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顾胤打招呼的同时,这几位在场的评审团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各自心里都有着不同的盘算。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顾胤在娱乐圈的发展可以说顺风顺水。

他在短期内获取资源的“加速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那一群很能打的粉丝。

粉丝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公司更为坚实的后盾,是他在娱乐圈起步的立身之本,也是根本支撑。

顾胤作为一个偶像团队出道的成员,在团队资源分配不均、自身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不仅没受到不利的影响,还出现比其他队员更火的现象,究其本质,粉丝基础是关键因素。

粉丝基础就是他最核心抗压的资产,可以说也让他有能力横跨不同年龄阶层,去碰触与自身年龄不符的角色。

因为在娱乐圈,市场逻辑遵循商业价值优先于角色适配的原则。

行业趋势更是如此,资本投资必然追求回报,这就使得流量演员更容易获得大Ip、高投资项目的青睐,尤其是在商业片领域。

如今盛行的拼盘模式,也印证了“流量拼盘”就是一种商业惯性。

如果顾胤表示愿意接拍青春片或偶像剧,那么递到他手中的剧本只会数不胜数。

自然,行业里相关的资源也会随之向他倾斜。

这也就为什么即便邱狄明确拒绝顾胤,仍有许多人私下里劝说他重新考虑。

因为在他们看来,顾胤能带来可观的未来收益。

邱狄自认为是因为顾胤有演技才改变态度,但其他人并不在意他的想法。

《生死门》虽说是一本热门小说改编的项目,但按照市场的局限性。

即便一群纯演技派演员出演,但前提是缺乏流量基础时,影片在Ip初期开始就会面临关注度不足的问题,可以说在没出钱的前提下或者是宣传不及时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推广。

即使最终的影片质量过硬,也可能因“无人知晓”而扑街。

这个年头,有太多大热Ip因宣传不足而悄然扑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初期关注度缺失就是很容易被市场忽视。

有人会说,商业大片不会缺少宣发力度,且不说宣发资金的巨大消耗有多少。

只一点,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量的宣发投入都比不上一个流量演员加入所带来的效益。

头部流量艺人能够迅速撬动宣发势能,这是流量驱动机制下难以改变的现状。

顾胤完全符合投资方和剧组的需求。

他既有流量,演技也得到认可,而且不是那种喜欢滥用特权、干扰创作、缺乏职业素养的作妖型艺人。

投资方看到走进来的顾胤,心里就踏实了一半,可以说项目已经有了基础成功率。

只要顾胤的演技真如业内所传,项目就能实现高回报率。

这也是顾胤一进入试镜场地,众人就齐刷刷投来目光,并回以招呼的原因。

顾胤,你可别让我们失望啊!

双方打过招呼后,顾胤按照惯例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随后便拿到了第一个试镜片段。

顾胤将视线从导演脸上移开,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纸张,一时有些怀疑这次试镜是不是常虹联系剧组为他开了后门。

毕竟她真的很看好《生死门》这个本子。

怎么说呢,因为这个试镜片段,可以说是“开卷考”了。

《生死门》剧组除了提供试镜角色的基础资料外,还给出了由片段组成的剧本,也就是说它既不是完整的,更不是连贯的。

可以说就是个从侧面帮助演员更深入了解试镜角色性格的片段。

但今天的考题,这个知青时期的片段,偏偏就是剧组给的片段之一。

顾胤其实想多了,事实并非如他所想。

这实际上是邱狄为他们设下的明牌陷阱。

邱狄就像是把剧本明明白白地摊在了几人面前,至于大家有没有依据剧本认真准备,有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那就全看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认知错位效应的体现。很多人都认为试镜就是现场考验临时反应和天赋,会拿一个全新的片段进行即兴考核。

然而邱狄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拿他之前给过的剧本进行表演考核,就像把考试题摆在了台面上,只看谁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开后门,只不过这个开后门也是为秦兴和柳渊而开。

回到试镜片段上,按照片段对应书中的情节,这个部分就是草原上的知青点在举行露天联欢会。

夕阳的余晖斜照在广袤的草野上,篝火旁,有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知青们围聚在一起。

片段里的另一个人,“丁思甜”则是在人群中央表演。

在书中,丁思甜是知青点里的文艺骨干。

此时,小助理扮演的她,要表演的就是她坐在人群中央的木箱上,准备拉手风琴。

而胡八一在这个关键节点,是要当一个人工信鸽,等丁思甜表演结束后,送上王凯旋托付的情诗,替王凯旋向丁思甜表白。

这个情节其实是胡八一这个角色性格的重要延伸,道出了胡八一为什么从最初那个带着些许痞气的年轻知青,逐渐变成了一个颓废逃避、却又执念深重的人,同时也为他后期的情感释放做铺垫。

因为最初的他,在面对喜欢的人时,那份情感是青涩而纯粹的。而顾胤要演的就是,要能从他的动作、眼神中,透露出那个年代里,情感表达中的明显克制与慌乱,因为他们之间一直藏着那句未曾说出口的“我喜欢你”。

