发后,一般的小家族和百姓可不知道盐铁税赋被梁王截留,更不知道还有另一个幕后主使,也刮了两成。
百姓只看到盐铁税赋贪污严重,而皇上只是象征性的抓了盐铁司的官员而已,而且现在大部分人还都放了出来。
所以现在的朝廷在中小世家和百姓眼中是一种什么情况?
那就是吏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无忌,皇上昏庸无能。
更关键的是他们对盐铁新政的改革可能也不看好,让一个世家掌握一个地方的盐铁经营,这盐铁价格不得涨到天上去,以后恐怕都吃不起盐。
所以如今的天下百姓已经感觉到紧张,甚至是恐慌,怎么可能还会为一心一意为朝廷出粮又出力?
一听到征兵,恐怕要多远躲多远,听到还要加赋税,说不定准备逃荒了,因为活不起了。
其次,朝中官员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无论朝廷是否增援东北,都是一个问题,一旦动员起来,准备打仗,耗费巨大。
要是不增援,到时候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恐怕会丢掉半壁江山,整个南方将是高丽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