“我准备好了。”顾胤将那张片段,攥在手里,把它充当王凯旋托付的情书。

听到这句话,小助理就走到了场地中央,准备作为“丁思甜”的身份来给顾胤搭戏。

顾胤看了看对方选定的位置,开口道:“胡老师,能麻烦你的座位向右挪动45度吗?对,这样你也能看到我这里。”

不然,小助理是直面对评审团了,可如果不调整位置,顾胤就要背对评审团了。

现在挪动后,这个距离让三方都能看清彼此。

顾胤选定的位置距离小助理不到两米的地方,评委团可以将他的表演细节看得一清二楚。

邱狄看到顾胤的位置调整,放下了手中的笔,认真看他的表演。

试镜正式开始。

小助理坐下后,顾胤也进入了角色状态。

“丁思甜”开始拉动琴键,尽管发出的声音像漏气的风箱,断断续续地发出“呼哧 - 呼哧”的声响,虽然很难听,但小助理依旧敬业地抬起头,脸上挂着微笑。

“呼哧 - 呼哧”声响起的时,顾胤的目光迅速从手中的诗稿上移开,下意识地投向了丁思甜的手风琴。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的眼睛慢慢移向丁思甜的侧脸,短暂地停留在她的发梢上。

顾胤故意放缓眨眼的频率,来营造出电影文学里那种“时间凝固”。

但很快,他又垂下了眼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慌乱——他像个偷了糖的孩子,既想再多看一眼,又害怕被发现。

当“丁思甜”用余光扫过来时,他又一次仓促地垂眼,假装整理衣角。

顾胤的第一个片段,就在这“我知道你在看我”中结束。

起身的小助理反而显得有些别扭,脸颊泛起了一抹红晕的站了起来,这模样惹得评审团一片笑声。

“不得了,咱们小胡现在也进状态了!在拉琴键的时候,还晓得用余光去瞥顾胤,不是大咧咧的看过去了,这不搭戏的感觉一下子就有了。”看好顾胤的投资代表在一旁评价道。

“没办法呀,对面老是偷看她的那位太出众了,小胡都不好意思啦。”制片人笑着调侃道,这话一出,周围这群人又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了。

见小胡转过头来看自己,顾胤笑了下,出声道:“胡老师是邱导的助理,自然是演得好!”

“哈哈哈哈,都好都好。”

而几个技术评估团的成员,目光也不自觉地落在了顾胤身上,她们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着些什么。

顾胤确实很适合知青时期的形象了,他这一连串细节,都让邱狄眼前为之一亮。

就拿他是攥着情书,还有那种想看又不敢与对方对视的眼神来说,拿捏得很到位。

邱狄跟着众人笑完之后,接着转向顾胤,说道:“这是第二份片段,你看看?”

顾胤心道:第二份?难道是每个阶段都要试镜一次?

邱狄已经用下巴示意了一下手中递出去的纸张。

“好。”顾胤双手接过新递来的片段,认真地看了起来。

就如顾胤所想,他拿到的第二个片段是关于被移民局追捕的部分。

从这个片段以及小说原文来看,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动作戏,而是通过逃亡场景,对胡八一这一角色进行“祛魅”与“重构”。

邱狄给的剧本里,同样包含了这一内容。

可以说这部分里,是昔日叱咤盗墓界的“胡司令”沦为被追捕的小贩,是用疲惫的神情和迟缓的动作,来打破其英雄光环,是角色直面现实困境的内容。

同时,从逃亡中所呈现出的狼狈模样与机智幽默的矛盾统一,暗示胡八一并没有被生活彻底击垮,暗示着角色骨子里的生存智慧。

也为后续他重返草原古墓的冒险埋下伏笔。

仅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顾胤将这场逃亡设计成了三个层次。

初期是被动的逃亡阶段,由于服装无法改变,他只能通过自身的形态和眼神来展现区别。

此时的他与知青时期那种清澈的状态形成强烈对比,眼神以麻木为主。

但尽管身躯佝偻,身体也尽显疲态,在面对突发危机时,身体的本能反应依旧存在。

第二个部分就是角色的策略反击阶段了,这是将他从“逃跑者”转变为“主导者”的部分。

这次,A4纸再次被顾胤蹂躏,折成了一个小长方形,当作罗盘使用。

他设计的是在逃跑时,眼神要快速低头瞥一眼罗盘,然后再立刻抬头观察四周。

通过这样的细节,来体现胡八一对“风水玄学”的依赖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而顾胤设计的第三个部分是逃脱时的戏谑情节。

他选择的是通过突然停顿,并指向一个方向,同时瞪大眼睛的表演来装作恐惧,以此来骗过移民局的追捕人员。

顾胤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表演,将狼狈与坚韧、幽默与沧桑融为一体。

是个看似简短,实则蕴含了很多内容的一段表演。

顾胤的动作、神态以及说话的语调都贴近了角色,哪怕一个逃亡时慌乱的脚步都刻意设计成“内八字”,目的就是为了模拟一个长期摆摊、缺乏运动的体态,与角色前后期的矫健形成对比。

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地表演,很快,顾胤的三段片段都表演完了。

表演结束后,邱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只是平静地开口说道:“好,顾胤,具体结果回去等通知。”

顾胤从对方的眼神和话语中没能看出什么端倪,但评审团的成员们却从他的表演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在他们眼中,顾胤就像是从剧本里走出来的人物一般,他的表演让大家完整地看到了胡八一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样子。

而看过他的表演后,众人也觉得胡八一就应该是他所呈现的这个样子。

随着顾胤走出去后,男主角的试镜环节也算是正式结束。

制片人满脸笑意,转头对邱狄说道:“老邱,刚才这四位演员的表现,你怎么看?”

邱狄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反问道:“那在你们心目中,最适合演胡八一这个角色的是谁?”

一听这话,编剧瞬间来了精神,一副你快看我的,我可以告诉你答案。

邱狄很给这位老小孩面子,问道:“你是不是心里已经有人选了?”

黄连生毫不犹豫回答道:“顾胤,我觉得他挺合适。”

邱狄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继续追问:“你之前不也说要找个看着沧桑成熟的演员吗?”

黄连生解释道:“从外形上看,秦兴和柳渊确实更贴合胡八一的形象。

但看了他们第三个片段的表演,我感觉他们像是在演沧桑版的文艺青年,而不是那个老江湖胡八一。看来他们还没离开舒适圈的想法。”

另一个人也附和道:“是呀,我就觉得他俩缺了点什么,还是老黄看得准。”

邱狄点点头,又问其他人:“好,那你们还有什么看法,都说说。”

技术评审团里,有人开口道:“顾胤虽然年纪不大,但他表演中的生活化动作设计比其他人要好。就像黄老师说的,他把胡八一那种老江湖的气质演出来了,而且演得不错。”

吴毕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其实辛遇也不错,虽然表演没有其他三人那么出彩,但也没差多少。我觉得以邱导的能力,好好调教一下,肯定没问题。咱们选角还是求稳比较好。”

他的话刚说完,立马有人反驳:“你这意思求稳就得靠辛遇?吴总,你就算选流量演员,也不能这样选啊,至少要选个靠谱的吧。

顾胤怎么看都比辛遇稳当。我们是来选男主的,又不是来选个定时炸弹,看爆的。”

“没错,吴总。从流量方面来说,顾胤怎么看也更好一点。他最近又和总台有新的合作,可以说背调是没问题的。”

“什么叫炸弹!!!”

“不说这个了,我相信邱导的眼光,绝对能选出一个最适合的演员。”

其他人有顾虑,投资代表这不怕吴总,直言道:“吴总,辛遇是不是正准备签你们公司了啊?不过他是爱豆出道,作品厚度几乎为零,咱们还是先找个有实力的演员来演吧。”

吴毕不服气地说:“顾胤不也是爱豆出身吗?”

那人马上回击:“可顾胤演电影拿了不少奖,作品厚度摆在那儿,你怎么不提呢?”

吴毕酸溜溜地说:“他还不是靠题材上位。”

对方毫不客气地回怼:“那你让别人也靠题材上位一个试试。”

吴毕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暗自嘀咕:有好苗子,我能不想着捧吗?我这不是正努力运作呢嘛!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了半个小时。

邱狄也静静地听着,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邱狄看向众人,拍案道:“好,那就定顾胤了。”

吴毕还不死心,问道:“啊?不再考虑考虑啦?”

邱狄摇摇头,开口道:“顾胤有流量又有演技,正合适。就他了,不用再变了。”

接着,他又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小胡,通知王凯旋的试镜演员,让他们准备一下,三十分钟后开始。各位,咱们先吃点东西,下午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也就是在会议室里争吵的时候,顾胤已经来到了停车场。

俊辉眼尖,第一个看到了顾胤,赶紧打开车门,喊道:“阿胤,这边。”

常虹看着顾胤:“怎么样?三个片段的试镜形式有没有很新奇?”

顾胤停下脚步,微微一笑,说:“确实很特别。不过虹姐,你怎么知道试镜形式的?”

常虹无奈地摇了摇手机,叹了口气说:“网友比我知道得还早呢。”

顾胤一下子就有了猜测,问道:“是辛遇那边传出去的?”

常虹直接回答:“对,辛遇。”

顾胤有些无奈,辛遇估计一看到自己,就想着使坏了。

可他也不想想,他的助理为什么拿着个手机一直对着他。

而且两人进出小会议室是前后脚的事儿,就算他放出消息,透露试镜片段,这时间差也掩盖不了,毕竟摄像头记录着时间呢。

一旁等着吃瓜的俊辉和周玲听了:......难怪顾胤进到大会议室,突然说想拍vlog!!

我天,阿胤神了!! !

但凡辛遇敢拉踩阿胤,他们就能用vlog里的完整视频,锤死他!!